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语言的精确性是相对的,其模糊性才是绝对的.文章从语言的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两方面分析了法律语言中的模糊语义现象,指出应当承认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并指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遵守"模糊度对等"原则,提高法律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言具有模糊性出发 ,讨论了数字语义的模糊性的存在极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旨在探讨文学作品翻译中对数这类看似精确的词的模糊处理 ,使译文能充分展现原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是语言系统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模糊本质的理解是以语义为基础的,因此,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语义模糊性的概念、产生的根源、基本特征及其与别的语义学概念的差异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语义模糊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充分考虑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数词是语言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类。精确的数字能传达清晰、确切的语义信息,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其语义由精确转变为模糊。本文着重分析了唐诗中数词的模糊性和修辞功能,并提出了一些模糊数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的这一特性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语言模糊性导致翻译的模糊性。中国古代诗歌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在古汉诗英译中要充分理解原诗语言的模糊性,同时考虑汉英两种语言间模糊性的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达到模糊的、动态的对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在汉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通常可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汉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主要是由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对原文的不同的理解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翻译是法律运行机制下的语言转换,面临法律与语言体系的双重制约。对等则是法律翻译的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翻译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意义分歧。法律是一种符号,而构成该符号的法律语言发挥着特定的功能。这个特定功能是指通过探寻法律符号意义的过程,理解法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基于符号学语义三角提出的翻译语义三角可以为法律翻译中的精确对等提供理论基础。然而现实中法律翻译往往受到话语环境和话语使用群体的制约,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在同一法律体系内,可以通过翻译语义三角实现法律翻译精确对等;借助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出发的语义参考方案、法定意义与社会意义的区分、语言元功能等策略,可以理解法律翻译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决定了翻译的模糊性。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挖掘译语中的模糊语言涵盖原文的丰富内涵,跨越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尽可能减少原语的失真,实现翻译功能的对等,这就要求译者不要一味的求“信”,应正确理解翻译的模糊性并合理运用模糊性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0.
论英语语言的模糊修辞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模糊修辞是有效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艺术手段。无论是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模糊修辞的踪影随处可见,它借助于不确定语义的模糊词语和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模糊语义的精确词语等方式赋予并传达出英语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之一就是擅用大量具有模糊性的词汇,尤其是数词,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因此,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然要落实到其中数词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对诗词中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应以忠实原作为前提,遵循数字翻译原则,并根据数字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原文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体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 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模糊。语言哲学家们指出语言的模糊性并不是无足轻重、制造交际 障碍的因素,相反,它保证了交际的有效进行。探讨了对交际影响最大的语义和语用模糊, 提出语义的精确还是模糊要放到特定的情景语境下才有意义。最后举例说明了模糊 语言的语用功能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在赋予公示语美学效果同时,也给公示语的翻译带来了挑战.从语音、语义、语用模糊入手,探讨了公示语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译者只有在准确把握原文内涵的基础上,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才能产生更加规范、标准的公示语.同时,作者针对公示语的模糊性提出了四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模糊语言翻译策略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语义模糊、语法模糊和语用模糊三个层面设计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对模糊语言翻译策略一对等法、变通法和变异法的使用情况,发现他们总体上能够适时灵活地采取相应翻译策略处理对应模糊语言现象:使用对等法翻译语义模糊,使用变异法翻译语用模糊。但是,在处理语法模糊时被试还停留在对句子结构处理方法单一的层面。就此,文章提出语言模糊翻译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正>一、翻译等值理论概述翻译等值理论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兼翻译家奈达(Nida),他将语义成分、信息论、交际理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标准。奈达指出翻译是接受语复制源语信息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即翻译是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英汉模糊语言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模糊性的认知根源及原型范畴理论界定下的模糊,主要探讨在认知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英汉模糊语言存在的差异,即:范畴体系差异、范畴结构差异、原型内涵差异及范畴的缺失;以期探究语言模糊的实质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模糊现象是语言的固有属性,是法律语言的基本特征。就模糊性的概念来看,英语法律文本中词语的模糊现象主要体现在外延意义的模糊和一词多义的模糊。由于法律文本和法律翻译以准确为要,对这两种模糊现象,其汉译策略也有所不同:从宏观上来说,外延意义模糊词语的汉译,主要是模糊对模糊的策略,而一词多义模糊的词语,主要采用的是模糊对精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模糊性及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因此,翻译亦具有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体现在翻译过程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但由于英汉语言差异,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翻译目的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因此,人类语言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模糊性词汇或表述。而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也已不再只是表示精确数量和顺序的符号,它也具有所有语言所共有的特性——模糊性。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数字语义模糊性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语义模糊性的民族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语言具有模糊性,并且这一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音、词汇和语法、语篇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在语言的模糊性上有着具体的表现。模糊是语言的自然特性,它体现在单词、句子、语篇的各个层面上,它使语言本身成了一个意义潜势系统,能够以有限的手段表达无限的意义。同样的,这一模糊性也给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的美学调配提供了可能,使译文与原文能够达到模糊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