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其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刊特邀湖南省三位知名专家畅谈“两型社会中的现代农业建设”。湖南明确以“四化两型”引领湖南实现“四个发展”,曾福生教授认为要推进湖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应统筹城乡发展,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形式和组织方式、农业资金投入管理机制、新型农民管理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努力。刘茂松教授认为在工业社会,融合工厂化农业与农产品工业再制造的工厂化制成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首选。对于解决新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实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南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意义巨大且十分深远。推进工厂化制成品农业的发展,应从社会观念变革、基地标准化生产、农业制成品供应链管理、农业科技创新、营造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农业是第一污染产业,其中畜牧业污染更是令人堪忧,盛孝邦教授基于邵阳、长沙、娄底等市县考察,提出应迅速建立规模化养殖场的准入门槛,引导养殖企业开展低碳生产,推广生猪养殖粪便零污染处理技术,以畜禽养殖标准化为契机加快发展低碳畜牧业,缓解或消除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过程,尤其是2005年日本提出新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制定日本农业“全面向重视环境保全型转变”的方针,使日本农业政策向农业环境政策变化迈出历史性的步伐。分析日本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在法律体系建设和农业消费者、生产者参与等方面的做法和特点,以及在滋贺县、群马县的成功实践经验,提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业是农业领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推进低碳化养殖势在必行。研究表明,养殖户生计禀赋深刻影响其环境认知和生态意识,是其是否选择低碳养殖行为的根本因素;同时,国家促进养殖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是赋能养殖户低碳化养殖的驱动力。本研究以“禀赋—认知—行为”的理论范式,构建农户禀赋、环境认知和养殖行为的关系模型,并探讨政策规制在养殖户低碳化养殖行为中的调节效应,即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在洞庭湖地区的岳阳、益阳、常德开展实地调研,以生猪养殖户为例,收集了386家养殖户的相关研究数据,利用SPSS分析、J-N技术等手段,对核心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养殖户的生计禀赋对其环境认知和养殖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2)环境认知在生计禀赋和养殖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3)政策规制不仅调节生计禀赋与养殖行为的关系,而且还调节环境认知对生计禀赋与养殖行为关系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纷纷制定和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出台了有利于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西方大国,力图构建并主导国际海洋新秩序,充分利用当前国际海洋法的有关漏洞,竞相抢占各种海洋权益。我国适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不仅仅是对全球国际形势大变革时代的积极回应,也是解决我国产能过剩、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重要路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建设新型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补贴政策作为政府干预学生贷款市场的财政杠杆,能在学生贷款的政府、银行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发挥利益再分配的角色.我国学生贷款补贴政策,是以频繁发布的政策文本的形式来实现政策意图的.通过对政策文本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我国学生贷款补贴的政策变迁的路径,可以发现政策变迁呈现从“单向推进”向“政策协同”的转变、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协同型转变、从单项政策工具向政策组合转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蓝色粮仓:建设基础、面临问题与发展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种类和现代渔业技术,合理开发广阔的海洋和沿海滩涂,建设"蓝色粮仓",有助于人类彻底摆脱粮食安全的困扰。虽然广阔的海域和沿海滩涂、丰富的海产品种类、不断改善的海洋生态环境,奠定了"蓝色粮仓"的建设基础,但近海养殖空间受到工业等建设项目的严重挤压、海洋科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缺乏示范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规划编制滞后、相关扶持政策不完善等也是"蓝色粮仓"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海洋科教实力雄厚、海洋经济发展初具规模、海洋政策优势逐步显现、港口集疏运比较发达、海域空间拓展潜力较大的优势,化解问题,推动"蓝色粮仓"建设。  相似文献   

7.
以舟山群岛新区得天独厚的海洋自然资源优势及国家海洋规划的战略优势为依托,通过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信息数字化平台”建设背景分析和可行性论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洋信息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目标、主题内容、技术框架、建设模式、服务功能等一系列主干问题.可以预见,海洋信息数字化平台的建成,必将推进“智慧舟山”与“数字舟山”的发展,成为舟山群岛新区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海洋经济事业不断创新的可靠信息资源保障.这对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市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群岛新区跨越式发展,都将有着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外“蓝色粮仓”建设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开发海洋意识的提高,渔业作为获取动植物蛋白的重要产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阐述了日本、美国、韩国、挪威等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海洋渔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从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远洋渔业等方面分析了各国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措施,总结各国渔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实际提出维护海洋环境,引进先进技术,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建议,旨在为我国"蓝色粮仓"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农民理性的视角出发,采用在荆门市X镇“二村一社区”的调研数据,研究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认知、农业清洁生产和农民绿色生活状况,分析农民在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所体现的政治理性、经济理性、社会理性、生态理性等特征,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当前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认知水平总体较高,农业清洁生产并不理想,农民绿色生活方式有待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尚不明显;政策认知、清洁生产分别与绿色生活正相关,政策认知、清洁生产、绿色生活各自与建设成效正相关。据此提出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政策认知水平、形成生态意识行为自觉,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进程,发展农村绿色文化、培育农民绿色生活方式,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格局等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英语文学中缺乏明确的“海洋文学”的定义,但韦勒克关于文学类型的理论和陈平原对武侠小说类型的研究,却为“海洋文学”的确立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同时,介绍清末民初“新小说家”在文学类型方面作的努力,联系文学的意识形态塑造功能和当下中国步入海洋大国的实际境遇,指出在当今语境下推进“海洋文学”的意义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梳理海洋生态文化零散的、多学科的内涵与相关实践,以多元主体及其互动为主线的综合视角诠释海洋生态文化的形成、体系和实践模式。研究认为:(1)海洋生态文化认知经历了“观念萌发感性认识理性响应理性-感性交融”过程,且认知逻辑上实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资本逻辑向保护逻辑,继而向服务逻辑的转变;(2)海洋生态文化涵盖物质、行为、体制三层面,不同空间尺度下起主导功能的主体不同,不同主体在建设海洋生态文化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且相互掣肘;(3)海洋生态文化实践体系包括以政府主导的规划编研及其实施、企业及其他组织的法人管理文化、公众的海洋意识与生活行为等,且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实践过程存在政府强势推动,法人组织与公民海洋意识淡薄且缺乏行动指引,海洋生态文化实践亟待提升科学普及与媒介引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成才与就业》2014,(15):18-19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江苏省句容市教育局依托11个社区教育中心,在各镇、村组开设“百姓讲坛”,组织具有专业特长的“土专家”“田秀才”、产业能人、道德模范等,向农民群众面对面地传授惠农政策、种植养殖技术、致富信息、日常道德行为规范等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重庆城市个案展开分析,从空间层面、时间段、城市主体以及技术体系演变等方面探讨推进近代城市建设的力量,提出“区域”、“短时段”综合研究、“城市人群”以及“城市建设机构、法规与计划案”等研究近代城市发展的多维因子,认为这些居于宏观层面与微观事件之间的要素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近代城市建设历史丰富性的认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广东海水养殖业空间扩散有三个重要特征:从珠三角向粤东、粤西扩散,粤西成为全省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中心;形成了对虾和海藻养殖集聚区;从滩涂向陆基、浅海水域扩散。当前广东海水养殖业受到海水质量下降、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限制。促进广东海水养殖业向陆基和浅海深水区扩散、正确引导海水养殖集聚区发展,需要从加快工厂化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经济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经济学是研究日渐稀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经济科学。该学科的发展呈现出研究内容的扩展趋势、研究重心的转移趋势和学科发展的深化趋势。从“重供给分析、轻需求分析”向“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并重”的转变、从“重技术分析、轻制度分析”向“技术分析与制度分析并重”的转交、从“重工程设计、轻政策设计”向“工程设计与政策设计并重”的转变是水资源经济学研究内容和水资源政策的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正确认识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和潜在产出水平,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本文以三大海洋经济圈为基本空间单元,以海洋三次产业为基本结构单元,采用劳动力加权变异系数法的空间分解和结构分解,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程度,进一步分解区域差异变化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采用Hamilton回归方法估计沿海11省市的海洋潜在产出,进一步对比分析各省市海洋经济潜力实现和变动情况。研究发现,2006—2019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呈下降态势;其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区域内差异的波动大于区域间差异;区域总差异贡献度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区域总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变化均主要来源于集中效应;沿海11省市海洋产出缺口比例曲线可分为类“n”型、类“u”型和类“一”型;2012年以后海洋产出缺口比例的变动幅度相较之前明显减小。研究得到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海洋领域区域一体化和增强海洋经济发展韧性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陆地资源不断被开采,海洋资源也亟待开发利用,近年来国家将目光转向物产丰富的浩瀚海洋。各国海洋开发经验证明,伴随人类海上活动不断增加和开发规模日益扩大,发展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海洋资源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所谓“,财富取之于海上,危险亦来自于海上”。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依据目前国家有关环境监测制度看,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加以规范以至其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建议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海洋环境监测法律体系;完善海洋专业人才培养政策,构建合理的海洋环境监测队伍;借鉴海洋法完备的国家立法经验,逐步完善海洋环境监测法律体系;推动海洋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与科技相互支撑的海洋法律法规;完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加大海洋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开始较早,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模式,美国以“聚焦模式”“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为主,澳大利亚以“专业模式”“普及模式”和“培训模式”为主.中国创业教育起步晚,虽以高校为主不断推进,但仍存在政策乏力、高校认知不统一及培养系统缺乏、学生主动性差、缺少创业环境等瓶颈制约.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从政府、高校、学生和社会环境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改进我国的创业教育现状,推进中国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现状、机制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农产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现阶段居民消费水平还比较低、消费能力比较弱、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升级,中国尚未成为世界消费大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居民消费增长潜力和空间较大。中国扩大居民消费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就业总量稳步增加、收入分配不合理日趋改善、社会保障建设稳步推进、消费金融服务更为便捷、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服务业大力发展、消费环境更加优越等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有其内在作用机制,制造业发达和大规模生产通过工人工资增加以及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这为日本经验所佐证。需要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金融服务、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措施,积极推进中国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海洋捕捞强度日渐超出海洋渔业资源的生态资源承载能力;中日、中韩和中越三个渔业协定的签署生效及海洋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行,导致海洋作业渔场逐渐减少,海洋渔民面临失业的凤险.在上述内部矛盾与外部规则的双重压力下,我国政府开始在沿海地区普遍实施海洋渔民转产转业政策,旨在减小海洋捕捞强度,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对于改变海洋渔业资源无偿、无序、无度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保护和增殖渔业生态资源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减船转产效果明显.然而,渔民弃船后大多转向了海水养殖业,致使海洋渔业陷入高密度、超容量的“过度养殖”困境,海水养殖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鉴于此,从改善渔业管理制度入手,逐步舍弃传统的“投入控制”管理模式,引入“产出控制”管理模式,将成为有效控制捕捞和养殖的产量,进而“双管齐下”走出双重困境的合理、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