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月15日,央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对外公布《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建议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该建议一经提出,就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房地产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并引发房地产开发商的集体性恐慌。随后,作为地产商的监管者中国建设部对此立即作出反应:召集若干房地产开发商“论证”一番之后,建设部新闻发言人于8月24日正式表态,近期不会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理由是:“从十多年的实践看,这一制度与我国国情是适应的,目前不能取消。”  相似文献   

2.
期房预售是"万恶之源" 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盛行10余年的期房销售制度遭到众多专家、学者的齐声抨击.这场抨击潮源于2004年8月1 5日央行发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近几个月来,要求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呼声一浪高一浪,在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挤压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大背景下,分析期房预售制度的弊端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前,是否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制度给国内房地产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它存在哪些弊端?是否应该取消?又如何控制购房风险,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纵观世界各国的房地产市场交易制度,商品房预售都普遍存在。而国内则对实行多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通过比较分析国外和港台地区在房屋预售中所呈现出来的预售规模、政策、管理制度和管理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在以增量房交易为主体的市场背景下应该继续实行商品房预售制度,并在融资功能、预售许可条件、预售资金支付和使用等方面对现行预售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纵观世界各国的房地产市场交易制度,商品房预售都普遍存在。而国内则对实行多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通过比较分析国外和港台地区在房屋预售中所呈现出来的预售规模、政策、管理制度和管理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在以增量房交易为主体的市场背景下应该继续实行商品房预售制度,并在融资功能、预售许可条件、预售资金支付和使用等方面对现行预售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一房一价,看上去很美2011年3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要求商品房销售实行一套一标价,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强调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规定》自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何莉 《安家》2006,(6):76-83
去年是中国房地产界颇为热闹的一年.各种争议、讨论层出不穷.正当房地产泡沫与非泡沫之争难解难分之际,一些具有乌托邦思想的人又想将开发商踢到一边,直接集资建房,但最后也只博得了一个炒作的嫌疑;当任志强还在为他的"穷人论富人论"挨骂时,中国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年度报告中关于取消期房预售制度的一则建议又触动了开发商敏感的神经,于是又引发了对预售制度功过是非的讨论;在关注人民币升值和外资进入中国对房地产的影响同时,又冒出暴利论与非暴利论之争,等等.中间还有山西煤富豪、温州炒房团等房地产市场的搅局力量不时再增加新闻热点,年底抛出的难以证实真假的"索罗斯中国房地产三年繁荣论",又制造了更大的思想混乱与信息混乱,再加上标准不一的各部门和机构的统计数据引起的争论与猜测,越发加深了房地产市场的混沌程度.  相似文献   

8.
郁鸿元 《科学发展》2013,(11):108-112
我国房地产调控经历了“支持→谨慎→抑制→再支持→再抑制”的5个阶段,这几轮调控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未建立起着眼于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的机制,并且由于政策反复而影响市场预期,致使房地产市场难以长期稳定的发展。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必须从国家层面深化改革,必须从住房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分配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房地产项目资本金制度、商品房预售制度、土地储备制度入手实施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于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对于修改原有的相关制度的呼声也逐渐增多。有关人士认为房地产预售制度已成为房地产市场不规范的主要根源之一。该制度不仅导致房屋面积缩水、建筑设计变更、房屋质量缺陷等问题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取消房屋预售的建议不足百字,却比2万多字的央行报告任何其他内容,激起业界更强烈的反应.取消房屋预售,对绝大多数地产商来说,无异于致命的一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取消房屋预售的建议不足百字,却比2万多字的央行报告任何其他内容,激起业界更强烈的反应。取消房屋预售,对绝大多数地产商来说,无异于致命的一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导致房价上涨。但是,从开发商获得预售许可证商品房到开发商完成初始登记并获得房产证书的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预购者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新转移所购买的预售商品房。但是,我国的法律没有关于转售预售商品房的统一立法规定。所以,在转售预售商品房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统一的法律调整和纠纷解决机制,必然会对市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法律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阐述了转售预售商品房的行为以及预售商品房转让行为的有效性。从目前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法律监督情况出发,对商品房预售的法律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近几年来国内楼盘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大资金需求逐步攀升,房地产开发商们渐渐把目光聚焦在集金融、互联网为一体的房地产众筹。加之房地产投资群体开始走向年轻化、分散化,房地产众筹开始在中国开始"大热","中国房地产众筹联盟"更在平安好房、万科、协信、碧桂园等房地产巨头的联合下建立起来。随着楼市开始逐渐增大的去库存化力度,其去行政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但在中国,房地产众筹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故而本文将就房地产众筹所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我国相关制度完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官方频繁调研的行动下,是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房地产市场:相关资料表明,在国家连续几年宏观调控政策之下,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大幅下降,但销售价格仍保持着平均5%左右的增幅。以北京为例,在商品住宅现房和期房销售面积双双下降的趋势下,5月份北京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6%。北京市区五环路以内,已难以找到每平方米万元以下的房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房地产的销售代理,作为房地产业中新兴的经纪活动便应运而生,房地产市场中代理商的经纪活动,对促进房地产商品交流与销售,完善房地产市场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房地产经纪活动与房地产业的兴起同时出现,但房地产代理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却是在房地产业进入盘整和消化时期,房地产市场渐趋成熟以后出现的。其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房地产业的逐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市场观望,部分优质楼盘受青睐 三季度,北京豪华公寓住宅市场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气氛下,整体交易表现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由于住宅市场预期的普遍调整,有些项目停止销售或推迟到奥运后预售.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网的统计资料显示,个别顶级豪宅单价已达到每平方米人民币100,000元,而去年同期仅为53,064元.纵使市场观望气氛浓厚,部分优质楼盘依然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17.
杨峥 《城市》2011,(1):47-51
一、商品房预售资金的属性《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先出售给承购人,由承购人支付定金或房价款的行为。预售业务一般发生在房地产企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后、  相似文献   

18.
高房价不仅使我国人民居住权益得不到尊重和保障,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我国房价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持续上涨的问题,本文从房地产商、地方政府、消费者、投资(机)者、银行和外资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房地产市场垄断、预售制度和地方政府执行力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鹿沛先 《现代交际》2012,(2):146-147
本文首先对我国房地产信贷概况进行了分析;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与国外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存在的风险,认为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存在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然后对导致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风险存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控制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风险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是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住宅是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住宅、高级公寓、别墅等。住宅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住宅水平的高低是生活质量的直接体现。住宅市场按经营方式分,有销售市场、租赁市场、抵押市场、置换市场;住宅市场按交房方式分,有现房和期房。住宅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住宅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它将对住宅市场价格产生何种影响?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城市住宅市场的发展趋势(一)购房需求多样化、个性化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住房采取实物分房办法,这种分配办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