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我国农村工作、解决农业问题,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内容十分丰富、特点极为鲜明,对我们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九个方面梳理出了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丰富内容,继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其"三农"思想的鲜明特点,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思想对解决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正确解决新时期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就中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谈话,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三农"思想。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农业的根本地位始终不能忘,农村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的积极性要给予激发和保护,否则,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为指导,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就中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谈话,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三农"思想.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农业的根本地位始终不能忘,农村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的积极性要给予激发和保护,否则,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为指导,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一个严谨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提出从农业、农村的基础地位出发,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依靠政策和科学,协调城乡、工农等多种关系,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的思想体系.该理论各部分无不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内在一致性,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下解读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江泽民"三农"思想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跨世纪目标;提出了建立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明确了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明确提出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初,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承前启后的阶段。“三农”问题的解决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本文对三代领导人的“三农”思想作比较,以求得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管见。  相似文献   

9.
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江泽民同志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将三者综合考虑,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巩固农业基础、推进农村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江泽民同志的"三农"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阐述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民问题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提出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思想;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明确提出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 ,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 ,是贯穿整个邓小平理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研究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 ,对于当今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 ,文章探讨了邓小平生产力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并结合中国实际 ,对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的民族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理论 ,初步解决了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生机勃勃的新路 ,也为其他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借鉴。一、把中国的发展问题置于全球时代背景下来观察和思考 ;二、这一理论是面向世界 ,对外开放的 ;三、其出发点是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对人类作贡献 ;四、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性问题 ,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行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护党的肌体健康、遏制权力腐败,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关于党内监督的"两个最重要论断",即"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和"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的重要论断及其思想,对我们党的制度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并做了科学的回答,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邓小平稳定思想的内涵和外延、稳定的基本关系、稳定的基本原则、稳定的实现途径 ,并认为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果断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法制化”思想。这一思想虽然长期被理论界所忽视,但其生命力和历史穿透力极强,至今仍振聋发聩,对于当前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专政、法制的关系以及建构“将然”的专政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实效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唯物辩证法是邓小平实效观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实效观具体外显,实践经验是邓小平实效观的源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实效观形成的理论前提,伟大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是邓小平实效观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是邓小平领导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稳定是大局,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这是邓小平一贯的战略思想。思想稳定、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国际局势稳定是这一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系统地研究邓小平的稳定思想,对不断深化改革,保持持续发展,全面积极稳妥地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市场营销思想。马克思的市场营销思想认为,商品生产者从事商品生产必须以消费者需要为导向,在商品生产之前准确了解消费者需要及其变化,在商品生产之中密切关注社会需要总量及其变化,在商品生产之后高度重视销售活动的至关重要性。以马克思的市场营销思想指导现代企业的商品生产,可以避免生产滞销产品、衰退产品和过剩产品,避免产品积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