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尤学工 《理论界》2005,(1):195-196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近代现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要求.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被认为是中国开一代风气的文化大师,是中国思想启蒙和文学革命的先行者。他的论述给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带来了深刻变革的同时,对一衣带水的邻邦韩国的思想启蒙和小说革命亦产生了深远影响。凭借着《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梁启超成为近代韩国最知名的中国思想启蒙者。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引发了近代韩国的"小说革命",而站在同情的立场上分析韩国的衰亡以及要求新民启蒙是梁启超及其著述能够在近代韩国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梁启超早期思想之激进与晚期思想之保守的矛盾,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由带有文化和种族主义色彩的传统民族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在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日益成熟之时,他的思想在表面上却越来越保守起来,呈现出向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回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20世纪初期,梁启超引进西方文化观念,首倡近代多种文体的革新,提出了著名的"群治社会构想",反映在文学思想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聚合现代民族精神,展示历史进化趋势,"言文一致"语体风格和构建市民文化空间。梁启超"群治"文学观的提出及其有益实践对启蒙国人思想、推进中国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学者、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宣传家梁启超的人的社会化思想,是他文化品格和当时社会需求相结合的集中体现,具有时代性和综合性。本文拟运用社会学中关于人的社会化理论,从三个方面论述梁启超较为系统完备的人的社会化思想。文化发展视角:近代文化的建构文化发展视角即把社会化看作人类文化的积累、传播和延续的过程,其实质是人类文化的转移。梁启超将学习"西学"作为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通过他个人文化结构的更新,并较广泛地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将西方先进的社会文化思想有选择地传到中国,结合中国的现状加以诠释、引申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略论梁启超的"应用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应用佛学"是近代中国佛学思潮的前身,作为梁启超思想的一个部分,体现了他本人的思想特色.根据梁启超的思想变化,本文把他的佛学思想分为启蒙、佛理与经世思想冲突、以佛学为国教的尝试、作为学术与人生的佛教四个阶段.从佛学与经世、佛学与政治、佛学与学术、佛学与西学四个方面,分析了"应用佛学"几个基本的向度.最后把他的"应用佛学"放到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在与其它的佛学思想做比照之后,肯定了"应用佛学"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出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思想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之间的斗争,干预与放任是其相互冲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中国还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创造阶段,不存在私人垄断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近代以来才有的学科,自梁启超创建这一学科时起,便决定了在近代语境下解读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任务不仅仅是以中国的概念研究中国问题,而是要在现代语境下使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成为可以理解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人类共同的思想遗产的一部分。在构建政治学的中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本土化"问题,而是要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近代"地理环境论"最早的介绍和宣传者。同时,他的学术著述也受到这一学说的影响,在他的史学思想、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学术史研究中都有体现。这种影响在梁启超20世纪初和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阶段的学术著述中表现不同,体现了梁启超对"地理环境论"认识、吸纳和评价的不断深化,也揭示出近代西方学术思想"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如何结合中国传统学术的特点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来完成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并长期致力于社会改革的思想先驱,又是领袖群伦的杰出学者,在思想启蒙、文化革新方面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所做出的贡献尤为突出。可以说,近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与梁启超的名字紧相关联。他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对文化问题,诸如如何对待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如何对待近代随西力东渐而传入的西方文化,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建设适应世界潮流与中国国情的新文化,进行过颇为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本文拟通过考察梁启超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心路里程,对今天依然争论不休的中西文化问…  相似文献   

11.
刘晓华 《东南学术》2001,(1):92-101
一、博士论文提要 论文用逻辑与历史统一和科学抽象的方法,力图在全面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对梁启超的科学方法论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论文对梁启超的科学方法论思想作如下的处理:首先,从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的兴起导入正题.第一部分为导语,概括地介绍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论.其次,从中国近代科学方法论确立的整个情况来理解梁启超的科学方法论思想.第二部分从比较中国古代科学方法论与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论入手,论述梁启超在中国确立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史上的开拓奠基地位.第三,阐明梁启超在继承中国古代科学方法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化论是先进的中国人民开展解放斗争的主要理论武器,也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哲学革命的根本思想。在戊戌时期,作为资产阶级著名的启蒙思想宣传家梁启超,先是信奉康有为的“三世”说历史进化论,后又通过严复的译著(主要是《天演论》),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进化史观,并认为中国的变法维新是势在必行的。戊戌变法失败后至1902年间,梁启超在日本由于广泛地接触到西方国家和日本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进步史学思想,他的进化史观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宣传的社会历史进化论,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无疑是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中国近代进化史观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本文试图对梁启超的进化史观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近代文化转型为背景,结合梁启超的文学理论思想,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特点、戏曲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戏曲变革的影响。文章指出:梁启超在戏曲样式、戏曲题材、戏曲人物、情节与冲突、戏曲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对中国古典戏曲进行了探索和革新,这既影响和规定了本世纪初中国戏曲发展的总体风貌和基本走向,对中国戏曲变革作出了杰出贡献,也留下了值得认真总结、深入反思的理论经验和创作教训。梁启超的戏曲创作与他在文学理论、散文、诗词、小说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卓越建树一道,构成了一座中国文学由古代走向现代的标志性高峰,这座高峰承前启后,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至今犹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潮中的社会公德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中国,以梁启超、鲁迅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普遍认识到.传统国民性格中的 弱点集中表现为公德缺失,改造国民性的重点是促使社会公德的普遍养成.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冲破传统封建礼教。这一思想在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创 造了民众心理基础:同时,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德建设亦可以从近代进步思想家的社会公德思想中 汲取有益的价值养分。  相似文献   

15.
王建辉 《江汉论坛》2002,1(9):51-54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新闻与出版的重要先驱者之一,但历来对于他在出版方面的贡献缺乏研究。本文对于梁启超各个时期的重要出版活动、出版参与方式及其若干出版思想,作了初步的探讨。本文作者认为,译书出版成为梁启超维新活动的重要起点之一,梁启超以出版为政治服务是其从事出版活动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宪政思想之"变"主要表现在他对近代中国宪政模式的选择和设计上,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回归君主立宪,走向开明专制,最后拥护共和立宪,这反映了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理性思考 ;"变"的背后 ,"不变"的是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和坚持民主宪政、坚持渐进改良道路、坚持国民性改造的一贯主张."变"与"不变", 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为我们今天的宪政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7.
黄涛 《学术界》2007,(2):293-30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资产阶级目录学的启蒙者,他的《西学书目表》确立了近代目录学的三大分类架构,标志着中国近代图书分类法体系的诞生,在政治方面对戊戌变法时期的西学传播和思想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一位颇具盛名的人物,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史学家们对他的功过的评说,分歧颇大。固然,爱国主义思想贯穿梁启超一生之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环境的变迁,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不断发生变化。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匡正。 梁启超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积极宣传者。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的刺激下,出于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参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积极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励精图治,变积弱的中国为强盛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论儒家文化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论儒家文化与民族主义皮明勇当本世纪之初,儒家文化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之日,也正是近代民族主义在中国滥觞之时。那时,敏感的知识界便十分严肃地提出了儒家文化与民族主义两者间关系的问题。梁启超作为那个时代中国思想理论界的风云人物,他既是中国的第一位近代...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近代启蒙思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近代中国思想界“巨头”的梁启超,深受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影响,他根据中国社会的情况,深刻地论述了民权思想。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了几代人,并使国人形成了一股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进行革命的启蒙思想。研究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民主建设、人权制度建设,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