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前后,刘少奇曾就实现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他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正是原有构想本身存在的不太严密和不尽合理的方面,在受到来自现实的冲击和挑战之后,使他最终放弃最初的设想,并转而支持毛泽东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差异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是毛泽东刘 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主要差异。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其差异,并思考深层次的问题,给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梁漱溟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在山东推行的农业合作运动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和考察,并就梁漱溟农业合作化思想的特点、原则及历史地位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毛泽东、刘少奇和邓小平三位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对建国后国内主要矛盾理论探索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的发展水平如何 ,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因此 ,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国农村发展道路。两位伟人探索的结果是 ,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模式上 ,他们意见一致 ;但对实现中国农村发展目标的条件和具体途径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回顾这段历史 ,了解毛、刘关于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思想轨迹 ,分析其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今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无裨益。(一 )在旧中国 ,封建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仅占农村人口10 %的地主、富农 ,却占有约 70 %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土地革命与农业生产实践、学习苏联发展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指导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逐步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思想,为后人发展中国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为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经验借鉴,而且也是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历史维度考察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产生的特定背景与形成逻辑,总结我国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原则、价值、经验与教训,对当代建立和发展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振增 《天府新论》1994,(1):101-101
建国初期的毛泽东与四川徐振增本文主要阐述了在1949年10月至1952年期间,毛泽东在以自己或中央的名义批转的文件、批语中,直接涉及四川工作的有关部分的主要方面;阐述了批语形成时四川地区的历史背景,批语对当时四川工作所起的作用,以及批语中的观点、主张...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都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作为同一个理论体系发展而来的不同的理论成果,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有很多共性的内容,但同时又有很多原则性的差异。造成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不同、两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视角与认识程度不同、个人经历与积累的经验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框架下,中圆形成了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基础、以专制集权政治为特点的宗法等级社会。并且延续了数千年之久。从这样的国情出发,分析中圜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深层次原因以厦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叉。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批评了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的错误,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扫除思想障碍,指出了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积极主动地开展统战工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刘少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领导权的思想,比较完整地阐明了关于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丰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刘少奇充分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努力争取团结中间势力,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50年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旨在消灭土地私有,建立集体化农业体制的经济运动,更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先导的社会改造工程。由于意识形态的刚性制约,使得这场运动的缘起、过程及最终归宿都显现出关联紧密的、固化的特征。因此,将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运动做分期处理,认为后期错误主要是最高领导人抉择失误的观点就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孙功 《兰州学刊》2006,(11):120-122,125
随着人们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对1990年代以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起源、争论、历史评价等问题的研究作一学术史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之一,但目前国内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其研究“主要是结合农村改革探讨的多,对理论本身作专门全面系统研究的较少”。①全面、深入地研究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一、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历史演变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最早萌芽于大革命时期。由于“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以,毛泽东一开始就把眼光着重放在农民的实际利益上。为了使农免除地主奸商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其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半个世纪过去了,农业合作化依然对中国的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主要出路。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农业合作化对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好"三农"问题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伟 《理论界》2007,1(10):18-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认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和总结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将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农业思想差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都非常重视中国的农业问题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 ,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他们的农业思想又存在很大的差异。分析毛泽东邓小平农业思想产生差异的原因 ,有助于我们搞清二者之间的继承、纠正和发展关系 ,更好地总结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下,农业合作化不是主观选择而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工业化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四清"运动问题上,当时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领袖人物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刘少奇认为应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割除封建主义尾巴,允许发展资本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毛泽东则过早地否定了新民主主义,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以阶级斗争为纲,与资产阶级进行残酷的斗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四清”运动问题上,当时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领袖人物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刘少奇认为应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割除封建主义尾巴,允许发展资本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毛泽东则过早地否定了新民主主义,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以阶级斗争为纲,与资产阶级进行残酷的斗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導言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 正因為如此,所以它不承認絕對適應於一切時代和一切時期的不變的結論和公式,它是不斷地丰富着和發展着的。關於這一點,斯大林曾教導我們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