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可以列举出种种理由来解释中国当前的粮食与副食品的价格上升,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反映的是中国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农产品短缺是二元经济结构转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阶段,它是转轨过程还未完成、传统农业还未转变为现代农业这一特定阶段上的产物。然而,这种短缺以及它对物价、工资,乃至利润、积累过程、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则是应该正视的。因为上述影响严重地构成了对二元经济结构转轨过程的障碍,也严重地威胁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必须把问题置于合适的经济结构背景与体制前提之下,从有利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与体制改革深入的方向来寻找问题的可能解。  相似文献   

2.
传统经济体制集中表现为中央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要打破这个根深蒂固的旧体制,转轨到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是异常艰巨的、史无前例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十几年来,经济体制各个子系统的改革如所有制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分配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等等,都是围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展开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总的看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迈出了三大步。  相似文献   

3.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进程──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双碑村经济起飞看转型期工农业协调发展姜凌,郑晓幸,傅泽平当代中国农村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一转型期间,我们应以...  相似文献   

4.
实践呼唤过渡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过渡经济学——来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践的呼唤1.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错位——中国过渡经济的最大国情与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之间并不是相互吻合的,而是严重错位的矛盾关系。表现在产业之间,文化技术先进的现代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却较为退化落后,市场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一般较低,而文化技术水平落后的传统部门,集体乡镇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却较为灵活先进,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效益反而较高;表现在地区之间,落后一元的西部地区基础工业比重,国家…  相似文献   

5.
一80年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传统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体制出发,经过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分灶吃饭”的分权化道路,正在向有计划市场导向的新经济体制目标大步推进,体制改革推动了结构转换,国民经济正处在从高度倾斜式二元结构向重点协调型二元结构转化时期。从长远来说,体制改革和结构转换的目标是一致的,是互相促进的。但是在改革和发展双重模式同时并存的过渡时期内,在完善的市场机制、良好的经济行为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伊始,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主旋律,是探讨中国旧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可以赶超世界水平的新经济体制、新旧体制转换的路径选择等改革问题。以1992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的界定为标志,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转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此时,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主旋律,是探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如何有效地运行。当然,正如模糊系统理论可以解释的,以改革问题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学和以发展问题为主旋律的中国经济学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划分边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以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房慧玲一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从侧重于冲破旧体制进入侧重于建立新体制的阶段,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管理应成为主导。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大的方面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改革的主要目标和特点是冲破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放活微...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主题姜月忠当前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民族地区与全国发达省区一样,也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民族地区经济过渡包括发展和改革双重模式的过渡:经济发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即二元经济结构模式的转换;经济运行从计...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本身也循着改革和开放的道路在发展着。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而言,运用现代经济学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转轨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展开研究,并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2002,(6)
黄少安在《山东社会科学》2 0 0 2年第 5期撰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指出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 2 0多年 ,取得了巨大成功 ,对它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是很有价值的。作者认为 ,2 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以下基本经验 :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主线和核心 ;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允许旧体制外生长新体制 ,即新体制增量改革与旧体制存量改革并行 ,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 ,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2 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以下基本经验 :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主线和核心 ;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允许旧体制外生长新体制 ,即新体制增量改革与旧体制存量改革并行 ,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 ,选择渐进式改革方式。也有以下主要教训或问题 :对收入分配状况和分配制度重视不够 ,造成的后果深刻而长期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导致经济体制改革有时难以突破 ;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重视不够 ,技术创新落后于制度创新 ;渐进式改革的累积成本或后摊成本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转型经济研究的文献回顾与理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转型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体制模式与改革方案设计的改革探索期;体制转轨与改革重点突破的转轨明确期;体制确立与改革攻坚的转型深化期。与这些阶段性进程相一致,中国经历了转型经济和转型经济学的双重成长,一方面,中国的转型经济走出了一条独立探索的成功道路;另一方面,不同发展阶段的文献点评和观点争论揭示了中国转型经济学的成长历程。转型深化期是社会矛盾和难题的凸现期,也是中国转型经济崛起的辉煌期;这个时期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经济学范式的自主性,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经济转型实践模式的概括和总结,避免被西方转型研究的范式和问题所诱导,在中国转型经济的深化发展中体现出转型经济学的中国特色,在中国特色的转型经济学发展中实现中国转型经济的崛起;开创成功、辉煌的中国经济转型模式和转型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中华大地发生了举世公认的历史性巨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划时代的伟大成绩。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由此而大大促进了的社会结构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型,因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而在新旧交替时期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矛盾和冲突日趋剧烈。协调和处理体制转轨时期的社会矛盾,愈益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何谓“社会矛盾”?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其内涵与外延。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有效和深入,首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经济秩序正经历着一个由旧体制下的产品经济向新体制下的商品经济的转变时期,随着这个时期的到来,转换过程所带来我国农村宏观与微观经济秩序的紊乱与阵痛,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徘徊不前的主要障碍.在目前农村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同时,对新体制下农村经济秩序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工资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资改革,是我国企业工资改革的核心。为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加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必要深入探讨并逐步确立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试论经济体制转换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因此,探索体制转换规律性特点,进而根据特点寻求应遵循的原则,是当前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一个重要课题。 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的转换,是一个变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新旧体制并存并相互发生作用,这是经济体制转换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新旧经济体制分别都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旧体制子系统一个一个的破除,新体制子系统一个一个建立,才能全部实现新旧体制综合系统的演变。新体制子系统的建立,同整个体制紧密相关,要从内部要求和外部条件相互配套,一项一项进行,不可能把所有新子系统立即同时建立全部取代旧体制系统;同样,旧体制子系统也要一个一个破除,不可能立即同时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方面。经济发展,从广义来说,既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属于生产力范畴,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变革,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两者关系,从总体上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反映在党的基本路线中,是中心和基本点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探索其结合的途径,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既相统一、又相矛盾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总是在一定经济体制中进行的。在一定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体制,必然会对经济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体制,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是社  相似文献   

18.
论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党的十四大到下个世纪初,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传统的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建立完善之中。从无序到有序,地方政府在构建新体制时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认真研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从中央与地方关系来看,地方政府被赋予重要的区域经济调节职能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1994年起,我国实施了财税、金融、投资外汇、外贸以及价格和流通体制诸项重大宏观体制改革,逐步明确…  相似文献   

19.
建立新体制的改革道路选择赵南江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阶段。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转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改革之路。我们知道,八十年代中国改革选择了渐进式的道路,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那么在建立新体制的改革新阶段,是否应该转换其道路...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当前国内普遍关注的热点.经过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试点,现在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的制度创新阶段.在制度创新阶段的初期价格、财税、金融、外贸、投资和流通等外围领域的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渐进式改革的向前推进,改革的领域由外围深入到核心;改革的方式由整体推进转入重点突破;改革的重心由破除旧;体制转向建立新体制,这标志着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切实解决历史和体制遗留下来的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国外经验和我国改革的实践看,发展资本市场,无疑是克服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