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宪法学研究三十年:1978—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变迁为背景,概括了三十年宪法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以规范与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宪法学研究三十年的主要进展与知识体系演变的特点,展望了未来中国宪法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庆祝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推动我国宪法学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暨宪法学思想研讨会”于2005年5月28日在福建福州市召开。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韩大元、周叶中、莫纪宏、焦洪昌和童之伟等来自全国各地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上午,举行了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的庆祝活动。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叶中教授代表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向吴老赠送了礼品。吴老表示感谢并做“我与新中国宪法学”的演讲。韩大元教授以“吴家麟教授对新中国宪法学的贡献”为题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3.
非国家公权力是指我国宪法"国家机构"一章规定的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享有和行使的公权力,其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意味着公民权利、非国家公权力、国家公权力三者关系成为宪法学的基本问题。非国家公权力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包含宪法规范和规范宪法两个议题:前者应从实证主义立场阐明规范之真实,包括真实的中国宪法和中国宪法的真实含义;后者则需从立宪主义立场探求非国家公权力规范的应然状态及其实现路径。我国宪法学研究应建构公民权利—非国家公权力—国家公权力三元框架的转型宪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变迁为背景,概括了三十年宪法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以规范与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宪法学研究三十年的主要进展与知识体系演变的特点,展望了未来中国宪法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5.
宪法文本与宪法规范,乃宪法学安身立命之基础.认真对待现行宪法文本,对于转型中国的宪法实践与宪法学研究,既是一项亟待累积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前沿性工作.2011年3月26日,“《宪法》释义暨转型期宪法解释”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转型期法治的理论、制度与实证研究”项目委员会承办.  相似文献   

6.
美国语境的政治宪法学,不是偏离宪法学起点的研究,不是超越经验研究的学术进路,不是宪法价值的再判断,不是对传统宪法学的替代.作为宪法学学术谱系的一种扩展,政治宪法学既是法学研究科学化的表现,也是对宪法政治属性的理论回应,其学术进步意义是显著的.政治宪法学的研究繁荣了宪法学,为学者的交流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中国宪法学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14,(4):160-160
吴欢撰写的《安身立命:传统中国国宪的形态与运行——宪法学视角的阐释》一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本书试图以宪法学的视角,研究传统中国国完的形态与运行,并对其进行意义阐释。全书由导论、正文和余论三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宗旨和缘起。对本书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与本书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史料进行了综述,并交待了本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与宪法学研究的深化(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与宪法学研究的深化(上)戚渊我国宪法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定下来以后,为宪法学理论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一年多来,我国宪法学界围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并加深了对宪法学的研究,诸如宪法修改、政府职能的转变、公民权...  相似文献   

9.
一、法律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宪法学说 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宪法学说是一个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宪法学说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一国的宪法学说往往反映了该国的宪法发展状况与宪法学的研究状况,因而,衡量一国的宪法学的发展程度,往往以该国的宪法学说的发展与成熟程度为标志.纵观西方宪政发达国家,在其成熟的宪政制度和深邃的宪政理论背后,无不以其发达而又绚烂缤纷的宪法学说为理念基础:如美国制宪初期的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学说之争,德国公法研究学中拉邦德的国体宪法学、耶利内克的实证主义国法学以及施密特的政治宪法学之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百科全书派与卢梭的宪法理论之争,日本明治宪法时代的穗积八束的国体宪法学与美浓部达吉的立宪学派之争.这些学说,观点迥异但又自证其成,为本国宪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理论源泉,也为本国宪政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宪法学范畴是宪法学理论体系的架构.宪法学范畴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与层次,本文将宪法学范畴的逻辑结构分为基石范畴、基本范畴、一般范畴这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范畴成为宪法学体系的支柱和支点,为宪法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将复杂的宪法现象以合理科学的逻辑结构联系起来,共同形成了宪法学这张宏大的网.宪法学的基石范畴是人权,基本范畴包括权力与权利,宪法与宪政两对对应范畴,一般范畴由基本范畴分解而来或直接间接派生,在稳定的基础上有较强的开放性,本文基于这三个逻辑层次对宪法学范畴进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2012,(5):250
韩秀义撰文《中国宪法实施的三个面相——在政治宪法学、宪法社会学与规范宪法学之间》指出,无论是在中国宪法研究中,还是在中国宪法实践中,中国宪法实施问题都居于核心地位:对于中国宪法研究而言,中国宪法实施问题既与中国宪法文本有关,也与中国社会对中国宪法文本的体认相连,更与中国的政体架构和意识形态密不可分,这  相似文献   

12.
《新学术》2007,(2)
本文基于法学乃事实与规范的互动之学的理念,首先对宪法案例研究在宪法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然后就中国究竟在什么样的意义上存在着宪法案例进行了分析,并试着分析对中国的宪法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在中国宪法学的发展和中国的宪政实践中的特殊地位。另外,本文还结合当前国内宪法学在案例研究方面的实践,尤其是一些比较显著的成就,分析了在中国进行宪法案例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宪法学说史的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宪法学产生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1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宪法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形成了一种混合的制度体系与学术体系.尽管在旧中国宪法发展中脱离宪法理性的制度与文本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但就整体学术脉络而言,不同时代学者们所提供的宪法学知识保持着不同形式的学术关联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1]特别是,宪法学作为研究宪法现象的知识体系,提倡知识与学术的历史传承,使宪法学说成为连接知识与经验、现实与历史的纽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宪法学分支学科制度建设需要有专业的学术精英、相应的知识积累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宪法学要回归到宪法文本的研究上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经验和实证调查分析,进行跨学科研究。但是,仅有研究上的分野和知识积累是不够的,宪法学分支学科必须加强学科制度建设,这包括稳定的研究机构和群体,严格的学术培养计划,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期的基金支持。建设宪法学分支学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知识整合去解决与宪法相关的社会问题;改善现有的宪法学研究状况,开展学术竞争、学术批评,建立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15.
宪法和法律在根本属性上的区别决定了在宪法学研究中不能简单地复制部门法研究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尤其是早期现代的背景下,宪法学研究必然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实定的宪法条文上。以学科的“科学性”相标榜,进而把宪法学研究限定为一种解释学或教义学,乃是缺乏勇气的表现。现代国家首先是一种民治政体,现代宪法首先是人民的宪法,而不是专家的宪法。近年来国内围绕宪法学研究的争议,本质上是由于对“何谓宪法”这一基本问题的分歧所致。在广义的宪法概念看来,宪法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力量,远远超出规范分析意义上狭义的宪法法。在现代共和国家,人民借助宪法同时实现控权和赋权,建立宪制。  相似文献   

16.
朱福惠 《云梦学刊》2002,23(3):19-21
我国现行宪法学体系较为陈旧 ,不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以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相互关系的原理作为宪法学体系的主线 ,将宪法学的内容分为总论、国家论、公民论和典型案例分析四部分 ,以规范国家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作为各论的指导思想 ,是宪法学体系创新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受政治学制度研究传统的影响,中国宪法学曾经长期以制度研究为重心。这一研究取向目前正在经历着转型,即从宏观的政治制度到中观与微观的制度安排、从单向度的制度建构到制度与社会现实的双向互动等。作为学术研究的进行时态,这一研究取向仍然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包括保持学术体系的开放性、提供宪法解释学的新路径、关注基本权利的制度性保障、解决宪法典中的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度化问题等。在宪法解释学的发展缺乏司法实践推动力的背景下,关注宪法中的制度安排、宪法权利的制度保障、宪法政策条款的制度化,显然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实践唯物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宪法学同整个法学一样,结束了过去的曲折历史,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广大宪法学工作者解放了思想,对宪法学方面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在新宪法的基础上,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宪法学作出了贡献。我国宪法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从新宪法公布前后到1985年底,共出版了二十多本阐释和介绍宪法的册子和发表近千篇理论文章,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高等学校的试用教材《宪法学》,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化法学在美国法律界属于新兴研究领域,而在德国则主要体现为"文化宪法学"及"文化国家"学说。中国文化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主要体现为文化法体系及其实施机制的建立健全。借鉴德国文化宪法学理论,中国应当以"文化宪法规范"为"金字塔塔顶",建构"文化公法"、"文化私法"和"文化经济法"等多层次规范体系,通过"文化宪法"的"立法实施机制"建立文化法律制度,通过"文化宪法"的"规范整合机制"健全文化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宪法评注是"根据宪法"的评注,宪法学说是"关于宪法"的学说。宪法评注的成就虽然令人瞩目,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宪法评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的宪法学说。宪法学说既尊重宪法文本,也强调对于宪法文本的超越,它以当代中国的宪政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发展从当代中国宪政实践出发的宪法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