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金是保证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血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充足教育经费的筹措问题。在国家财力有限及各方面对财政资金需求竞争激烈的状况下,仍寄希望于政府大量增加高等教育投入是不现实的,解决普通高校资金短缺问题,唯一的出路是努力拓宽筹资渠道,走多元化筹资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机制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资金严重不足 ,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而解决高等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 ,必须打破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一投资体制 ,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以征收教育附加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校办产业创收、开展科技咨询有偿服务、利用信贷融资手段融通资金 ,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 ,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其中经费问题可以说是制约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对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问题,尤其是如何拓宽经费筹资渠道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投资结构与经费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与教育投资来源的国际对比和变化趋势的分析,提出在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必须依法完善高等教育投资的多元化。高校要通过财政渠道、银行渠道、学校自筹、教育公债等多种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向高等教育,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迅猛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筹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资金稀缺制约着农村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地区间文化事业筹资能力极不平衡,城乡间文化事业筹资能力日益悬殊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资金不足。农村文化事业在筹资过程中面临着政府财政的越位和缺位,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滞后,社会支持短缺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加快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有必要对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的筹资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起筹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筹资机制市场化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多渠道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6.
国家开发银行在高等教育筹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筹资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财政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对高等教育支持力度毕竟有限,迫切需要拓宽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注入不足的情况下,应当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银行属性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准财政性资金的性质对高等院校进行开发性金融贷款,其方法为:国家开发银行对高等院校基础设施进行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参与学生助学金贷款业务,转移商业银行风险;国家开发银行与商业银行通过“银团贷款”共同为高等教育服务这一准公共产品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筹资市场化是指大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和规律,重构其筹资模式、运行机制和控制体系的过程。公立高等教育筹资市场化是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筹资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国际比较的观点出发,公立高等教育筹资市场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国家拨款的市场化倾向,社会力量投资,高校创收、贷款、收取学费等。面对市场化的两难选择,国际高等教育筹资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以及公益与市场之间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筹资渠道也呈多元化,高校财务风险也日益凸现.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从举债风险、投资风险、总体状况失衡风险三个方面评价高校财务风险,为高校识别、防范财务风险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现状,重点研究了投入的来源,并对高教投入的分配与用途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投入发展的宝贵经验,提出应当通过拓宽高等教育投入渠道,积极鼓励与调动社会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快高等教育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改革步伐等措施来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资金投入的增加,可以改变企业技术基础,提高企业生产率,但高科技企业资金运行风险比较大,资金运行周期比较长,筹资渠道少.筹资风险也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技术创新阶段需要资金量大,企业可向不同的风险投资机构筹集资金,以分散风险;技术扩散阶段和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资金需求量更大,因此应优化筹资结构,降低筹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