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古短时约量时间词在语义上有共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从语义特征上看,它们具有[+模糊性][+时间短][+时量]三个共同义素,但它们的义域,即表示的时间长短范围存在差异;从词义来源上看,隐喻是它们词义产生的主要机制,但产生的具体途径不同;从内部结构形式上看,上古短时约量时间词以双音节词为主,多数是以“顷、俄、少、间、几”为核心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这些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不同;从外部组合关系上看,它们有五种主要的结构关系,但不同词项组合能力的强弱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汉语时间词的模糊性与精确性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与精确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语义的模糊性是认知客体的类属边界的不确定性在语言中的反映。用科学或数学方式对认知客体进行量化描述时形成精确性语义。汉语时间词具有模糊和精确两套系统,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场合不需要精确性时间词。模糊性时间词的存在,不但源于日常认知方式,而且基于具有主观随意性、客观不确定性和结果非精确预期性的日常生活方式;精确时间词的出现依赖于人们所使用的测度仪器。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时间词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时间的表达不能象形态发达的语言那样靠形态的变化来完成,这就注定了汉语时间词在时间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对现代汉语时间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余东涛 《云梦学刊》2007,28(3):139-141
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是表示时间的环境因子,通过隐喻时间词能够获得主体的地位,获得参与者的身份,能够在句中充当多种不同语义类型的主语,如施事主语、受事主语、断事主语和描事主语。  相似文献   

5.
翻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有机的结合将会极大地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拟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结合现实语料,加深语词模糊性的理解,并初步探讨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空间关系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系统,即空间方位系统、空间形状系统和空间位置系统。本文将对俄汉语空间关系系统进行全面的认知语义描写.以求从中窥见空间认知的特点和机制,以及不同民族在空间认知中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7.
人类时空间关系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系统,即空间方位系统、空间形状系统和空间位置系统.本文将对俄汉语空间关系系统进行全面的认知语义描写,以求从中窥见空间认知的特点和机制,以及不同民族在空间认知中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8.
论人才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上的一切竞争无不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因此,科学地评价人才对于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人才的模糊性,因而人才评价的科学性提出了人才的模糊综合评价的客观要求。本文根据模糊综合评介法的步骤,结合人才评价的特点,提出了人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分别探讨了行业、学科人才的模糊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自身内在的模糊性和人们对客观对象认识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结果。本文从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角度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日常交际中的语用功能,以及它在文学作品和应用语体中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人类的认知心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类属划分、语言及交际活动四个方面说明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这种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导致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类属划分的模糊性,指称这些模糊范畴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语言和客观事物或现象是通过认知活动产生联系的,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产生模糊反应时,其对应的语言符号必然具有模糊性;由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语言的模糊性成为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述了独立研究时间词的意义,然后确立了判定甲骨文时间词的标准,对各家的观点进行了一番梳理,最后得出甲骨文时间词共有109个。  相似文献   

12.
从本质上讲语言歧义不仅是一种交际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而广告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中的歧义.本文运用认知理论来研究广告语中歧义的认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找出广告语中歧义的认知特点和倾向,并阐释出认知在广告语歧义消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兴起和主体的张扬,瓦解了信仰的基础,时间危机随即产生。作为大众精神食粮的大众文化,为了舒解普世人群的压力,通过对“现在”的神化、将时间空间化、遗忘人类整体性时间的三种策略,来消解和遗忘时间,它也因而充当了现代“宗教”的角色。“现在”成了大众躲避危机、消费欲望与进行末世狂欢的场所。大众文化试图通过反时间来克服时间的危机,最终将人类推入时间的深渊。  相似文献   

14.
陈智勇 《殷都学刊》2008,29(3):33-36
基于长期观察和实践,原始社会晚期已经萌生原始时间概念。商王朝时期,时间概念已非常丰富和成熟,并应用于季节记时、年月日记时以及时刻记时。夏商时间意识特征:一是具有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色彩,并与农业活动和人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二是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和管理与运作制度,带有原始宗教色彩。三是开始出现了客观时间向主观心理时间的转换,对时间迟滞状态和时光飞逝现象的认识已经呈现。  相似文献   

15.
"时间"的概念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基本方法和角度。康德在继承莱布尼茨的基础上把时间和主体的能动性结合起来,但是受其根深蒂固的认识论立场的影响,他的时间观具有"直观形式"和"能动性"的二重性。经过胡塞尔、柏格森等人的过渡,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的时间观,深入探讨了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使时间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将现代西方哲学引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静态短语观下的短语结构系统进行评价,指出它的弊病;提出动态短语观,并从动态短语观出发,从短语的生成方式入手建立了新的短语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时间语言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时间取向和文化时间观。这种差异势必在人类交际中引起磨擦和冲突。对于不同的心理时间取向和文化时间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时间语言,以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增强其交际活动的有效性,提高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赤壁之战“十月”之说 ,既与史料记载赤壁之战爆发前的“盛寒”季节不合 ,又与曹操战前在江陵逗留许久等情况矛盾 ,难以成立 ;“十一月”之说 ,部分受《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影响 ,且不明该年有闰十二月 ,以致折中于《三国志》记载与孙盛的疑问之间。孙盛《异同评》之误解 ,乃因不明纪传体史书中纪、传的不同功能及叙事方法所致。赤壁战役发生时间 ,陈寿《三国志》、袁宏《后汉纪》记载的“十二月” ,准确可信。由此为赤壁之战研究中有关分歧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意识的发展和变革也会促成文学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人们对时间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时间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在文学中,时间不但是作者进行创新的切入点,更成为众多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者探讨人类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对时间进行了本体论意义上的探讨,以明确时间的本质;随后转入文学世界内部,以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为基础,阐明时间在文本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现代以来文学作品空间性走向的合理性,从而明确时间不但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认识自我、探究自身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