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子的礼乐批判及其美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子对礼乐传统和儒家礼乐教化的批判 ,大体上是兼顾礼乐的 ,而对春秋以来的礼乐活动的批判则主要侧重于“乐”即当时社会的审美和艺术活动方面。这主要通过墨子的“非乐”论集中表现出来 ,突出地体现出他的礼乐教化观的功利主义特征。《墨子·非乐上》载 :子墨子言曰 :“仁之事者 ,必务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将以为法乎天下 ,利人乎即为 ,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 ,非为其目之所美 ,耳之所乐 ,口之所甘 ,身体之所安 ,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 ,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 ,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  相似文献   

2.
诗与史。相为终始者也。记载为史。而歌詠亦为史。国风。一十五国之史也。雅周之史也。鲁之诗。列为颂。鲁史也。夫五子之歌。并参谟诰。春秋之旨。以史存诗。是故其义史而其文不必史也。然则朱先生之为书。诗话乎。史乎。余且以为史耳。先生以沈博绝丽之才。由荐举。入史馆。未几罢去。晚年乃辑明诗一百卷。一切以史法行之。于是首十帝。本纪也。次宗演。重本支也。次乐章。祀祁庙以告成功也。次为诸臣。曰家数。列传之体也。中为党锢。为节义。为隐逸之士。书独行也。次属国。大无外之规也。次宫闱。理  相似文献   

3.
补苴于近利者其计小。握持于盈虚者其计大。古圣人之治天下也。捐金于山。沉珠于渊。非不知金珠之为宝也。谓我之所宝。有超出于金珠万万者。此圣人之所知。而贤者之所忽也。不然。何以樊迟请学稼圃。而夫子叹其为小人哉。夫樊迟之学稼圃。迟岂欲弃学而耕哉。又岂厌于观世。而如沮溺丈人辈。欲借农圃以逃世乎哉。如其  相似文献   

4.
孝经者合修齐治平之事。而归之于孝也。故曰孝为德行之全。百行莫先于孝也。后儒或疑孝经偏重于显扬。不知孝经言天子之孝。即由爱敬所推致。则尊亲者其分量之所极。而所以能致尊亲者。不出乎门内之爱敬也。夫百行之美。一有不能致其极。则于孝子立身之道有亏。使夫人刻刻有不可为人不可为子之心。而后立乎天地之中。无一事不敢不自勉。以求克尽乎人道之极。始克尽乎子道。是  相似文献   

5.
哲学探原序     
哲学探原者。研究诸子百家之精也。于今学说。浩瀚骈枝。揽其大要。曰惟物惟心。经济惟物。伦理惟心。剖晰论辩。判决于道德。物质生活。如何充实。精神生活。如何贯澈。物竞天择。役役啍啍。夫圣人之道。物我内外。本末始终。鸢鱼飞跃。察乎上下。是以中庸由大本而逹道而九经。大学由心身而家国而天下。其在六经。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体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逹于变化。究于天人。至大昭也。天下大乱。六经不明。道术分裂。周秦诸子。各执其端。法分名表。参验稽决。以启宗教  相似文献   

6.
孟子辟杨墨意义极其显明本无俟乎申述惟自来学者有谓其言太过不合“於人何所不容”之旨且今人研究杨墨之学极喜其适合於现世主义尽忘其根本错误之害圣学不明是非淆混人心因之而坏治道由是而污不为申述其害更将不可胜言春秋时代诸侯放恣处士横议学说之杂千奇百怪到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为说更乱其光怪陆离的情形比之春秋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个时代中有主张清净虚无者有主张道政齐刑者有论坚白同异者有倡纵横捭阖者有说兼爱者有  相似文献   

7.
元与仁二而一者也。善之初动曰元。故元从一。与人为善曰仁。故仁从二。易善之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程子谓元亨利贞.至诚无息.于动处见天地之心.元从一.从兀.兀有高意.元氣动于上也.仁(?)也.从人从二.春秋元命苞.立字二人为仁在天为元气在人为仁心。莫非生意之谓凡手足瘫疯曰不仁.生意伤也.果实曰仁.生意伏于内也.天之生意。于何徵之。试一举目。青青者其色耶。甤甤者其实耶。青东方色也.甤草木实甤甤也.二字皆从生.使尘世间无此苍翠者以点缀之。则宇宙亦黯(?)而无色矣。再徵之动物。人类曰姓畜类曰牲使无  相似文献   

8.
原群上     
人有强弱。而后有盛衰。有盛衰而后有治乱。人群则强则盛则治。人不群则弱则衰则乱。是故三皇五帝之世。合天下为一大群焉。其在五霸。则以群群不群者也。自汉唐暨国朝。群人之业术各不同。然皆以有群而强而盛而治。以不群而衰而弱而乱。曰其间败群者何也。曰党也。何以有党。曰私是也。何以私。曰人之群也。必有人安其居卫其生。以优游和同相养相教也。私乎名。名轧名。私乎利。利轧利。名利轧。则养不相养。教不相教。甚者相争相夺。穷乎宇宙若不足以容。旷乎垓垠若不足以生也。人情拂戾。不能郁郁久居。则鸟兽散耳。遑曰群乎。曰然则何以克其私。曰道德仁义礼乐刑政。其精焉者也。最显最要者。莫如公。公则人慕其有而相通。人利其有而相让。  相似文献   

9.
叠字男名录     
余既成叠字女名录。近三百人未敢自信以急于刊布也。寻复不揣固陋。而谬为叠字男名。惟是男名少于女名。其多者为辽金元。尤多者为元史。译字不同。几使人把卷而莫分名氏。固读史者之障礙也。此录于历朝叠字男名外。而于元史之译名莫辨者。后有改译。必注其前译为何名。俾读者开卷而其名悉釐然不紊。于读史不无小补也。或曰何以不称双名而曰叠字乎。曰双名卽二名春秋讥二名且二名是二  相似文献   

10.
“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眉批:“尔又何来问我为?轵,注不解,何也?轵,轮小穿也,又与枳同。轵夫言尧既已仁义黥尔,是非劓尔矣。轵犹枳篱之枳,言蔽固之也,又安可游!又可以‘轵夫’属上句,谓意而为轵夫而叹之。”“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徒之涂乎?”眉批:“《天地章》‘摇荡民心’与此‘遥荡’同意。”“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根批:“盲瞽有别。”“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眉批:“秉成。”又在‘乘’字旁旁批:“秉”。  相似文献   

11.
治民之道。其犹操弓乎。以严治民。而使之终岁勤动。靡寒靡暑。民不堪命矣。恶乎治。正犹弓之久张而不弛。则力必绝也。以宽治民。而使之习于媮惰。溺于晏安。民皆玩愒矣。又恶乎治。正犹弓之久弛而不张。则体必变也。盖一于严。则火烈民畏。其失之也多苛残。苛残固足以病民。一于宽。则水懦民玩。其失之也多姑息。姑息又适以养奸。宽严相济者。其惟文武之道乎。文(?)  相似文献   

12.
<正> 躬园子哀其哲子无适,甫而长言之,皆诚语也.徒其言屡及于老夫,则适以增愧憾,而于无适也,无足为重,夫余何所禅益于无适乎?读书而善悟者,其天牖也;迪躬而必慎者,其天植也。余何裨于无适哉!且余即有曼衍之狂言,欲荐之无适④者而十不能尽一二;所已言者,立志而已.投老荒废,合喙则鸣,喋喋之言,枝纠蔓萦,闻之而不我厌者,亦不乏人.而择涂自蹈,拣贞邪之分,当念自惩,争义利之界,或一言及,则无不倦而欲卧。盖外厌其迂,知心固曰:是不利于我者。夺其处心积虑之所营,是夺饥  相似文献   

13.
窃维今日读经。万不可不削其伪谬。置其无徵。以从易简。否则无裨实用。枉费心思。昔之为学者。童年入塾。皓首穷经。而淹通者不数人。况今日乎。今之世变甚矣。中外交通。文化互进。欲求体用博达之才。断非以仅能读十三经为能事。矧十三经几时可通乎。孔子删定五经。使人博文约礼。若孔子生今日。又不能不亟谋删定矣。何以必删定也。即正经与民之义也。然则经有不正者乎。曰凡谬伪无徵。不足以兴民行者。即不正也。如易正也。圣人明天道正人事也。而杂以河间女子所献说卦三篇。无  相似文献   

14.
孟子大義     
凡子孟書二百六十章。序詩書。述仲尼。論語之言。無所不包。而其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養之要。七篇之指。無所不究。而其所以示人者。類多體驗擴充之功。所以佐明六蓺之文義。崇宣先聖之指務。王制拂邪之檃括。立德立言之程式也。真西山文集載孟子要略後序中有云。蓋性者義理之本源。學者必明乎此。而後知天下萬善。皆由此出。非有假乎外也。故此篇之首。曰性善焉。性果何物哉。曰五常而已耳。仁義者五常之綱領也。故論性之次。曰仁義焉。心者性之主。不可以無操存持養之功。故論心為仁義之次。事親從兄天性之自然。而本心發見之尤切者也。故  相似文献   

15.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通“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文中“待”字究竟作何解释妥当?众多注家释为“凭借”、“依靠”之义。关于这一解释,不仅牵涉句中词义问题,而且牵涉全篇主旨问题。 “待”宇有“凭借”、“依靠”之义吗?查考《庄子》一书,“待”字用作此义的有几处: (1)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  相似文献   

16.
重器说     
有重器于此。一人宝之愈乎。数十百人宝之愈乎。日一人宝之愈。窟室藏之。什袭珍之。虽有至亲密友莫由这窥伺而窃取之矣。虽然有大盗至一人之力不能独抗而无失也。则是一人所定宝不如数十百人共宝之为愈也盗又有大焉者至此数十百人之力犹不能御以全此重器。则此数十百人又不如数千万人共宝之之为尤愈矣。国家天下重器也。无大盗则一人能守之。无强寇则数十百人能守之。秦隋一人守之者也。周之封建汉唐之郡国镇数十百人共守之者也,西欧各国之地方自  相似文献   

17.
刘逢禄在《刘礼部集·释例》中论三世说时,提出《春秋》所记的周天王、诸侯、鲁国十二公等为薪蒸之属,其中所寓含的圣人微言为薪蒸舒宣的火光,火光需薪蒸的舒宣,但是,薪蒸决不是火光。刘逢禄的这一比喻,同他的假借说一样都是要试图解决《春秋》与鲁史的关系问题,以说明《春秋》虽本鲁史,但却与鲁史有根本的不同。然而,他一方面说《春秋》之义是假借鲁史而发,犹薪蒸舒宣火光,另一方面又说《春秋》何尝真黜周?何尝真王鲁?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他的思想矛盾性的异义。历史上包慎言就说:“凡此十二君者,鲁之君乎哉?《春秋》之君耶?方之于周,此二百…  相似文献   

18.
公元684年,武则天在派兵镇压了徐敬业扬州兵变后,一次在盛怒之下,召集群臣,告诉他们:“朕事先帝二十余年,忧天下至矣!公卿富贵,皆朕与之;……今为戎首,皆出于将相,群臣何负朕之深也!且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将难制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有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能有过此三者,当即为之;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这段出自《唐统纪》的记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认为,“恐武后亦不至轻浅何此”,而不加采用①《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采取了这段文字,我认为,这段  相似文献   

19.
问天命所有、而众人有之者、圣人皆有之、人以情为有累也、圣人不去情、人以才为有害也、圣人不病才、人以欲为不善也、圣人不绝欲、人以术为伤德也、圣人不弃术、人以忧为非达也、圣人不忘忧、人以怨为非宏也、圣人不释怨、然则何必别于众人乎、答圣人发而中节。而众人不中节也。中节者为是不中节者为非挟是而行则为正。挟非而行则为邪。正者为善。邪者为恶。而世儒乃以善恶言性邈乎辽哉。问人心中大段恶念、卻易制伏、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虚、相续不断、难  相似文献   

20.
方生旭芝。绘其考鹤卿先生杖履题咏之迹。为蟹山风木图十二幅属题其端旭芝可谓不死其亲矣。虽然未之至也。壮生云。券内者行乎无名。卷外者志乎期费。人见其跋。犹之魁然。昔有图父母茔墓为寓思图以示吕泾野者。泾野曰。此诚孝子思亲至意。然思茔墓不若思形容。思形容不若思心志。思心志不若思其所遗于我者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