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中心与历史联系--对全球史观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为代表的主体论文学史观,是20世纪80年代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阐释范畴.主体论文学史观强调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将"文学史从社会政治史的简单比附中独立出来",主体论文学史观的这一诉求是针对革命文学史观而提出的,它是主体论文艺学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具体化,也是新启蒙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进化论的历史观,以及隐含于这一范畴中的意识形态属性,导致主体论文学史观在90年代后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3.
丁帆是一位强调知识分子启蒙性的批评家,在他的乡土小说史观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否定性的解构思维,即主要用批判的眼光来观察、剖析其批评对象,这就使他的文学史观带有强烈个性化色彩.除了强调文学的启蒙、批判性之外,他还格外推举文学的美学性,在继承鲁迅、周作人等人所提出的地域色彩、风俗画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乡土小说的"三画"即风俗画、风景画、风情画主张.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主张"回到事物本身",反对一切现成的、概念化的思维模式.这就为重新解读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提供了新契机和新方法.与胡塞尔一样,马克思的人的"感性活动"是对康德式"认识如何可能"的一种回应,只不过它是以一种隐而不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全球史与中国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于沛认为,全球史观是当代西方有广泛影响的史学思潮之 一,近年在中国史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要真正做到汲取全球史观的有益内容,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服务, 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并进一步肃清各种形式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郭小凌认为,全球史 观是一种借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已有成果的新提法,而不是解释历史的新方法,更不是一种博大周密的理 论体系。20世纪以来的专业史学尽管流派林立,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仍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裔昭印 指出,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发展交织着共性与个性。撰写世界文化史应当具有全球 史观,编纂者需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注意表述整个人类的历史经验,等等。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 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 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程美宝则叙述了全球史 与世界史的差异、全球史的独特视角、全球史与全球化的关系、过去中国史学某些研究传统与全球史契合  相似文献   

6.
全球史观和中国史学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沛 《学术研究》2005,1(1):5-10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于沛认为,全球史观是当代西方有广泛影响的史学思潮之 一,近年在中国史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要真正做到汲取全球史观的有益内容,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服务, 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并进一步肃清各种形式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郭小凌认为,全球史 观是一种借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已有成果的新提法,而不是解释历史的新方法,更不是一种博大周密的理 论体系。20世纪以来的专业史学尽管流派林立,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仍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裔昭印 指出,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发展交织着共性与个性。撰写世界文化史应当具有全球 史观,编纂者需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注意表述整个人类的历史经验,等等。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 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 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程美宝则叙述了全球史 与世界史的差异、全球史的独特视角、全球史与全球化的关系、过去中国史学某些研究传统与全球史契合  相似文献   

7.
陈新 《学术研究》2005,(1):25-27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于沛认为,全球史观是当代西方有广泛影响的史学思潮之 一,近年在中国史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要真正做到汲取全球史观的有益内容,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服务, 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并进一步肃清各种形式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郭小凌认为,全球史 观是一种借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已有成果的新提法,而不是解释历史的新方法,更不是一种博大周密的理 论体系。20世纪以来的专业史学尽管流派林立,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仍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裔昭印 指出,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发展交织着共性与个性。撰写世界文化史应当具有全球 史观,编纂者需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注意表述整个人类的历史经验,等等。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 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 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程美宝则叙述了全球史 与世界史的差异、全球史的独特视角、全球史与全球化的关系、过去中国史学某些研究传统与全球史契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的本体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旷三平 《学术研究》2005,46(4):63-69
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旧形而上学在"知性制式"、"先验预设"、"学理至上"三原则混成的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中构筑了它的"理性存在论".它在后来必然要遭遇到的整体"断裂"之前,曾发生过"内部的颠覆和造反".但是,只有马克思才真正克服和超越了传统的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走出了形而上学的"怪影",并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唯物史观的方法以及"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三维视界融合"的全新思维方式,实现了"理性存在"向"社会存在"的本体转换,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树立起"社会存在论"的理论丰碑,为存在论在哲学上的历史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9.
从全球史观及其影响所想到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于沛认为,全球史观是当代西方有广泛影响的史学思潮之 一,近年在中国史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要真正做到汲取全球史观的有益内容,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服务, 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并进一步肃清各种形式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郭小凌认为,全球史 观是一种借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已有成果的新提法,而不是解释历史的新方法,更不是一种博大周密的理 论体系。20世纪以来的专业史学尽管流派林立,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仍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裔昭印 指出,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发展交织着共性与个性。撰写世界文化史应当具有全球 史观,编纂者需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注意表述整个人类的历史经验,等等。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 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 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程美宝则叙述了全球史 与世界史的差异、全球史的独特视角、全球史与全球化的关系、过去中国史学某些研究传统与全球史契合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于沛认为,全球史观是当代西方有广泛影响的史学思潮之 一,近年在中国史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要真正做到汲取全球史观的有益内容,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服务, 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并进一步肃清各种形式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郭小凌认为,全球史 观是一种借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已有成果的新提法,而不是解释历史的新方法,更不是一种博大周密的理 论体系。20世纪以来的专业史学尽管流派林立,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仍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裔昭印 指出,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发展交织着共性与个性。撰写世界文化史应当具有全球 史观,编纂者需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注意表述整个人类的历史经验,等等。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 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 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程美宝则叙述了全球史 与世界史的差异、全球史的独特视角、全球史与全球化的关系、过去中国史学某些研究传统与全球史契合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中庸"之道,认为"允执其中"、"时中"、"权",这是高明的统治者把权力运用得恰到好处的一个"政治秘诀","无过无不及"的主张充分显示了政治策略上的辩证法思想,而"致中和"则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总体思维.当然像"明哲保身"之类的训务,则反映了"中庸"之道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脑"对称—整合"思维模式,借鉴赫尔曼大脑优势量表(HBDI),选择理智本体、护卫本体、感觉本体、实验本体等四种思维偏好的行为要素设计问卷,表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以改变他控教育方式为自控教育方式为核心展开训练的,从而以"全脑"整合作为心智运作历程的组织原则来开发全脑模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高校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文学"八大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文学"是对以全球化、都市化、生态化、市场化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现代生活的艺术观照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召唤性的价值倡导,"新世纪文学"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依必然律和可然律预设,"新世纪文学"存在或隐或显的八大趋向:文学观念多元化,人文视野全球化,艺术表现自便化,题材范型都市化,生活关怀纪实化,生态主张明朗化,传播路径电子化,接受行为市场化.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考察,上述判断和展望至少彰显出四种意义:一是撩起作家在世纪初的创作起跑意识;二是考验文学批评家的现实观察与未来引领能力;三是部分促成新世纪文学格局的调适与新变;四是为新世纪的文学研究搭建新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因国际贸易摩擦、技术过度保护、疫情冲击等客观原因,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大.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华为公司为典型案例,从备选技术和备选供应商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对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应对的机理和路径,并提出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需要将全球供应链中较为重要的节点进行内部化,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供给链;"内外双供应链"的管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应对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可对中国其他企业的全球化运营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常远 《学术研究》2001,(6):12-15
作者认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倡并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现代系统科学思维方式,把对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认识纳入了先进的社会系统工程框架."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系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建党治国的科学思维、系统思维与创新思维,"德法结合"、"德法并重"的治国方略则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作中提出"全球史观"的概念,至今风靡一时。但是"全球史观"究竟是一史学理想,还是史学方法,却尚无定论。基于斯氏"全球史观"的概念与内涵,以及从斯氏"全球史观"引发的思考,可以认定,"全球史观"不能算作史学方法的新创造,而是传统史家一以贯之的史学理想,这个理想换了一层新衣,即史家对新千年人类普遍焦虑与迷茫的一种应对与安抚。  相似文献   

17.
把"人是什么"变换为"'人'是什么",澄清"人"的概念的不同用法及其意义,有助于避开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及其困境.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标准去理解人,必然导致"人"的概念规定的多样性.某一时代的思想家通常只能以自己所处时代的人作为现实原型来刻画和建构"人"的概念.与实然之"人"的概念不同,应然之"人"的概念并不是经由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抽象概括,而是经由从描述到规范、从现实到理想的提升建构而形成的."人"的概念的二重化是一种潜在的方法论模式.人文社会科学中那些最常见的关于"人"的概念规定,与其说是对于实然之人或本然之人的客观描述,还不如说是关于应然之人的某种理想建构.人道主义主要依据本然论证应然,其特点是从本然之"人"的抽象假定导出人的应然状态,而马克思主义则主要依据必然论证应然,其特点是从实然之人的真实存在出发,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依据,来设定和论证人自身发展的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两课"教学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顺应形势,积极参与大学生民族的培育过程,从中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两课"教学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两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冯景源 《东南学术》2008,1(1):16-25
"对象性"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黑格尔思辨辩证法提出和使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表示的是与1843年《批判手稿》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不同的又一次"头足倒置"的批判.这次批判的重要特点,使唯物史观的制定从市民社会进到政治经济学;所以,是历史观启开经济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对象性"思维方式在内容上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对象的具体性,马克思称为"严格现实主义的";二是辩证法关注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历史规律.马克思称自己的辩证法为"科学辩证法",以便与黑格尔的只注重观念与逻辑的思辨辩证法相对立."对象性"思维方式是与唯物史观理论制定的"推广论""应用说"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20.
赵铁 《学术论坛》2007,30(12):91-93
在"社会问题自然史观"的研究视野中,区分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定义"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对价值观的强调则成为其突出的本质特征,而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也以其独特的分析路径实现了二者的联接,这些思想在理查德·富勒和理查德·迈尔斯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社会问题自然史观"的提出可以看作是他们学术研究和理论发展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