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论区域货币一体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容提要 区域货币一体化是那些经济关联度较高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实行的协调与合作,最终实现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本文认为,区域货币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但比较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收益与成本,既有正效益又有负效益;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条件,并需要比较收益与成本。  相似文献   

2.
欧盟一体化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涉及到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涉及到区域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合作等诸多领域的问题,是我国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有可能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范式.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上公认的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虽然欧盟经济一体化是在一个超国家的政治格局下进行的.而珠三角一体化是在一个主权国家政治下开展的,但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实施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基金政策、贸易政策等各项政策和具体做法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因素分析焦军普经济一体化(EconomicIntegration)有三个不同层次,其分别为一个国家内某些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如城乡经济一体化);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本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下简称为一...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三地比较优势明显,实施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潜力巨大,但目前与国内发达地区比较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善的区域一体化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强有力的区域性协调机构和调节基金等.因此,应着重从组建京津冀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权威性协调机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发展基金制度、搞好协作交流、建立常设的信息管理机构、区域资源补偿制度等方面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下,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碳达峰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碳达峰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05—2019年的二氧化碳核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碳达峰预测。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二氧化碳排放聚集效应明显。总体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素市场一体化、外商直接投资、公共财政收入和科技支出显著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碳达峰。如果充分考虑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地区将提前7年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就如何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上述地区尽早实现碳达峰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球化背景下,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提升长三角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必然战略选择。本文通过总结当前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体缺失、领域分散、制度约束和空间结构等问题认为:完善主体及多元主体联动是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关键。政府作为推进一体化的重要主体但并非唯一主体,旅游企业和非政府旅游组织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一体化进程中的不同时点和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快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必须进一步健全推进主体,实现政府归位、企业到位和非政府旅游组织补位的整体联动,形成多元合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但目前京津冀区域中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已影响了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此,现阶段应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中的城市化水平.本文就京津冀区域中城市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制度变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利用发展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及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内江、浙、沪两省一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制度变迁进行了实证分析 ,力图揭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变迁方式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 ,刻画出 2 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产业集群成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集群成长从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个方面实现了市场创造,深化了分工,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集群成长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珠三角地区在2012年要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下一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应重视如何通过产业集群成长来推动区域一体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即如何借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设计来加快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区域一体化呈现出更强调邻近效应、更注重区域联通、更关注效率提升的新趋势,亟须从理论上阐释其内在逻辑和演进规律。从邻近、联通和效率三个维度揭示区域内地区间协同关系,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其底层逻辑是不同微观个体依托“互利依存—价值创造—自主演化”关系形成自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地区间多维邻近性与联通行为协同演化,继而与各地区的发展效率之间产生相互促进作用,并在“地区借用”“壁垒破除”“生态构建”“路径创造”效应的影响下,使各地区的发展效率在增长中收敛,最终实现区域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具有“渐进”和“跃迁”的辩证统一性,在时空演化中呈现出合目的的规律性。在实践层面,区域一体化以地区间适度邻近性为前置条件,以网络化联结为形成基础,以整体性效率优化为目标要求,以个体内在自组织为动力保障。遵循该分析框架,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应持续拓展互利合作空间,优化畅通协同联动渠道,激发多元主体活力与效能,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已经将影视文化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手段,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其国家文化的价值理念,用文化软实力征服着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全世界的观众。反观当下我国影视文化的传播现状,笔者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影视文化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思考我国影视文化的发展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整体乏力的当下,欧美诸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滥用反倾销救济措施,致使诸多反倾销行为从本应是合乎理性的公正之举走向实质的不公平,导致反倾销的道德异化。因此,从伦理角度审视,对反倾销行为进行规则构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认为,这种构建既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无本之源,而是既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思想基础,也具有切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美国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郁蓓 《文史哲》2006,(3):102-108
在反叛欧洲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把研究美国文学作为对美国理念的阐释、对美国文化的构建,与作为现实国家和一种思想概念的美国相互依存,成为美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以反叛具有深刻种族主义内涵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为起点和目标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从表面上看,与前者势不两立。但是,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把对亚裔族裔认同的诠释,作为对美国民族认同和美国理念的再诠释和再完善,结果,相当一批亚裔作品,因与美国主题无缘,被拒之于亚裔美国文学大门之外,其批评理念的民族主义实质暴露无遗。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以文化民族主义还是以全球主义为主导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都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的一种承继。美国文学批评的大语境,亚裔移民后代在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主导地位,学术为国家权力服务的现实,以及当今为学术而学术的风气等等,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直接影响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股市,汇率,实体经济.亚洲各国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外需的不足,拖累这些国家经济的下滑,并且开始影响实体经济,企业利润下降,导致中小企业破产,失业率的上升,购买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复苏的外部制约性经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盟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在1999年出现了复苏的迹象,这是否意味着亚洲国家的金融危机已经结束?对这一问题,国际舆论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现在得出“金融危机已经结束”的结论为时尚早,本文所论及的即世纪之交的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和其它敏感地区的经济形势对亚洲国家经济复苏的影响,由于上述地区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亚洲国家经济复苏的道路也将困难重重,甚至有再次陷入危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大分流”的文化成因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格里高利·克拉克把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和中国等亚非国家的持续落后所形成的所谓大分流,归因于所谓文化因素,即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各国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企业管理水平,而劳动态度和管理水平则决定了劳动效率,从而决定了各国经济的不同走向和发展水平。他在进行中国和英美比较时使用了1910年棉纺织业劳动力使用效率作为证据。事实上,他把机器棉纺织工业刚起步不久的中国与工业革命已开展100多年的英美作静态比较,并得出文化差异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在1910年以后的二三十年中,中国机器棉纺织业劳动力使用效率有明显的提升,提升的原因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人职业培训的加强、工人自治制度的实施等;但负面的制约因素持续存在,如货币和经济的大幅波动、社会和政治局势的动荡、国民教育水平提升缓慢、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等。这些有待于国家的全面转型。这些正面和负面的因素说明:随着企业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改进,劳动效率就会不断提高。文化差异并不妨碍制度改进。大分流的文化成因说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欧美国家与亚洲封建社会的总体比较,福泽谕吉认为技术进步和以实学为主的学问观是导致东西方社会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以此为根本,形成的著名短篇《脱亚论》对日本近代化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文化三题: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亚地缘条件是东北亚文化相互交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儒学文化是东北亚文学的基因.东北亚文学是东北亚高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文学把东北亚文化从理论、观念转变为文学的实质内容.东北亚各国不同民族文化植根于不同民族的土地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元多向文化交流,丰富、发展和繁荣了东北亚文学以及整个东方文学.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文化融合的政治因素及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文化融合是否具有可行性?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施动者的信念造就了共有知识,施动者的实践活动逐渐确证了共有知识。而目前,东北亚地区缺乏合力建设东北亚地区的集体政治意志,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民族主义、美国的冷战思维等因素,使得东北亚区域难以形成地区性的合力。因此分析阻碍东北亚文化融合的政治因素,探索促使东北亚文化融合的路径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郑晓江 《文史哲》2004,(5):101-108
象山学术的精神在实学,而象山实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之行不行,及行之正不正,皆受人之本心的节制。所以,要使具体的人生符合伦理道德的规范,就必须要先正"人心",关键在打通天地之心与本己之心,体悟其"实理",再转而为己之"实德",便发而为"实行"。所以,象山于学则辨"道问学"与"尊德性",于践履方面则辨公与私、义与利。这就是象山学术精神的全部精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