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841年起;香港就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强占之下[1].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广大港胞的心一直与祖国息息相通,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各个历史时期,他们都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同胞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支持和参与.一孙中山(1866-1925)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香港同胞一贯坚持的反侵略爱国斗争与这次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香港不仅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产生地,也是他及其战友建立革命组织、从事革命宣传、筹集革命经费、贮藏武…  相似文献   

2.
论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朱小玲爱国,是孙中山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爱国主义,是贯穿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一条最突出、最耀眼的红线。“文,爱国若命”①!他四十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拯救祖国,拯救人民,他继承农民革命传统,汲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精华,...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生的战士和伟大的爱国者.他在晚年形成的国共合作思想,是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中思想发展的高峰,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深入研究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思想,对发展和壮大革命爱国统一战线,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加强国际反霸斗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是新月派诗人,是古典文学的学者,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的民主斗士。爱国主义是闻一多思想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他的思想的产生、发展和确定,一方面是由内因,即他对祖国的炽热的爱所决定,这一点决定了他的留学、研究方向和投身社会活动;另一方面又由外因,即目睹中国的积贫积弱,民生多艰,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使他要为人民而激呼,为祖国而呐喊,希望祖国富强,民族昌盛。本文从闻一多的留学、学习,弃画学文、写诗,以及教学和研究各个方面,探讨了这一思想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民主主义革命家。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矛盾发展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格。但孙中山通过他的革命实践,在矛盾的斗争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不断发展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他丢掉了对帝国主义某些幻想,公开高举反帝大旗,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斗争。他坚信中国人民能够通过自己的斗争,实现民族的独立解放;也能同世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伟大的贡献。他的爱国反帝思想,至今对于我们还有许多教益。总结和研究孙中山的反帝思想,对于当前反帝、反霸斗争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就孙中山的反帝思想,粗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身的战士”,“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孙中山政治思想中一个有价值的部分。本文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及其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提出粗浅看法,以就正于史学界同志们。(一)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规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作为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一个热忱的爱国者,积极倡导民族主义,宣扬民族精神,表现了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无比热爱。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总结其晚年即辛亥革命以后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全面了解孙中山伟大的一生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与理论家,他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遗产。在孙中山的思想遗产中,他的经济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极为重要的精华所在又是他的国民经济现代化思想。本文拟就它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祖国的统一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时刻关心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一直把台湾作为他从事革命事业的重要根据地;他多次到台湾,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台湾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决心使沦陷于日本铁蹄下的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不仅唤醒了台湾人民抗日救国的民族、民主意识,而且激发了台湾人民的革命斗志,促进了台湾抗日斗争高潮的到来。台湾人民积极投身中国革命洪流,并与祖国大陆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台湾回归祖国的伟大成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海峡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统一而共同战斗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自由观述评王逍“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响亮的口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是一把直刺封建专制制度的利剑。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拯救祖国,也毅然高举起“自由、平等”的大旗。但孙中山并非简单承袭和仿效欧美...  相似文献   

11.
<正>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孙中山先生对中国民主革命建立了伟大的功绩。他在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并成为民主派的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同志说过,孙中山先生“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是永存的。孙中山先生不仅在他的伟大革命实践方面值得后人永远纪念,而且在政治思想方面也“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②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启发着人们去进行历史的探索。本文仅就孙先生的五权宪法理论,谈一点粗浅看法,以表示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纪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考察孙中山早期思想的发展轨迹。1894年以前,孙中山的主导思想是反满清。兴中会的创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开始形成。1903-1905年,他的民主革命思想臻于成熟,最后完成了从叛逆到革命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富强而奋斗终生 ,他的废除西方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是他谋求祖国独立和强大斗争中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有关孙中山思想的研究领域 ,少有涉及此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对孙中山“废约”思想的萌芽、形成、成熟过程作一简略叙述和分析 ,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并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14.
寻找第六感     
所谓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家乡、山水、风土人情的朴素的爱到对国家、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的爱;从对乡亲的爱到对祖国人民的爱;从对风土习俗的爱恋之情,到高度的民族自尊心;从具有爱的情感到具有为祖国奋斗、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度责任感。这些都属于爱国主义范畴。中学历史恰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为民主革命而奋斗终身,其思想和实践影响全国,山东亦在其列.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为山东输入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以后的山东历次革命都曾得到孙中山的指导与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也得益于其在视察山东期间振兴实业的呼吁.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则源于“山东问题”的困境和对全盘西化的忧虑.针对孙中山民主革命历程的这一区域化解读,有助于完整把握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演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论孙中山的精神和理想崔建伟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他的学说,他的理想,他的精神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旗帜。在长达40年的...  相似文献   

17.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重新出现了高潮,它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他毕生追求进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战斗不息。这场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五四运动,对他的思想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从许多方面发生进步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是在革命活动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的 ,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他的社会救济思想主要体现为注重官赈和义赈的结合、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救济的结合和超越国界的博爱观等等。这些思想的产生既与其家庭的出身环境和早年经历有关 ,也与他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有关。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是其民主革命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既丰富了中国社会救济史的内容 ,又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等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几个问题闫思圣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是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个国家形成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思想基础,是一个民族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爱...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年谱     
前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是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终生的英勇战士。全面地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和生活实践,将会有助于我们认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复杂斗争过程,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孙中山的珍贵的思想遗产。《孙中山年谱》的编写,始于1964年。1966年初完成初稿,分五册打印。当时参加鳊写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政协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广东省参事室、华南师范学院和暨南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