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志异》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只要我们不把它简单地视为某种自生自灭的孤立的存在,就没有理由忽视其中的历史内容,忽视它与当时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一些研究者对于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特征的论述,对他的交游等情形的追寻,无疑是揭示其深厚意蕴的行之有效的一个环节。但问题是,我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此。作为一部文言小说集,由子蒲松龄本人明确地用它来抒写“孤愤”,所以,我们在分析这部作品时,就不能不特别注意作家的主体情感。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是以痴狂自居的。《聊斋自志》里,他公开申明创作这部“孤愤”之书时的心态是“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他还认为,“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而他第一个有意识地大量地多侧面地塑造了一系列痴狂人物。明确地把痴狂人物作为自己的文学理想人物予以颂扬。这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大突破和创新。在蒲之前,文学作品中并没人专门写痴狂,作家往往只是有意无意地表现痴狂,蒲之后,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痴狂也只是间或偶然地表现。只有蒲松龄,明确地提出“痴狂”二宇,创造了中国文学中一个绝无仅有的痴狂人物体系。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初年的文艺大师,他的《聊斋志异》象一朵永不凋萎的鲜花,摇曳多姿地呈现在我国古代文学的文苑中。但是蒲松龄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理论不多,除了他的《与诸弟侄书》和《聊斋志异·新郑讼》中提出:“谁谓文章无经济哉!故志之以风有位者”等引人注意的言论外,散见于其他著作中的就很少了①;因此重读他的序跋文《<帝京景物选略>小引》,对进一步了解他的文艺思想,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帝京景物略》一书,是明代末年“竟陵派”作家刘侗和于奕正合写的一部地理专著,详细记载了北京城内及近郊的名胜古迹;但它不是一般地方志,而是一部优秀的  相似文献   

4.
能单凭传统的“味”来解曹雪芹的“味”吗?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一开始就向读者宣称:“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何来,说起来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并特别点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的,“味”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特别强调的美学概念.他不仅要求作为审美主体的作家要有健康的审美趣味,而且强调当《红楼梦》送到读者手上以后,作为审美主体的读者,也必须是善于解味的人.那么,曹雪芹所强调的是怎样的“味”呢?这是值得我们仔细斟酌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如所周知,中国古代作家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摹拟前人的优秀作品。蒲松龄也曾采用这个方法来体认和吸收唐代传奇的艺术经验。他的《续黄粱》、《莲花公主》、《织成》、《葛巾》、《武孝廉》在唐传奇中有其蓝本。鲁迅先生说蒲松龄“抚古”、拟唐人小说,强调了蒲松龄学习唐代传奇的事实,揭示了《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渊源。蒲松龄自己在《聊斋自志》中也把《聊斋志异》比作干宝的《搜神记》,在《感愤》诗中把它比作洪迈的《夷坚志》,当他郑重地为该书命名时,用的也是唐人语汇:“志异”二字出于沈既济的传奇杰作  相似文献   

6.
(一)疯癫、魔幻、假定性: “堂吉诃德可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疯子吧?谁能说他不疯呢?”杨绛同志在《重读(堂·吉河德》一文之首就这样说。确实,在人们心目中,堂吉诃德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在于他的疯。 对于堂吉河德的疯癫,有人说那是他患的一种病,有人说是源于他的偏狭狂;有人说这种疯只是一种形式,有人将他与魔幻现实主义联系起来看。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种“形式”,怎样看它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呢? 我们知道塞万提斯在堂吉河德身上非常巧妙地将他的幻想迷狂与西班牙十六世纪社  相似文献   

7.
一& 清代伟大作家蒲松龄(1640—1715),不只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著作《聊斋志异》,还留有大量的诗、文、俗曲,这就使我们对他的全面地了解有了方便条件。《聊斋诗集》较之作者的其他作品,更易于了解他的思想与生活,综观这位作者一生,是在贫穷与饥饿中渡过的,而这样的生活使他形成了接近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作者出生在鲁中淄川的小地主读书人家,在青年时期与夫人刘氏结婚以后不久,兄弟们分家。由于本来不算充裕的家庭,在分家时他们这一支又最吃亏,所以“兄弟皆得夏屋,?舍间房皆具;松龄独异: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在作者不管  相似文献   

8.
田泽长先生的《蒲松龄和陈淑卿》一文对蒲松龄所撰《陈淑卿小象题辞》作了一番诠释和考证之后,得出结论:陈淑卿乃是蒲松龄于刘氏之外的另一位在患难中结褵的夫人,《题辞》“表达了他和陈淑卿生死离别的情感”。 可是,我们细读《题辞》,並参考已知的蒲氏生平材料,怎么也无法得出“田文”那样的结论。我们认为:蒲松龄决没有经历过这么一段不寻常的遭遇,《题辞》并不是他为悼念亡妻而作,而是应别人请托代写的。  相似文献   

9.
徐迟同志是擅长写报告文学的老作家。他曾经说过,报告文学的任务是“迅速地,灵活地,勇猛地出击。他们突然出现在敌前敌后侧翼,突然出现在生活的激流中,突然出现在正是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①《哥德巴赫猜想》一发表,就激动人心,反响强烈,其原因也正在于它是完成了这样任务的一篇报告文学:它在我们生活的激流中翻起雪浪,在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阿宝》中的“孙痴”是作者的自我投射。把蒲松龄与孙子楚加以比较 ,可以发现 ,蒲松龄是借小说来为“痴人”正名 ,借孙子楚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人生之梦  相似文献   

11.
“发愤说”中的“愤”在唐代以前专指作家创作前情感郁结于心的憋闷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既可由愤怒等否定性情感引起,也可由创作主体极度快乐的情绪造成;“发愤”则是指作家通过文学创作来解除郁积在内心的憋闷情绪。“发愤说”很好地解释了作家进入正式创作前创作动力之所由的问题。“发愤说”滥觞于先秦的屈原,历经汉代的《淮南子》;司马迁、王逸的发展,降及有唐,孔颖达、韩愈等对其进行了新的诠释,使之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聊斋志异》揭露和抨击了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这是很多评论者公认的.但是,对它揭露的广度和深度,认识就不一了.有的说,它的批判锋芒主要是指向“耳鼻并盲”的主考官:“做好文章的考不取,做坏文章的考取了”.有的说,蒲松龄的思想达到了他“那个时代能够达到的高度”,《聊斋志异》中揭露和讽刺科举制度腐朽堕落的某些篇章,“连《儒林外史》也不及它痛切”,以致可以说,《聊斋志异》中有一部“儒林外史”、“儒林丑史”、“儒林痛史”…….这种种说法都不无道理;但我觉得  相似文献   

13.
他把好几幅画在地上摊开。小店原本就挤,三张画铺在地上,我们就不能转身,一转身就要踩到画布上了。“这一幅,”我指着凡&#183;高的《星夜》。他说:“一百块。”我说:“六十块。”他做出夸张的痛苦的表情,指着地上的《星夜》说,“你看看你看看,画得多么好,画得多么像,就是颜料钱也不止六十块呀小姐。”我说,“那好,我们再逛逛。”他一把拉住,说,“算了算了,就六十块吧。”  相似文献   

14.
1金近是一位优秀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观就体现在他的童话创作成就中。他的《童话创作及其它》,严格地说,只是作家的一种童话创作体验、创作经验的一般理论表述。但由于金近是老一辈童话作家最值得重视的作家之一,所以他的理论表述也是应当被研究的。金近认为,“凡童话都有它的共同点,那就是一定要有丰富的幻想。”“童话借助动物、植物的生活来反映人的思想感情”,它通过创造“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善于把人  相似文献   

15.
创作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难,为之寻觅“理想的读者”也不易。蒲松龄对自己精心结撰的《聊斋志异》曾发出“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聊斋自志》)的叹息,这与以后曹雪芹自题《红楼梦》“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感慨同调。作家如是说,读者也颇自知,乾隆间人刘堮有诗云:“古人著书当建树,个里金针未易悟。几人  相似文献   

16.
从“聊斋”到“磊轩”“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蒲松龄长孙立德在《聊斋志异》的跋语中说:“先大父讳松龄,字留仙,号柳泉。聊斋,其斋名也。”后来又转而成为蒲松龄的别号。但何时起以及何以命名为聊斋,在蒲氏的诗文中却未见著录。从康熙已未(1679)撰《聊斋自志》的年代推算,那么至少在蒲松龄四十岁以前,就已把他的书斋命名为聊斋。后来也曾有人释斋  相似文献   

17.
香港唯一写农村题材的作家 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时,他出现在我面前,中等偏高的个子,闽粤人的脸型,黑黝黝的皮肤,说着港腔普通话。他握着我的手,感觉告诉我都是老茧。寒喧后,他走开了。 “这位先生是香港作家吗?”我问香港作家李远荣。 “是的。他是一位出色的香港作家,而且他是香港唯一写农村题材的作家。” “香港有农村?” “大屿山是距离香港本岛不远的海岛。它就是香港‘万国都会’的郊区。岛上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居民大都是从广东东莞、潮州等地来的移民,生活习惯、道德观念都与大陆相同。吴应厦就以大屿山为背景,写了一本18万字的小说。” 说着,李远荣递给我一本印刷、装帧都非常精美的书,“这就是吴应厦的小说《女人啊,女人》。”  相似文献   

18.
写这个问题之前,得先加个子题:感情是创作的动因,作家一种情感赋予他一系列作品以体系上的统一性。黑格尔在《美学》里讲到情感与艺术关系时这样说:”激情是构成艺术的真正中心和真正世界,”文学写什么和怎么写,是“艺术家自己所意识到的和感受到的。”沈从文对此有许多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一切作品需要个性,都必须渗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沈从文别集·边城集》)如果“过分加重他的道德观念的责任,而忽略产生创造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可少的情感动力”(《抽象的抒情》第9面)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学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见于文…  相似文献   

19.
放飞理想     
今天,老师讲《理想的翅膀》一课,讲的是小朋友们放飞风筝的事。读完课文后,老师笑眯眯地问:“你们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李倩首先站起来说:“我想当一名护士,所以要做一个红十字风筝。”陈锐没等李倩说完,急急地说:“2008年奥运会很快就到了,我要做一个五环旗风筝迎奥运。”刘欢也不甘示弱,他站得高高的,说:“我要做—个乌龟风筝。”同学们一听,哄地一下笑起来。老师问:“你为什么要做乌龟风筝呢?”刘欢说:“因为乌龟个子小,爬得又慢,它很难看清周围的世界。我要让它飞到天上,把我们祖国的大…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的族属问题众说纷纭,主要有这样几种: 说蒲松龄的远祖蒲鲁浑是色目人(阿拉伯人)且是伊斯兰教徒。罗香林著的《蒲寿庾研究》持这一观点。他认为蒲松龄可能是宋末提举泉州市舶司的蒲寿庾(阿拉伯人)的后裔。日本学术界也有此说。有人认为,蒲松龄的远祖蒲居仁在福建任过都转运使,而任这种职的,在元代都是回族;另外又据福建另一部《蒲氏族谱》中写有“世秉清真教,天下蒲皆一脉”,因此认为蒲松龄为回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