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编寄语     
和几个年轻朋友讨论一个老话题,就是如何“观察社会”。聊来聊去归到一点:观察“社会”其实就是观察“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事物”和“社会”不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身边的事物”实际上就是“社会”。如果忽略了“身边的事物”这个“个别”,“一般”的“社会”还会有吗?宋儒所说的“理一分殊”,费孝通概括的“差序格局”,就从纵、横两个方向提供了观察社会的角度,值得好好琢磨。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网络的时代,许多人的感情表达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革命,由聊天的网友发展成网恋,进而修成了网婚。哈尔滨还发生了一位妻子因丈夫在网上结婚生子,一怒之下以“重婚罪”将丈夫告上法庭,并要求其进行精神赔偿的案件。所谓“网婚”,就是指男女双方在网上认识后,有意结为“夫妻”,便“发喜帖”、“办喜宴”、“拜天地”、“闹洞房”,在网上“结婚安家”,“操持家务”,“挣钱养家”,甚至“生儿育女”,在一个虚拟的图文环境中体验男欢女爱的婚姻生活,若不相爱还可以“离婚”、“再婚”。这样的“网婚”游戏,在年轻人中特别流行。在那些“网婚…  相似文献   

3.
十字育人法     
胡传坤 《职业》2011,(30):83-83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笔者探索出了一套十字育人法,即“摸”、“信”、“放”、“勤”、“爱”、“实”、“严”、“公”、“思”“率”。  相似文献   

4.
静悄悄地,从今年3月始,“超女”风暴漫卷全国,来势凶猛。多少女孩为了上回电视,不惜献丑于30秒的“海选”,不惜逃课去赶万人报名。其后更疯狂的是,每周五晚上,全国几千万电视观众等着看一拨青春女孩在湖南卫视的舞台上又唱又跳,街谈巷议的主题全是“超女”。不仅于此,“超女”麾下还积聚了全国无数的“粉丝”为之痴狂:自发上街为自己喜欢的“超女”“拉票”,无数的“玉米”、“凉粉”、“笔迷”通过网络结识并成为同盟军,有的还自发组建了“后援团”,甚至因为评委柯以敏的“尖酸刻薄”引发了“粉丝”在网上的万人“倒柯”运动……对“超级女…  相似文献   

5.
幽默     
《金色年华》2011,(12):38-39
闭嘴,儿子 “妈,我13岁了,我要戴胸罩。” “不行。”“我要用卫生巾。”“也不行。”“姐姐13岁不已经开始用了吗?”“闭嘴,儿子!” 不能再考了 快高考的时候,拉登挂了;快期中考的时暌,卡扎菲挂了;临近期末考的时候,金正日又挂了。不能再考了啊!  相似文献   

6.
陈孝荣 《老年人》2009,(3):34-35
“邻居”这个词,在我们土家农村叫做“隔壁”。在老家的时候,我一律跟着乡亲们说“隔壁”,而从来不说“邻居”。只有进了城以后,我才随了时髦,将“隔壁”改口喊成了“邻居”.  相似文献   

7.
文化宫     
《老年人》2001,(1)
爱晚亭副刊老少乐零件多了“爷爷,我把电视机拆了。”“没把零件弄丢吧?”  “没丢!我把它装好了,还多出几个零件呢!”(蒋振民)买个地球“爷爷,地球和皮球都是球吧?”  “是呀。地球大,皮球小。”  “我喜欢拍大球,爷爷,给我买一个地球吧。”(小风)冰川探险“奶奶,我长大了要去冰川探险。”  “好,浩浩。”  “我想每天训练自己。”  “怎么训练啊?”  “吃冰淇淋。”并不见得“豆豆,你看蚂蚁多勤劳,从不浪费时间去玩耍。”  “奶奶,您说的不对。我每次到公园玩,怎么总是遇到它们?”看舌头晓晓肚子疼,奶奶领着…  相似文献   

8.
劈腿     
“劈腿”这个词最早是“康熙来了”中的小S发明出来的。简单说来,“劈腿”就是在感情上脚踏多条船,也可以说是一个花心情人的意思。曾经,“周(杰伦)侯(佩岑)恋”告急时,“劈腿”二字一度成为了形容“周侯恋”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在网络上曾看到那么一段调侃:周董“劈腿”想吃回头草,侯主播“劈腿”宣称自己已经有了新的异性朋友。本来嘛,明星们的是是非非,再清醒的旁观者也看晕过去,遂以“劈腿”二字简而概之,虽然略显粗俗,但形象生动,比“脚踩两只船”来得惟妙惟肖。“脚踩两只船”太实,没有了琢磨的空间,而“劈腿”,却“劈”得生猛耐磨,…  相似文献   

9.
在孩子心目中,自己的妈妈是什么形象呢?在一场作文比赛上,在众多10岁小考生的笔下,妈妈成了“会计师”,计算好了他们的每一分钟,生怕他们会多玩一会;妈妈成了“变色龙”,考了满分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成了“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成了“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就会发作;妈妈成了“如来佛”,做任何事都逃不出她的“五指山”……显然,妈妈被“妖魔化”了。事实上,“妖魔化”妈妈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地方,在全国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到底是妈妈怎么了,还是孩子怎么了,抑或是……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  相似文献   

10.
家有小女人     
1.“老婆,结婚前你不是一直喊我帅哥的么。”“是啊。”4.“那怎么你现在不说了呢。”“那时我精神不正常,现在终于正常了,你应该感到高兴!”2.“那怎么现在不喊了?”“因为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近视呗。”3.“老公,以前你不是总说我是你的天使么?”“对的。”家有小女人@罗樱~~  相似文献   

11.
由于“80后”“特别”的行为与心理一直以来都是“大人社会”所关注与议论的话题.自2004年的“韩白之争”后“大人社会”起初更多地从生理的角度对“80后”的“特别”进行评价,且多为负面评价,而后逐渐改变。2008年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制度变迁、传播手段改变等等角度对“80后”的行为进行解读。但是有不少学者在进行“80后”研究的同时却忽略了以下几个问题:1、“80后”是否“特别”,而其“特别”是否具有研究价值。2、怎样解释自1949年以来的不同代际都经历了各自的社会巨变,却只有“80后”保留了其“特别”的群体特点。3、“80后”的“特别”究竟是外部原因导致亦或者是其内部理性思维的产生。4、“80后”作为社会行动者具有怎样“特别”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2.
继“韩流”、“日流”以后,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中国风”潮流。目前,中国的影视文化、音乐文化、服饰文化、娱乐文化在青年中流行开来,大有压倒“韩流”、“日流”的气势。本文从概述“中国风”的现象开始,分析“中国风”在青年群体中“劲吹”的原因,并以此为视角作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三创教育”视域下高校“三创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贵舟 《职业时空》2009,5(1):103-104
从分析“三创教育”和“三创型人才”的涵义入手,强调了“三创教育”对“三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指出“三创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三创教育”相结合,提出了“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楷 《老人世界》2014,(11):43-43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俗语在使用过程中被传得失去了原来的“面目”,久之,其语义发生了“逆转”,原意反倒无人知晓了。 “无毒不丈夫”。原语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指度量、气度,意为没有宽容度量的人算不上堂堂君子。不过,传来传去竟然传成了“无毒不丈夫”——不心狠手辣,算不得“丈夫”!这就与原义大相径庭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0,(35):27-28
根据全国老龄办关于开展“银龄行动”工作的总体要求,2007年5月,新疆自治区老龄办把实施区域内“银龄行动”工作放在乌鲁木齐市进行试点。4年来,我们认真调研论证,精心组织,采取了“试点拓展,扩面推进”的方式,探索出了区域内开展“银龄行动”工作的新途径,形成了“党政主导、老龄牵头、部门协作、齐抓共管、注重实效”的“银龄行动”工作新格局,区域内“银龄行动”援医、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够时尚,那就不要说“酷”了,因为“酷”早已经过时,“蔻” 已成了取代“酷”的流行词。“蔻” 源于日本的“CUTE”,原意是“可爱”,但经过我们的翻译和引申,它已经成了“扮嫩”的同义词。“扮嫩”表现在天真的口袋裤上,也表现在烂漫的束绳裙上;表现在孩子气的带风帽T恤衫上,也表现在天使般的糖果色娃娃鞋上;表现在有童话味道的渔夫帽上,也表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4,(6):28-28
一点悟性没有 “大师,您从来不喝酒吗?”“罪过,罪过。”“出家前也不喝酒吗?”“罪过,罪过。”“这我就不明白了,出家前喝酒,怎么算是罪过呢?”“你一点悟性都没有,老衲都说了多少次醉过了。”  相似文献   

18.
纯属虚构     
“哎,老庞,你睡着了没有?”睡在上铺的丽钻出帐子。“还没呢。”“那我下来和你一起睡。”丽轻手轻脚地钻进了我的被窝。‘老庞,从实招来,你喜欢哪个男生?”“范志毅。”‘哎呀,他都当爸爸了,不属于男生行列啦。”“那就申思吧,再或者欧文。”“说正经的,你喜欢过身边的同龄男生吗?”‘没有!”“不可能。你不说,我就……”丽把手伸进我的胳肢窝。“好好,我告诉你,不过你得保密。”“Noproblem,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那是初三时的事,转眼间,就快过了三年了那时,我还是个不太合群的女孩,虽然成绩很好,但没有朋友,…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一次落下了帷幕,上海全市6.6万名高中应届毕业生如释重负,完成了其人生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些曾经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脑海中还有多少“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记忆呢?笔者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记忆已相当模糊,而“家教”、“补课”等应试教育的记忆却颇为清晰。无独有偶,笔者日前与当年参加第一期课改的部分教师相会,大家的话题也都集中在了“素质教育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健康进社区”,“质量万里行”,“XX医院系列报道”,“XX医生专题宣传”,“专家义诊”,“免费授课”,“XX是攻克某疑难杂症的一代名医”等,媒体“巧立名目”的策划与医院不约而同地达成了攻守同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