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平定县马山乡营庄村的一户农家小院 里,居住着一位精神矍铄、80高龄的老人。和老人同住的是一对膝下有一双儿女的年轻夫妇,他们之间祖孙相称,和睦共处,已十载有余。 老人名叫李士英,祖籍五台县小南坡村,他无儿无女,在平定县任教30多年,直至离休,定居于营庄村,村里人都称他“五台李老师”。小院的主人名叫耿润生,他原本是李老师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郁东 《社区》2006,(12)
每天早晨跑步,经过公园,我常常遇到一个悠闲自在、自得其乐的老人。那老人身材瘦小,身着墨蓝色的衣裤,背着一个草绿色的帆布包。奇怪的是,他一不耍剑,二不跑步,三不踢腿甩手。而是顺着公园里的小路,一边走着,一边高声地唱着、叫着,好像这世界上就只有他一个人,公园里所有的风景——哪怕是初放的花朵、新生的小草都是为他而美丽的。“呀啦哩嗦,走进雪山;呀啦哩嗦,走进西藏……”;“一朵美丽的水仙花,就像那哈达……”;“我可爱的香格里拉……”老人悠闲地走着、唱着,他的声音清脆而明亮,听起来是那样的年轻。早晨,安静的公园就在这歌唱声中醒…  相似文献   

4.
看到这则启事,阿刚眼睛一亮:“期望一名有爱心有亲情观念的男孩子和我们一道过除夕之夜。”署名是一对年迈的老人。 阿刚想,这个地方太适合自己目前的需要了。于是,他立刻给发启事的老人打了电话。 按照老人提供的地址,阿刚敲开了老人的门。两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迎接了他。 女主人眼圈发红,声音颤抖着说:“孩子,你终于回家了!” 阿刚觉得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猛地撞了一下,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妈,儿子回来了!” 他被“父母”拥着走进“家里”。“母亲拍打着他身上的尘土,“父亲”递过一杯红糖水。他开始渐…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杏仁巧克力一位无牙老人在医院休养,某女护士经常占他的便宜,拿走他咬不动的食物。一天,老人的病房里放着一碟杏仁。老人对女护士说:“这是我朋友送的,我不要了,你给我倒了吧。”  相似文献   

6.
陶春 《社区》2006,(15)
逝者:王凤桐性别:男籍贯:山东享年:74岁在北京市前门大栅栏百顺社区张书记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这样一个画面:风雨中,年过七旬的王凤桐老人戴着红袖标一丝不苟地站在胡同的深处义务值勤。见到张书记,老人总像孩子汇报作业似的大声报告:“您放心,只要有我在一天,就会站好这一班岗。”王凤桐没有给老伴留下更多的遗物,只是在他病危时,将几个社区执勤用的红袖标和《党章》郑重地托付给了老伴。这几个红袖标,曾经陪伴了王老汉10年。“他14岁从山东讨饭进京,到老了能够有吃有喝的,他就特别满足。”老伴说,他一直在寻找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的兰州,天气骤然冷了下来。经过几次预约,一个早晨,我终于踏着纷纷而下的落叶,走进了伍生荣将军的家。伍将军的家是兰州军区家属区的一个独门小院,二层楼,还是老式的砖木结构;后院里种着樱桃树、杏树、核桃树、苹果树等。走进家门,一位中等身材的老人满脸微笑地迎上来,我知道这就是伍将军了。  相似文献   

8.
李树林 《老友》2012,(3):54-54
案例1:空巢老人秦大爷,接到一个电话,问秦大爷还记不记得他是谁。秦大爷前几年回过一次故乡。三表弟的小儿子黑子,常围着他转,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秦大爷一心想着是黑子,便高兴地说:“黑子。你总说要来城市里看看。”电话里说:“我是黑子,这次真进城了。”秦大爷兴奋地说:“我就盼着能有个三亲四邻的来看看我,快来家吧。”  相似文献   

9.
白灵 《北京纪事》2011,(6):51-54
家有“老革命”,“小兵”想当“好士兵” 1983年6月17日,王洪勋老人格外高兴,这一天他的外孙降生了。作为家中第三代里唯一的男孩,启航从小就得到了外公特别的宠爱。王洪勋是个军人,早年参加过解放战争。从济南军区十二军坦克二师师部退下来后,含饴弄孙便成了他生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8日上午,成都市杜甫草堂内,78岁的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在数百名诗迷的簇拥下,来到诗歌石碑旁,见上面刻的正是他吟唱了几十年的诗歌《乡愁》时,禁不住念出声来,当念到“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顽童般地高声呼喊:“我的新娘在哪里?”“在这里呢!”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应着,一位身穿粉红色上衣、夹杂在人流里的老人缓步走来,她就是余光中的爱妻、已经74岁的范我存。眼前的一幕让围观的诗迷们禁不住高声喝彩,人们在仰慕着余光中的才华时,更艳羡着这对白发老人的浪漫情怀。而听他们讲述着延续了50年的恩爱故事,更是一种难得的福气和享受。  相似文献   

11.
高慧 《北京纪事》2013,(5):106-107
书画家田野的创作室有个斋号,叫墨宝堂,画室外的小院儿一到春夏满园芳菲:牡丹雍容、紫藤垂挂、樱桃新绿……小院里的一草一木既是田野写意的创作源泉,也是他物我两忘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12.
在太原市上兰村的慕云山上,有一位78岁的老人,他28年如一日住在没有水、没有电的深山里植树造林,硬是把一座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花果山。这位老人就是“优秀共产党员”袁克良。袁克良是一名退休工人。1974年,他带领一支绿化小分队来到上兰村的慕云山搞绿化,没想到不到两年时间,其他人便耐不住山里的艰苦与寂寞相继下山去了,只有袁克良一个人留下来。从那以后,他就在山梁上搭了个窝棚过夜,闷了就靠抽烟消磨,没烟抽了,捋一把树叶卷上也能将就。夜深人静的时候,寂静的山里不时传来野狼的嗥叫。为了保护自己,他时常是抓着一把镰刀合衣而卧。在…  相似文献   

13.
“妈妈,我们求您了,您就应了我们,和朱伯伯结合了吧!为了我们,您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累。如今,我们都成家立业了,可您还孤孤单单守在这偏僻的小山村,我们于心不忍呀……”2004年元旦傍晚,四川达州市河市镇一个农家小院内,正上演着一幕催人泪下的悲喜剧。李清雅的一对看上去气质高雅、衣着体面的儿子赵思柱、赵思琴兄妹俩双双跪在冰冷的地上,泪如泉涌,拉着母亲那一双苍老的双手,苦苦哀求。他们为何要在这充满喜庆的日子里跪劝母亲出嫁呢?这还得从兄妹俩人的身世说起。上山下乡漂亮知青结婚便当娘李清雅是重庆市1968届高中毕业生。35年前,…  相似文献   

14.
享受宁静     
每一个黄昏,在静静的沙滩上,总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站在夕阳里,闭目养神。他那飘逸的银髯,有着一种别样的风采。有好几次,我都想问问他到底在干什么,但又怕惊扰了老人。某一天,我还是忍不住寻了个机会,道出了心中的疑问。老人一听笑了,他说:“我只是在享受一种宁静,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享受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的。”听罢老人的话我感慨万千:老人的确是一个高人呀!想想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社会里的现代人,每天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左右,被各种各样看不见的绳索所缠绕,心被物役,疲惫不堪,哪里还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享…  相似文献   

15.
买棉衣     
郭蕊 《社区》2013,(1):50-50
“主任,我把棉衣挂在院子里不见了。”2012年11月26日上午,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东关大街街道办事处北关社区主任马芳一上班就接到了辖区“三无”老人马进禄的电话,说他挂在院子里的棉衣不见了。  相似文献   

16.
英国利希菲尔德市有一家小书店。一天早晨,店刚开,外面下着大雨。店老板——一位白发老人将一些书装进了一只大篮子里。他不停地剧烈咳嗽,时不时要腾出一只手捂着腰才能减缓痛苦。他显然病得不轻。“塞缪尔!”他喊道。在一个角落里,一位年青人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厚厚的书。“塞缪尔!”老人又喊了一  相似文献   

17.
《青年时报》有一则报道,杭州市“丹桂小区业主集体给保安发红包”。据说,这个点子是7位老人在“孵太阳”时“孵出来”的。在暖洋洋的太阳下,一位老人提议:“我们在小区里平平安安过了近10年,多亏了保安,他们平时也给我们帮了不少忙。过年时,给他们每人发个红包,你们看怎么样?”顿时,另外6位老人齐声附和,于是,一个自发地捐款给小区保安过年发红包的倡议就这样形成了。倡议书贴出去后,短短几天,小区里300多户业主中,已经有70户捐了款,捐款额已达12845元,而且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在我们国家,通常的思考方式是:要不要违反规则?首先,看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  相似文献   

19.
“长寿面来了,长寿面来了,大家让一让。”莫月珍大姐端着满满一锅面,跨出自家门。院子里8位老人,正围坐在长桌旁,笑得合不拢嘴。“邻居对我们老人真是关心啊。”石淇花奶奶高兴得像个孩子。原来,这是杭州市上城区紫金社区的“互助俱乐部”正在开生日派对,是专门为楼内8位80岁以  相似文献   

20.
绿色养生法     
钱国宏 《社区》2014,(33):48-48
家住辽宁省台安县台安镇的钱玉宽老人是远近闻名的“寿星”。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己发明的“绿色养生法”,使他从容地在尘世间度过了85个春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