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的直接产物.伊儿汗国统治西亚时期(1260~1355),农业出现前后不一的状况.伊儿汗国前期(1260~1295),农业生产极度衰退;伊儿汗国后期(1295~1355),农业经济得到极大恢复和发展.伊儿汗国农业经济的消长,主要是蒙古统治者在西亚统治政策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2.
官营工商业制度一直是中原汉地历代封建王朝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经济制度之一。伴随着蒙古统治者平定中原及大蒙古汗国的国家职能和经济制度的变迁,中原的官营工商业制度虽几经周折,但最终被蒙古统治者逐步接受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3.
论耶律楚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在祖国历史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他各族也有一定的贡献。耶律楚材是我国十三世纪出身于契丹族的一位卓越的封建政治家。他的政治活动,对于引导蒙古走向“汉化”、促进蒙古剥削和统治方式的转变以及在恢复元初的社会生产等方面,都曾起过不少作用,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耶律楚材与元初统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耶律楚材,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经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两朝,将中原王朝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融入元王朝的统治,在元初的历史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研究耶律楚材与元初政治的关系,对进一步了解元代历史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佛教传入蒙古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蒙古帝国时期;第二阶段是蒙古封建阶级衰落时期;第三阶段是满清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时期,蒙古的封建领主出于政治目的,始终保护着佛教。在此时期,蒙古的王公们开始信奉佛教,游牧部落开始放弃萨满教。曾有一些喇嘛编年史家企图把佛教在蒙古的传播说成是成吉思汗的所为。有关他派遣使者到西藏大喇嘛公噶宁布那儿去的事情常常被人记载下来。不过,目前尚未发现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耶律楚材作为中国北方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顺应时代潮流,审时度势,在辅佐元太祖、元太宗时期,主张以儒治国,革除旧法之弊端,推行封建法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在:崇尚儒学,礼法兼治;变革旧法,推行新法;不畏权贵,整顿吏治,严格执法;赏罚分明,恤刑慎杀。并把这些法律思想付之于治国的实践,收到了一定成效,对蒙古汗国法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元朝法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元代蒙古族统治者根据政治统治需要 ,逐步确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军事制度。这套制度 ,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在军队中的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 ,也具有鲜明的多民族特征。本文欲对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肯请方家匡正。从元世祖忽必烈践位开始 ,蒙古政权统治中枢逐步南移中原 ,蒙古汗国时期已经形成的蒙古军和汉军两大系统 ,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改造 ,逐渐组建成宿卫军和镇戍军。从表面看虽有中央、地方或曰内、外之别 ,但两者之结合则造成了“内外相维 ,以制轻重之势”① 。实际上都实现了军权的高度集中。无论是在宿卫军还是镇戍军中 ,蒙古军都处于…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历来封建统治者对如何统治民族地区都很重视,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民族最繁多的时期之一,唐朝统治者对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统治”是历来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政策的总结和进一步的发展,对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所谓的“羁縻统治”,不同地区表现出有所不同的性质,不应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9.
耶律楚材是蒙元之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生致力于促进蒙汉民族文化融合,主张以儒治国,革除旧法之弊端,为蒙元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立赋税制度;建立"王户丝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和驿站制度和"任用文臣的常制";废除"屠城"旧制。耶律楚材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还大力倡导儒学,极力向蒙古统治者推荐儒士,保护众多的人才为蒙古统治者效力,使武力极盛的蒙古帝国大收文治之效。可以说耶律楚材是蒙元帝国封建制的伟大设计师,也是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杰出舵手。  相似文献   

10.
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中国北方崛起至统一中国之际,他们采取了大规模的接收汉文化的政策。这样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他们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统治者所执行的开放政策,为中华民族之间的文化大交融提供了小气候;先进的汉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相互输血具备了大气候.本文通过契丹族天文学家耶律履,耶律楚材和石抹氏在金、元时期的学术活动,阐述了契丹人在中世纪中华文化大交融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历史上 ,蒙元时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大蒙古国时期 ,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等蒙古统治者就已经有了开发西北的思想意识。元朝时期 ,本着建立“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王朝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元朝统治者积极推行多元统治方式为政治一体化服务和推动西北与内地经济交流与互补的开发思想 ,促进了西北地区和内地的一体化 ,为西北开发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发展看,征服中亚地区的蒙古统治者最终被当地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和同化了。而这种征服和同化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为由蒙古原始宗教向征服地区先进宗教的转化。本文试探讨生活于中亚天山北路、七河流域地区的察合台汗国蒙古统治者的这种文明转化过程。 (一) 自成吉思汗将畏兀儿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间的草原地区分封给察合台后,大致东起别朱八里、西到锡尔河右岸、南自天山北麓、北与窝阔台封地交界的地区,即通常称之为天山北路和七河流域的地区,就成为察合台封地和后来察合台汗国领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察合台汗国的许多统治者都生活在这一地区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也是中亚其他共和国历史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从16世纪初直至苏维埃政权在中亚建立止最终灭亡的希瓦、布哈拉汗国的政治状况,力求揭示这两个汗国存在三百余年的政治发展、统治特征和时间线索。  相似文献   

14.
海陵王完颜亮是金朝历史上一位特殊的人物,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在他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政治上设官分职,打破选用官吏的民族界线,推行科举制;经济上注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思想与文化方面推崇儒学,吸收中原先进封建文化;迁都燕京。这些措施为后继者进行封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察合台及其后裔的统治是我国新疆及中亚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梳理了察合台及其后裔统治的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的历史脉络,对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在特定时间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鞑靼-蒙古征服者十三世纪在罗斯的政策斡罗思人民反对异族统治的斗争罗斯被拔都大军征服之后,归于金帐汗国治下。金帐汗国是一个由蒙古人建立的国家,最初首都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拔都(离今阿斯特拉罕不远),后来迁到萨莱-别儿哥(在伏尔加河岸边,比萨莱-拔都更靠上游一些地方)。汗国虽然征服了罗斯,却未能破坏罗斯业已存在的政治秩序①。金帐诸汗竭力将罗斯的政治秩序用来为自己服务。他们清除了那些不可靠的公爵,又在那些被认为是可靠的公爵们  相似文献   

17.
(一)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封建专制统治相对稳定的时期。清朝统一中国一百多年以来,政治渐趋稳定,经济日益繁荣,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清朝统治者在统一中国之初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通过武力镇压和收买笼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同一历史时期东西方所处地理位置、政治统治、经济特点、文化传统习惯之比较,认为:中国古代以农为主,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落后,是民法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加之统治者在立法上重刑轻民,文化上独尊儒术,压抑了民众的民事权利,在法律适用上,封建的家族家规同国法并行,在调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起到了替代民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耶律楚材的历史贡献,以往学术界的沦述都有一个共同模式,即把耶律楚材的“汉化”作为其历史贡献的基本原因。照此模式,不但难以解释为什么在元初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历史贡献的不是具有丰富统治经验的汉族士大夫,却是耶律楚材这位少数民族政治家,而且将耶律楚材的历史贡献仅局限于引导蒙古“汉化”,保护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一层次上,不能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高度给予充分的、应有的评价。本文试从探讨耶律楚材多民族文化融合思想这一思路出发来论述他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以求对多层次、多视角研究耶律楚材,阐发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祖国的思想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20.
公元1247年,藏传佛教萨迦派大师萨迦班智达与蒙古汗国驻守西凉的汗王阔端汗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双方商定了吐蕃全境归属蒙古统治的具体条件,发表了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从此,蒙古汗国在吐蕃派官设治,奠定了西藏归于蒙元帝国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