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自创商誉形成机理及其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人们有机会重新审视有关商誉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对自创商誉有必要而且能够确认与计量,以此为前提,通过对自创商誉形成机理的分析,提出了计量自创商誉价值的方法,即超额利润本金化价格法,该方法计算简明,计量结果符合企业客观实际,计量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商誉作为企业中最具获利潜力的一种无形资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商誉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在理论与实务上还存在争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对自创商誉加以确认入帐;而合并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已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合并商誉与合并报表中的合并价差项目不同,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自创商誉是合并商誉存在的基础,若对自创商誉加以确认的话,则合并商誉的确认、计量方法就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现行会计准则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这主要是基于可靠性和稳健性的考虑。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增大 ,商誉在企业中的地位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 ,则显得更为重要。应对商誉本质的重新认识 ,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是非常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以将商誉作为独立的资产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 ;突破传统的对商誉进行确认与计量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 ;努力提高现值技术 ,合理评估商誉  相似文献   

5.
商誉可以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而在会计处理上自创商誉一般是不能资本化入帐的。但一个企业的自创商誉主要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是企业人、财、物的整合产生的系统效应,受经营者管理水平的影响,最能反映经营者水平的高低,因此有必要纳入经营者业绩考评中来。所以借鉴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定量地分析企业自创商誉的数量与结构,是对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会计是不可能在其反映的对象被搞清楚之前就能对其进行计量的 ,商誉计量也是如此 ,实务与理论中之所以自创商誉的计量问题还存在着争议 ,主要是因为对商誉本质和来源的认识缺乏共识。因此 ,商誉的本质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盈利的能力 ,其来源是企业对核心人力资本的垄断使用。商誉计量的主要方法是超额盈利法 ,同时应结合科学的评估方法 ,并体现精确计量与模糊计量相融合的特点 ,从而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7.
商誉若干会计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誉作为一种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有着其特殊性质。商誉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创,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显然是不尽合理。商誉可以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进行计量。商誉有别于其它资产,即使经过确认、计量、入账,其价值仍不应进行摊销。  相似文献   

8.
会计上出于稳健的考虑 ,只在企业并购时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 ,而对自创商誉不加以确认。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计量技术的发展 ,将自创商誉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已显得必要和可行。本文就自创商誉的相关会计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会计上出于稳健的考虑,只在企业并购时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加以确认.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计量技术的发展,将自创商誉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已显得必要和可行.本文就自创商誉的相关会计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商誉计量及财务处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并购行为遍布世界各地,并购企业作为自身扩张的一种手段。因而并购前提下商誉及其计量问题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迎接这种挑战和把握这种机遇将是业界探讨的主要课题。从商誉定义入手,分析商誉的性质,对企业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及计量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系统论的角度论述商誉是“企业资产整体协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一、从历史成本原则看自创商誉的确认由于历史成本是通过交易形成的 ,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因而一直被广泛用于资产的计价 ,相应产生了成本归属与流转观念 ,即从企业购入设备和原材料开始 ,直到生产出产品 ,随着实物的流转 ,成本亦在流转。但是自创商誉不同于实物资产 ,其存在的基本前提是能否产生“超额利润”,因此自创商誉的价值应是未来超额利润的资本化 ;由于自创商誉可以不受成本限制地大量重复使用 ,因此自创商誉的价值不会因其使用而发生流转 ,相反其价值高低与未来市场份额大小直接相关 ,具有高度的增值性和风险性。所以自…  相似文献   

12.
试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的形成源自于外购和自创两方面。在会计实务中,一般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即合并商誉加以确认入账,自行创造的商誉不予入账。根据商誉本质及自创商誉的特点,自创商誉也应加以确认并进行摊销。  相似文献   

13.
商誉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加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但我们在会计核算中对自创商誉采取不确认、不计量的方法,也不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反映,这显然不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一贯性原则等。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缺陷,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商誉的核算和反映。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负商誉计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这一准则的出台,实际上只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规定,对于负商誉却未加提及。笔者认为,随着全球并购热潮的升级,负商誉已经日益成为会计界争论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对负商誉的计量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与特定的会计主体相联系,自创商誉是对任何一主体而言的,而外购商誉和负商誉是伴随并购行为产生的,是就实施并购的企业而言的。对于任何一个会计主体,如果没有实施并购行为,它只可能拥有自创商誉,只有在实施并购行为时,才可能产生外购商誉或负商誉。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商誉(即自创商誉)尚未纳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反映对象,通过会计报表确认的商誉本质上只是企业正的合并价差,即外购商誉。  相似文献   

16.
商誉会计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商誉会计处理是会计学界的研究难题之一。商誉的本质、商誉的确认、商誉的计量等在会计界尚未取得共识。文章通过对学者们有关商誉本质、确认与计量的不同观点的评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自创商誉,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在账面上不予确认,因此,不曾实施对其他企业并购行为的企业,账面上不存在商誉。在企业产权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接受新投资者的企业就有必要对商誉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使企业新投资者和原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达到均衡。具体做法可以是将评估确认的商誉入账,或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确定资本溢价额。  相似文献   

18.
商誉是一种特殊的不可直接辨认的资产,商誉的本质是超额盈利能力;企业应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按公允价值确认自创商誉;确认后的商誉不应进行系统地摊销,应定期对商誉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从金融危机看公允价值应用的功利性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遭受的诘难再一次演绎了金融界对其应用的功利性: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乐见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便转而抱怨、指责和放大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和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对此,会计界除了现有的应对和改进措施外,还应进一步明确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并尽快将对企业自创商誉的计量和披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0.
并购商誉本质上属于企业资产;并购商誉符合会计确认的4个标准,应该在财务报表中对其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并购商誉后续确认和计量的较为科学的方法是,在对所有商誉进行摊销的同时,进行商誉价值的减损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