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外华文文学史上有三个较为突出的创作高峰,一个是六七十年代从台湾出国留学而产生的留学生文学。其中,留学生文学在1970年前后有个明显的转变,而保钓运动是促使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因此以1970年的保钓运动为界,可将留学生文学分为早期留学生文学和保钓运动影响下的留学生文学。第三个则是改革开放后,在大陆向海外移民这一浪潮下勃兴,至今仍有相当生命力的新移民文学。这三个时段的海外华文文学,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作者身份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2.
在生於台湾,负笈欧美,报效祖国的海外知识分子群中,林盛中是颇值得书写的一位。1970年底,当海外知识分子发现美国竟然要把钓鱼岛这块属於中国的领土随着琉球群岛交给日本时,纷纷提出严正抗议,美国、加拿大各地的台港澳留学生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保钓运动”。运动迅速扩大,台湾岛内有识之士起而回应,岛内外终汇成声势浩大、爱国保土的洪流。当时在美国布朗大学地质系求学的林盛中参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他积极地参加“保钓运动”所发起的示威游行和群众集会,在哈佛大学的群众大会上作演讲,在布朗大学的“保钓”刊物《新境界》写文…  相似文献   

3.
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钓鱼岛问题①是影响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之一.围绕着钓鱼岛列屿的归属问题,中国民间社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②中国民间保钓运动的产生及发展对钓鱼岛问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目前学界对保钓运动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民间保钓运动的诸多学术问题还有待深化.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要加强对保钓运动原始资料的利用、并把其置于宏大的历史场景中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蜕变——钓鱼岛问题在台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前 ,为了反对美日借冲绳归还日本之际私相授受把中国领土钓鱼岛群岛 (港台称之为钓鱼台列屿 )转移给日本 ,海内外中国人爆发了举世瞩目的保钓运动。 3 0年来 ,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学者从历史、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等方面对钓鱼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为捍卫国土尽职尽责。〔1〕但是 ,1 990年代后 ,随着主政台湾的李登辉当局逐渐从一个中国的立场后退 ,在保钓方面显得反日不够而反共有余。保钓运动与台湾本土化和岛内“台独”的演进一样 ,出现了令人不安的蜕变历程 :从蒋家时代的坚决保钓、捍卫国土 ,退步到90年代所谓“保渔权”而实为“媚日反共”与“台独保钓”的暗度陈仓之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初的"台大哲学系事件"有较为复杂的时代背景,梳理事件发生后的系列证据,特别是"台大哲学系事件"调查小组获得的资料,可知:该事件背后有国民党政工系统的干预,且事件本质上反映了继雷震、殷海光、李敖之后新一代的台湾知识分子在保钓运动启蒙下政治上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与戒严体制下台湾当局思想言论钳制之间的矛盾,是研究台湾社会戒严时期知识分子生存境况非常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钓鱼岛问题关涉二战以来中国大陆与日美的角力与较量,关涉国际、国内形势。台湾民众的思想行动及台湾当局的主张、立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日本对钓鱼岛的窃占,台湾民众与当局同日、美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英勇无畏的台湾民众为维护领土主权不断发起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台湾当局自蒋氏父子至马英九当政,斗争变化形态大致为跌宕起伏的"U"形。李登辉当政时期,斗争情势跌至低谷状态。陈水扁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大致方向和立场基本与李登辉当局保持一致,斗争情势仍于低谷徘徊。而马英九主政台湾之后,当局的立场和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U"形反转的态势。台湾在钓鱼岛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共同的民族利益面前,台湾社会各阶层民众、台湾当局应秉持正确的态度、坚守正确的立场,积极与大陆合作,努力维护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保钓运动对参加者个人及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走上与原来家庭决裂道路的典型——谢定裕、袁旂和程君复,两个为保钓统运付出最大牺牲的典型——林孝信和周本初,以及其他因参加保钓统运而受到冲击,如推迟拿博士学位,在台家人受到冲击,受到FBI调查、上了黑名单回不了台湾的人士。香港籍的保钓人士后来回到香港,为香港的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如创建香港科技大学、投身电影事业宣扬民族气节等。  相似文献   

8.
清统一台湾后,康熙消极地防守台湾。到雍正时期才转向积极经营台湾。这是一个重要转折,蓝鼎元是这一转折的积极推动者。在这一转折中,蓝鼎元对台湾海防的地位及设置,台湾经济开发、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少数民族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主张;这些建议和主张,为清王朝制定对台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直接或间接为清统治者所接受;他是从清初统一台湾的施琅到清后期全面振兴台湾的刘铭传之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台湾开发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保钓运动"与左翼思潮 70年代初,左翼思潮开始复苏,复苏的契机就是1970年秋天的"保钓运动".1970年,美、日两国就归还冲绳问题进行磋商,美国准备于1972年将钓鱼岛与冲绳一并归还日本以及日本加紧在钓鱼岛群岛活动,激起了全球华人的愤怒,在留美学生、旅美华人和港台大学校园和民间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卫钓鱼岛运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台湾意识”与“台湾主体意识”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意识”中的“悲情意识”在“台湾意识”的政治转化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台湾意识”是排斥“中国意识”的,是某种程度的“独台意识”甚至“独立意识”。“台湾主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强力鼓吹、宣传、政策推动塑造的,是人为建构的,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是“台湾意识”的另一表达,其实也是“台湾国家意识”,其核心是强调台湾的主权独立性与国家性,是排斥与对抗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1970年代保钓人士除了进行游行示威等方式保卫中国神圣领土钓鱼岛以外,他们还进行"学术保钓"活动,如搜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证据、对钓鱼岛问题进行颇有学术水准的研究工作、召开钓鱼岛主题的座谈会等,从而扩大了保钓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2.
钓鱼群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近些年来,由于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修建非法设施和标记,再次挑起两国间这一争端。文章从历史及国际法角度论述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左翼与现代主义彼此嵌合的角度入手,梳理海外左翼作家刘大任的创作思想源流及其文学史脉络,思考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海外留学生保钓运动等重大事件对其文学生命的深远影响。刘大任描写1960年代台湾地区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精神境况的长篇小说《浮游群落》蕴含着“另一种《青春之歌》”的成长小说特质,其中对1950—1960年代左翼思想潜流的挖掘具有时代寓言的历史意义。此外,短篇小说《且林市果》与鲁迅《在酒楼上》的对读展露出二者在处理革命记忆问题上的异同,以及刘大任对“鲁迅左翼”传统的承继与开拓。  相似文献   

14.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争夺由来已久,危机频现.从国际法角度看,三个问题最为相关,即:钓鱼岛是不是“无主地”?日本在二战后是否已将钓鱼岛归还中国?钓鱼岛会如何影响中日在东海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划界?厘清这些国际法问题会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主权之争.  相似文献   

15.
琉球群岛位居中日之间,是欧亚大陆及太平洋岛链接壤之进出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19世纪末被日本非法侵占以来,琉球群岛命运几经变迁至今地位未定,而琉球群岛的法律地位直接关系到钓鱼岛主权归属及东海海域划界等中日争端的解决,并牵连东北亚整体安全保障之未来走向,不可等闲视之。有鉴于此,文章试图从国际法角度,对琉球地位与东北亚之情势演变予以分析,以期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与助益。   相似文献   

16.
所谓“关键日期”是以时间为标准,在国际诉讼中解决多个相互冲突的请求时起重要作用的概念或理论.虽然关键日期理论在学术界尚未完全确立,但已被诸多国际案例中所援引,特别是在领土争端中,关键日期被定义为“争议的事实最后发生的时间”,规定该日期后双方的行为不得影响案件的事实.因此如何确定关键日期,将确认领土争端中的案件事实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不能排除通过国际法院判决解决领土争端可能性的前提下,分析和掌握国际法院在关键日期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将对研究和解决钓鱼岛在内的我国周边领土纠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琉球复国运动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琉球复国运动是琉球群岛的人民摆脱和反抗外来侵略、压迫、控制,争取独立的运动。从琉球历史的发展来看,1609年"萨摩入侵"、1870年代的"琉球处分"、1940年代的战后"琉球处置"、1970年代的"冲绳返还"是琉球与日本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琉球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以上各个历史时期,琉球人民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长远看,琉球依然作为一个问题区域存在,其未来的走向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中日关系中的琉球问题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曾经尘嚣一时。清末和二战后两国对于琉球的归属曾进行过多次交涉,但一直未达成共识,使其成为中日间的悬案。基于钓鱼岛问题与东海油气田的争端,琉球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两国关于琉球问题的法律文件的国际法分析,有助于中日两国在国际法框架下解决琉球问题这一悬案。  相似文献   

19.
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岛国,海洋在其国家战略中居于特殊地位。受到西方“海洋国家”理论的影响,日本在二战之后逐渐形成其海上安全政策,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和基础。在近年来的南海争端问题上,日本依据它的海上安全政策,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以与东盟国家的密切关系为依托,矛头直指中国,充分重视并介入到南海事务当中,同时策应钓鱼岛争端。  相似文献   

20.
中日钓鱼岛争端解决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际法解决彼此争端是中日双方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从理论上而言,中日钓鱼岛争端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使用武力的例外情况,但鉴于中日两国的具体情况,通过武力方法解决钓鱼岛争端可行但不可取,而采用法律方法虽可取但不可行,相比之下,采用政治或外交方法既可行亦可取。中日双方应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借鉴有关国家将岛屿争端与海洋划界争端分别处理的方法,妥善解决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