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內在动力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矛盾之互相依存和互相排斥,成为事物向前发展的內在动力。人类社会同样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間的矛盾,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間的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生产关系則是相对稳定的东西;这决定了两者間之必然发生矛盾。但生产力又下是可以离开生产关系而单独存在的。人們在生产中必須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社会生产力与人們在生产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正是互相联系而下可分割的整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对立的統一  相似文献   

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它的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但是不能就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它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而这两方面又不是平列的,前者更为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谈谈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的问题。一从一般经济规律来看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说:“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它的经济发展中,不仅服从自己特有的经济规律,而且还服从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例如,在单一的社会生产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的规律,在一切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关系规律。所以,各个社会形态不仅以自己特有的规律互相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们在社会环境下组织生产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即分配关系。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是与生产力相对应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离开分配谈生产,生产将变为生产一般;离开生产谈分配,分配将丧失存在的前提。分配关系的基本变化趋势也表明,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必然存在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分配关系则是生产关系变化的结果。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会对生产力产生推动作用。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据生产力发展状况自觉调整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唯物主义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对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改革开放过程也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关系,我们通常是把它作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来看待和分析的,一般说是正确的。但是,把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关系直接等同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又是不准确的。首先,生产力是分层次的,处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生产力,由于其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存在着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而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与此相应,生产关系也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关系同样既有共同性,又有其特定的内容、特点和作用。经济体制和生产力水平的关系,作为生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把矛盾同一性明确地表述为矛盾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和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两种含义。但近几年来,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同一性”不包括互相转化,而主张把同一性的第二种含义修改为“互相贯通”。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一、离开转化不会有“互相贯通”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互相贯通”作为同一性的第二种含义,包括三层意思;矛盾双方的互相包含,矛盾双方的直接同一;矛盾着的对立面彼此相通,包含着互相转化的趋势。让我们分别对这三层意思作一点分析。说矛盾双方互相包含,这无疑是正确的。任何矛盾,其对立双方总是存在共同的基础和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对于社会结构是这样认识的:社会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思想关系(其核心是政治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思想关系(含政治关系)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这三个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被决定者对于决定者又有反作用。根据在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类型,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可分为五种,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自给经济(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属于社会结构的生产关系部分。根据传统的理论,充分发展的、完备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个方面,而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又没有商品经济形  相似文献   

8.
七、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矛盾及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有三种看法:①有二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②只有一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因为这个矛盾是更为根本的。③是三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由这三要素彼此组合所构成的。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什么?也有三种看法:①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基本的。②在于其矛盾的特有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特有的形式。即是非对抗性的;不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③它比较多地反映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上。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 建国以来,我们长期不重视研究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只讲生产关系反作用决定论,把生产关系看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导致离开当代中国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来谈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造成社会主义建设最初三十余年生产力发展缓慢.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共产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标准问题关于划分的标准,有一种看法认为,划分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应以生产关系为标准,因为决定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的,主要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力则是判别一种社会形态发展成熟与否以及相应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我认为,无论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还是划分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应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作为基本的标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前一个统一意味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最终决定的意义,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后一个统一意味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最终决定的意义,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大因素构成的。而处于运动过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这几个因素,无不包括特殊性与一般性这样的两重性:生产力有生产力特殊与生产力一般;生产关系有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关系一般;上层建筑有上层建筑特殊与上层建筑一般。  相似文献   

12.
历史和现实表明,矛盾并非在任何时候,或任何发展阶段都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而言,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成为推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不能推动生产和社会发展。那末,矛盾在何种状态下,才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呢?笔者认为,矛盾只有在其本身特定的动力度中才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如果超越了特定的动力度,就会失去其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和苏联相继得手,有人对此感到困惑,甚至怀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对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最终结果,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历史上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灭亡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取代封建主义,是因为封建主义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力以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在一九三八年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论断。这个论断问世之后,苏联有些学者把“完全适合”解释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没有任何矛盾。”有的还从中引伸出否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的荒谬结论。对此,斯大林尖锐地指出:“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生产关系以及其它的推动作用。而是正象任何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它内部矛盾一样,生产力也是在其固有的由诸要素所构成的内部矛盾推动下发展的。生产力内部矛盾又对立又统一变化过程,突出表现为生产力诸因素逐步趋向合理组合过程。一般说,生产力系统诸因素合理组合推动生产力发展,有四种情形: 第一,生产力诸因素在质量上的结合。这是指生产力诸因素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在物质属性上互相适应的那种联系状态。这种联系实质上就是生产力诸因素之间互相提供生产条件,互相进行实物补偿和技术性联系,它是生产力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的特  相似文献   

16.
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基本矛盾,也就是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或者说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又是申生产力决定的。因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通常有三种提法: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既不能笼而统之地将生产关系的推动作用视为生产力发展的唯一动力;也不能孤立地看待生产力,视之为可以脱离生产关系而绝对独立的东西,把生产力的发展完全归结为生产力内部自行增殖的结果。应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生产历史中,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力量,而是多方面意志集合而成的一股极为强大的合力,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把社会生产关系总和等同于社会经济基础。虽然有文章提出过与此相左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始终未被重视。直到现在,历史唯物论教科书及哲学辞典都把社会经济基础内涵理解为生产关系总和,认为把生产力排除在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之外并不否定生产力在社会有机体中的最后决定作用。我们认为:社会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变革。所以,要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认识生产力的结构、层次和发展规律。生产力的第一层次生产力主要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自然力,一方面是社会力。这是生产力的第一层次。任何社会的生产力都是由自然力和社会力结合而成的。其中社会力是主要的,因为自然力没有社会力量、没有人的掌握、运用,自然力不和社会力相结合,不组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我已经收到同志们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准备今天予以回答,现在就继续昨天的报告。今天要谈下面几个问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3.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4.最后还谈一谈关于矛盾本身还是克服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大家知道,任何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总是生产方式,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则是任何一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