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小康生活》2004,(6):64
我的《新型高效经济作物——树型金银花》一文.在2003年第六期《专业户》上发表后,上千读者来电来函咨询,现简复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权衡诸“编”版本的流传与思想内容范围的基础上,包含着《诸儒语要》、《左编》、《右编》、《文编》、《武编》和《稗编》的“六编”更好地体现了唐顺之成圣成贤的心理自期以及学为世用的现实关照,并且在这一思想体系下发挥着不同的功用。考之“六编”的思想内涵,虽从主体思维上仍体现着程朱理学的影响,但通过对编纂时间、动机和历史评价的考察,“六编”又受王学的影响,表现出合会朱、王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在唐英《乾隆时人》《陶人心语》卷六所载“瓷务事宜示谕稿序”,是一篇记载后英督办陶政时,所撰事宜示谕汇编之序言,说明唐英督办陶政九年之艰辛。是研究陶瓷史的重要文献。最近,在整理我馆藏书中,发现郭葆昌《民国初陶务督办》抄录之《景德镇陶务汇按》所载此文,与《陶人心语》所载,颇多不同。现将《陶人心语》之文与郭擦昌抄文不同部分抄录如下,以供研究。《瓷务事宜示谕稿序》:予于雍正六年,奉差督陶江右。陶固细事,但为有生所未经见,而物料、火候、与五行丹录同其功,兼之摹古酌今,侈界崇库之式,茫然不晓,日唯诺于工匠之…  相似文献   

4.
古六国考     
<正> 一、名称古六国名称的由来,是与该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说文、六部》:“六、易之数,会变于六,正于八,从入八。”按“六”不从“入”,当从“亠”,与甲骨、金文的“亢”、“京”、“高”、“毫”等字的“亠”同。丁山谓“借入为六”①,亦不确切,甲骨、金文均有“入”和“六”,不同字。林义光说:“《说文》云:‘夫,菌夫,地蕈,丛生田中,从(?)六声。’按《说文》夌下云:‘从刄从夫,夫高也。’夫义为高,当为陆之古文,古作(?),象陆,(象陆下有水形)(?)陆上草木,或作(?)。“又说《说文》”“六,从入八”之义不可晓。古陆字或  相似文献   

5.
看了《山西老年》今年第六期刊登的《“幸福号”专列》一文,我很是感动。主人公彭长水用自己的双手为母亲打造了“幸福号”专列,并经常骑着“幸福号”带母亲外出散心,他们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  相似文献   

6.
李慎明 《中华魂》2014,(15):40-41
本文是作者为北京电视台播放的六集电视文献片《伟大的抗美援朝》写的观后感。现刊载,以纪念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完美结合的伟大壮举--抗美援朝。文题系本刊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考察,以为《太尉韩公墓志铭》之"韩公"当为韩轨,"太尉"为卒后赠官,此文撰于北齐天保六年(555);《长广王元晔禅位册文》一文见录于《洛阳伽蓝记.城东》"平等寺"条,作者当为邢邵,此文撰于北魏普泰元年(531),今所见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它书均无收录,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亦未收录,可补入《全北齐文》。  相似文献   

8.
顾野王的《玉篇》汇集了魏晋以前的各种经籍注释及字书材料,其中尤以引用《说文》为夥,几乎每条之下都引《说文》,且引文严谨,不似他书有窜改之处,因而《原本玉篇残卷》自从发现以来就被看做校勘《说文》的珍贵的古本材料。《原本玉篇残卷》由于传抄等原因,也存在着不少的错误。对《原本玉篇残卷》中征引《说文》的训释材料进行详细的辑校整理,可以补今大徐本之不足,订正《说文》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并且为更好地研究《说文》提供更为广阔的角度和更翔实的材料。对糸部字的校释说明了《原本玉篇残卷》和今本《说文》中都存在着讹、脱、倒、衍的错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原本玉篇残卷》对校勘《说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千顷堂书目》是黄虞稷以自家藏书为基础编撰而成的明代经籍目录,是《明史·艺文志》编纂所据之蓝本。《千顷堂书目》内容中有诸多“缺姓名”“缺”“中阙”“阙”,尤其是卷六至卷八史部地理类之方志目录,多达五十四处,内容涉及人名、书名、卷帙等,现考补出其中十九处缺文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进行了先后六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汉文、蒙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吐蕃文以及回鹘文文献。莫高窟北区38个石窟出土的回鹘文文献多达128件,回鹘文文书碎片1241片,除少数为信件、世俗文书外,大部分为佛教内容的文献。文章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残片《佛祖历代通载》(标本B59:69)进行了再研究,对原文进行了拉丁文转写、汉文翻译和注释。  相似文献   

1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六期发表的于建设教授《创建红山文化学的构想》一文,入选2013年第17期《新华文摘》的论点摘编栏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许慎《说文》成书后在学术界的流传情况作了介绍,概述了《说文》对我国文字学研究的深远影响,并对唐人李阳冰刊定《说文》、北宋徐铉校订《说文》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全唐文》较今存各本《樊川文集》多收三文,均为误收。其《覃恩昭宪杜皇后孝惠贸皇后淑德尹皇后孙侄等转官制》一文为王安石所撰;《授刘纵秘书郎制》一文为白居易所撰;《授司勋员外郎谢宰相书》一文为杜牧《上周相公启》之节文。  相似文献   

14.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摘刊物。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学院、上海外语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六所高校联合编辑。从1984年创刊到现在已经出版了七期,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欢迎。《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出版的几种教学参考书,把《六国论》一文说成政论文,有些欠妥;在段落划分上,也有分歧。要想透彻地理解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必须先从文体入手。正如“作文必先定体”一样,我们要“从分类中认识文章的本质特征”,因为“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鲁迅) 认为《六国论》属政论体的,可能是着眼于文章的标题。《<六国论>简析》(高培权同志)一文说:“《六国论》,即‘论六国’。就是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乍看,言之成理。明明是“论”嘛!亦如作者的《管仲论》、《辨姦论》等文章一样,无疑属政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形声字有八千五十七字(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六书爻列》),约占《说文》总字数的百分之八十六。说明许慎时代,形声字已成为汉字的主流。东汉至今一千八百多年以来,据说汉字有六万个左右,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历代学者很重视研究形声字,包括它的一个部分——亦声字。  相似文献   

17.
新近拜读《贵州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六期所刊胡义成同志《〈伐檀〉究竟是首什么样的诗》一文,细味文理,对其中有些认识不敢苟同。现仅就《伐檀》诗的主旨问题提出拙见,与胡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8.
《秦汉史论丛》第一辑刊登了苏诚鉴同志《司马迁行年三事考辨》一文。作者认为: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理由是司马迁在元狩六年以随员的身份做了“二十而南游江淮”的旅行,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三年春;认为司马迁死于非狱。本文谨就前两个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中俗体字的产生与发展罗会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内容丰富,它所收的俗体字,就是可供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拟对《说文》中俗体字的产生与发展作些探讨。《说文》中的俗体字,是汉字在其使用过程中的产物,与汉字形体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选》李善注引用《通俗文》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征引旧籍来注解《文选》是李善注的显著特征,也是李善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原因。作为我国第一部解释俗言俚语的训诂专著《通俗文》,在李善注《文选》时曾被多次引用,以解决《文选》俗语词的训释。李善征引《通俗文》基本达到了其训诂目的,但也有某些不足之处,如应当征引却未征引,以及个别地方征引失误。考察李善注征引《通俗文》的情况,是完成《文选》训诂问题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