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2)皇甫晓涛三、渗透与融合:美的功能趋向与边缘美学的独立品格当代美学一方面向玄妙艰深的思辨范畴挺进,一方面又褪尽文饰,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蔓延。技术美学、劳动美学、环境美学、科学美学、演讲美学、服装美学、旅游美学、广...  相似文献   

2.
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为哲学基础和主要视点的美学流派。新实践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元方法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根本,综合西方美学的理论精华,充分运用各种学科方法和具体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对“实践”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它应当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实践美学终结论”者企图以认识论、庸俗进化论、双重标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思想等颠覆实践美学,是一种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行为。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完整体系,它不但不会终结,反而会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新实践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是实践美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以体育美学原理为理论指导,从体育美学的视角出发阐述了体育舞蹈的内涵、分类与特征;分析了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从体育美学的视角探索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理论表现──评朱光潜美学思想袁振保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理论表现。因为在中国当代美学之中,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全面,其影响也极为深远、广泛;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美学思想运行的脉脂和走向,能够深切...  相似文献   

5.
美学的霸权主义一方面表现在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谋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它与哲学的亲密关系,这使得美学的身份变得模糊。西方美学一直酝酿、培育着解构美学自身的力量,它也暗示了中国美学潜伏的危机。这些构成了非主流美学崛起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6.
评分析美学对传统美学的诘难包晓光评分析美学对传统美学的诘难当我们说出"传统美学"一词的时候,按照分析美学,它的意思是指那些企图对美、艺术、审美、美感等传统术语加以明晰正确界说并以此作为一种标准和规范的理论体系。在此意义上,传统美学的努力的确遇到了巨大...  相似文献   

7.
“发展与偏离”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最基本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艺术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意识形态论、人性异化论几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但同时又在美学方法、美学方向、美学精神、美学基点几方面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偏离并不是背叛,而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西方学术传统影响和20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合乎逻辑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作为颇具争议的美学家,吕荧的美学思想一度饱受质疑与批判。厘清时代的理论误读和思想成见,理性探讨吕荧美学思想中的美感论、本质论乃至对艺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现代价值,进而还原吕荧美学的真实面目,对重新评价吕荧美学思想的学术价值,乃至对现代美学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以美的本质、美学基本原理为重要成果的哲学美学的研究,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资料建设和研究水平,在美学界开启并促进了对中西方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的研究,推进了中西方美学、文艺、文化、学术的交流。朱光潜以美学家、理论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艺、哲学、文化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文化实践的发展,并以开阔的视野和规范的研究引领、提升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转向是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全面、客观地还原这四个转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评估其转变效果,有助于科学地理解、评价他的研究,也能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广告作为一门艺术,具有自己的美学特征。在当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广告对商业销售、社会经济、文化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则成功的广告,能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这种“广告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中艺术载体的美学特征所产生的“美学效应”。本文试从中国古典美学、实用美学与情感的角度,结合广告实例,探讨广告的美学特征(意境美、简单朴素美、情感美)及由此产生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美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美学的非理性转向、批判理论转向、语言学转向、后现代转向等一阵密锣紧鼓的译介热之后,到90年代陷于冷寂的低谷。那种模拟西方对立二分的哲学美学,那种本质论、认识论、实践论和伦理学的概念推演已经走向终结。一些中青年美学学者并没有停止他们的思考。他们试图超越在意识形态笼罩下主流、反主流的对立二分,在传统美学的边缘地带进行着当代非主流美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论儒家美学思想的特征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儒家美学思想的特征和演变许共城儒家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它与道家美学、楚骚美学和禅宗美学构成中国美学史上的四大思潮。儒家历来把“诗”、“乐”、“艺”看作“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要手段,看成实现仁学、安邦定国的必由之道。因此,美...  相似文献   

13.
论许评散文的美学追求曹明海许评是位富有独特的审美创造理想和美学追求的散文家。近年来,他在散文艺术世界里,虔诚地作着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美学求索─—弘扬审美个性意识,更新散文美学观念,拓展散文的美学空间,追求散文艺术的新的内质的美,以其独到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曾让美学一度沦落,甚至有了一个“坏名声”。而朗西埃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在后现代主义流行的今天,是否还有必要去重申美学的价值。朗西埃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美学最核心的机制就是可感物的分配,而我们之所以需要美学,恰恰是一种政治的需要,即让那些在美学体制之下异质性的,被视为无法发声、无法展现出来的要素自己展现出来,这种展现需要我们的美感,更需要我们变革美学体制,即作为政治的美学。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化到一定历史阶段后就产生审美意识,这种意识反映在起居方面,表现为对建筑形式美和装饰装演美的追求。湘潭大学季水河教授的《现代装饰装潢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就从美学的角度,用美学理论去研究建筑装饰装演,探讨人与建筑装饰装演的审美关系,从而指导审美实践,成为我国第一部现代装饰装潢美学专著,也是季先生继《美学理论纲要》后的第二本美学理论著作。首先,该书创建了完整的现代装饰美学理论体系。著者综合运用美学、文化学、历史学、心理科学、系统科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线条、色彩、光线、节奏等不…  相似文献   

16.
禅宗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皮朝纲教授《禅宗美学史稿》评介刘方中国禅宗美学,一方面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其自身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着其自身起源、发展、演变的独立的美学分支体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康德前近代西方美学的认识论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功导致了西方近代哲学包括美学的认识论倾向。西方近代美学的认识论倾向在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的双峰对峙的内在张力关系中推演和表现出来。首先,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都具有强烈的知识取向。其次,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都坚持理性的认识手段。再次,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都提出了逻辑的认识范畴。最后,经验派美学和理性派美学都确立了理性的认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美学研究方法的稳定性奠定了美学研究的哲学思辩性与正确方向,而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开放性则成就了美学理论的纷繁复杂性。在现代社会,美学只有走出学院派的封闭大院,不断接受科学创见和时代思潮的启示,扩大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保持美学研究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否定主义美学”以“批判和创造的统一”为核心,主张从中国现代社会现实提出独特的美学问题,对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双重批判和改造,才能实现美学原理的真正创造。以此为坐标考察中国美学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特性在王国维、李泽厚和宗白华的美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审视性地梳理其创造程度的差异,是中国当代美学获得原创性建构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虚拟美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美学形态,与传统美学最大的不同是它所观照的是一种“虚拟”的现实和现象。从实践美学的角度对虚拟美学进行了分析,着重论述了虚拟美学中的实践问题,虚拟艺术的审美特征,虚拟美学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