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焜董   《社会科学研究》2013,(1):125-129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实践具有多维综合统一的活动特性,它能够集中体现辩证法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因而,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种不同的哲学,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术语还仅只是从某种特定角度切入的一种特称,它并不能完全包容和覆盖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元理论,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来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彰显的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全新哲学形态,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应有之地位的体现。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并不能保证其必然具有辩证哲学的性质,它还可能是机械唯物论的,或甚至是庸俗唯物论的。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有赖于运用辩证法的原则对其进行具体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创立的哲学仅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我们有必要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能够代表当代时代精神精华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本文立足哲学高度 ,从“实践”范畴的角度 ,分别以静态结构分析和动态过程分析两种方法 ,力求全面透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 ,揭示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特征 ,阐明其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和认识路线的新发展 ,从而说明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的转向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 ,我国哲学研究在研究意识、研究内容、研究趋向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客观变化的需要 ,使之更好地承担起“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的双重使命 ,恢复哲学“爱智”的本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树立以实践为核心的哲学新观念 ,立足于解决当代社会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着眼于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代视野中的实践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发展 ,知识经济和虚拟实践的兴起 ,引起了当代实践形态的变革 ,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则赋予人类实践新的理念和价值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深深地植根于人类实践之中。关注和研究当代人类实践的新变化、新特征 ,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入“当代”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是在我党的历史上首次使用“创新实践”这一概念,充分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实践特征。在当今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了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主题。因此,在哲学上研究创新问题,提出“创新实践”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实践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总体创新,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持久生命力,使其成为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一伟大运动的“活的灵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意味着通过合乎科学地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哲学学会于1985年12月中旬召开了年会,会上对哲学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问题 一种意见认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变了,作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哲学去进行科学的概括和说明。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许多原理只达到了从感性具体到抽象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从抽象到具体  相似文献   

8.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方法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从方法论角度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需要实现“四个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上,实现由体系研究到问题研究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方式上,实现由传统解释到返本开新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上,实现由革命批判到建设创造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视域上,实现由中国化到世界化的转变。据此,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内容不断完善,方法不断自觉,形态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9.
<正>任何时代性的重大现实问题都蕴含着时代性的重大理论问题,文明形态变革的关键在于理论思维的创新,理论思维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哲学思维方式的创新上。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明形态变革与哲学理念创新的关系,2022年12月14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召开“文明形态变革与哲学理念创新”研讨会,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文明形态变革”“从哲学理念创新看文明形态变革”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内涵”三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任务并不培养从事专门研究的哲学家 ,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哲学 ,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注重社会现实 ,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三个面向”作为哲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应把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基本教材 ;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解 ,从抽象、枯燥的条文走向具体的实践 ,必须学习哲学史 ;提倡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 ,努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创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创新,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文本研究与理论创新的关系,将文本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开源与创新的统一。当前要把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的工作推向深入并取得实质性成果,需要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回答新问题;进行新对话;开掘新源头;创造新方法;丰富新内容;建构新体系;倡导新价值。惟有将这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建构一个真正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特点,充分反映当代科学、哲学和人类实践发展水平的中国化、现代化、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学术界的传播和研究的近百年历史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形态和"在场"方式。近20年,由对苏联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入一种多样并存状态。在许多研究者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在多样化的研究方式所形成的"视界融合"中,才能突破原生态的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具体历史时空方面的限制",获得当代形态和当代意义。问题在于,这种多样化研究大都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某种西方社会思潮或理论观点的拼接,而多样化研究视界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联系要远远弱化于它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或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实践辩证理性”范式中的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质是“实践辩证理性”,基于这一思维方式来研究哲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非在经验意义上、在任意维度上确立起来的,而是在“实践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中,获得哲学辩证论的学理分工与定位的。作者认为,否定之否定原理与“实践辩证理性”的整体观密切相关,正是宏观的哲学视野使得哲学辩证论有必要从事物发展相对完整的全过程中去理解和把握其总体趋势与基本道路。文章在明确了否定之否定原理的研究对象之后,还对否定之否定的动力、内容、形式与特点等理论问题作出了一以贯之的阐释。文章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基本阶段与“自然阶段”、基本形态与非基本形态等作出了明确的划界,从而,在否定之否定问题上,把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在“实践辩证理性”的哲学范式中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界发生了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以改革为背景,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通过对原来教科书体系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的批判,重新从马克思哲学的“本文”的诠释中,发掘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以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体系。这就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话派。不论是实践本体论,或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都把实践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充分肯定了马克思所完成的哲学变革,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充满生命活力和…  相似文献   

16.
新全球化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挑战和应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新全球化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深层次上构成挑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新地平线上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展示自己当代性,因而必然导致创新、与时俱进。本文基于“时代反思”的基本路径,考察了新全球化时代的特征及问题谱系,认为理论创新的主题、视界与范式应以“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宗旨,从而成为“充分适应”这一时代的哲学。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作为科学的哲学也面临着现代化的问题。马克思早就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日起,它就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并不是离开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是抛弃业已达到的真理性认识。恰恰相反,是要把自己的理论基础推向前进,要使对真理的认识更加完善。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列宁选集》第2卷,第398页)。回顾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恩格斯是如何适应社会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需要,依据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把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系统化、完善化的,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哲学的现代化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标志性特征是实践转向.长期以来,人们对实践的通常解释往往侧重于强调它是人类存在的方式,忽视其在科技领域中的表现;对从实践观的高度反思当代科学及其哲学意义充满信心,对从科学实践角度厘清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关注不够.马克思科学观对实践性的贯彻,具体展现为自然哲学上的"实践的人化自然现",科学观上的实践生存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学的社会与文化研究方面.在路径上,马克思主义对科学领域有着持久的影响;在学科上,相关学科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倾向;在目的上,尽管二者的切入点存在差异,但试图揭示科学的或明或隐的"社会结构"意向具有同一性;在贯穿辩证法方面,当代科学实践哲学则自觉或不自觉地贴近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9.
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庆祥  张艳涛 《北方论丛》2007,4(1):115-120
任何哲学都是内容(时代精神)和形式(哲学形态)具体而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革命视野和建设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范式。厘清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梳理从革命范式哲学到建设范式哲学转型的历史方位、主要内容、理论难点及应对之策,对于弄清马克思所开辟的哲学道路的真实含义,对于正确评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哲学形态观,实际上是一种元哲学观,它把哲学当作内容与形式具体历史统一的、有血有肉有分有合的动态过程,从全面、总体的角度加以把握和概括,从而实现对哲学的自觉反思和自我观照。众所周知,在哲学史上,每一个哲学家,不管他愿意与否,都必须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依据对此问题的理解,他们才能展开的哲学讨论和分析,并建构出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其实,对“什么是哲学”的回答就已经包含了哲学家本人对“哲学形态应该是什么”的看法。的从哲学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旧的哲学形态观是不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形态观提出和阐发,标志着哲学形态观的伟大革命,从此哲学形态观进入了一个真正科学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