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网络殡葬发展迅速,特别是殡葬用品B2C电子商务的规模化发展和城市陵园网站的普及。但是,从网络信息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我国网络殡葬仍然发展不足,表现为殡葬管理和服务部门网站信息量不足以及祭祀网站的数量有限和需求不足。转型期我国社会变迁为网络殡葬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社区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阳光化、电子商务的规范化以及社会结构的网络化给网络殡葬管理、服务、市场、互动发展提供新动力。为此在整合我国现代殡葬体制机制的基础上,采取必要方式有效抓住以上机遇重新构建网络殡葬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与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路,认为在当前形势之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理论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和运用这些理论资源,从而建立整个、中西马相结合的全方位崭新的中国哲学系统,以应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实问题和世界范围内的挑战和危机。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滥用,以及生存方式中过度的消费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科学技术滥用,以及过度消费所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现代人类生存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在对资本主义生态政治哲学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激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态政治思潮对于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理论无知,力图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和生态方面构建全新的社会制度即生态社会主义.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背景下,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我们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背景下的产业转型与文化创意产业成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军  顾江 《江淮论坛》2010,(6):23-30
后危机时期是处在工业化中后期的经济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产业转型,并加快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成长需要建立"城市创意系统",该系统的建立要求政府强力介入。影响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要素包括区域要素和竞争优势要素,这些要素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嬗变出四种文化创意产业成长模式:集聚成长式、J型成长式、链式开发式和双边市场发展式等。  相似文献   

5.
村落视野中的乡镇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伦理性危机,其原因是构成中国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本体性价值出现了危机。中国农民的传统本体性价值是以孝文化为核心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以及代际价值冲突,导致农民传统本体性价值发生变迁。农村出现的严重的伦理性危机,对乡镇政权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而经过机构改革之后的乡镇政权能否应对和解决此危机?这些问题都构成了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WTO,成为这个“经济联合国”的一个新成员,我国的行政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愈加紧迫。该组织针对政府行为提出的种种要求实质上体现了各成员国对现代行政文化价值的趋同。因此从更深的层面上看,入世不仅是对我国政府职能的严竣挑战,而且是一场现代行政文化与我国当前行政文化的大碰撞,该组织各项规则的履行无疑加速了这场碰撞和我国行政文化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殡葬改革起步较早,但最近几年略有滑坡,特别是近两年滑坡的趋势很快。去年年底我在殡葬系统职工座谈会上听了他们反映的问题,殡葬职工对我们政府领导抓殡葬改革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要求。殡葬系统的职工和负责殡葬改革的同志积极性较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当前“经营城市”中存在的误区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当前诸多城市政府热衷于从事“经营城市”的现象入手,剖析了政府直接从事城市经营的种种弊端和严重后果,回顾了西方国家政府职能定位的理论演变,阐述了我国政府在当前转型时期的定位与职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我国城市政府直接“经营城市”的治理方案——实现制度创新,构建投融资新平台的思路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车玉玲在《求是学刊》2 0 0 0年第 4期撰文指出 ,文化哲学研究与人的存在境遇直接相关。文化哲学的兴起源于人的存在危机 ,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要解决在现代的文明状态中人自身的分裂与冲突。可以说 ,2 0世纪文化哲学所包含的主流话语如文化危机、文化批判、文化转型、文化重建等 ,其理论宗旨都是要解决当下人的存在困境 ,从而实现人自身的完整性与总体性。对人的关注与重视是贯穿文化哲学的一根主线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哲学诸学派从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出发来揭示文化的本质 ,换言之 ,都将文化归宗于人自身。 2 .…  相似文献   

14.
一、危机重叠:近代中国文化选择的历史语境  西方的入侵,引发了中国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危机与封建晚期的危机相交融,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多重危机下,因传统文化难以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价值和理论支撑,又导致了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同时,由于西方现代文化在中国的弥散与扩张,西方现代性的矛盾和危机也一并转嫁给了中国。这使转型中的中国又叠加进了现代性的焦虑与困惑。多种危机互动、共振与叠加,构成了中国近代发展的严峻运作背景,也成了制约近代中国文化选择的深层语境。痛亟于近代极为严峻的民族危局,李鸿章、严…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文化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必要,在界域层面上,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两种文化类型的二元对立,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当下所进行的文化改革,其本质包含了乡土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土文化所固有的空间特征、人际关系特征、个体理性特征以及伦理本位特征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转型过程表现为从封闭同质到开放异质、从"生存理性"到"经济理性"以及从伦理本位到利益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战略引领与路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程骅 《江海学刊》2012,(2):86-92,239
通过构建服务经济体系来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是国际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当前我国的大城市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面向"十二五"及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应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之下,以制度的创新、多重倒逼机制的实施来加快建立服务经济体系,并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引领城市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要素集聚、资源配置以及空间重组等方面的系统功能,促进城市自身整体的转型发展、能级提升,进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文化转型及其化阻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长健  陈占江 《河北学刊》2005,25(6):120-123
农村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城乡文化的冲突以及大众传播的“城市中心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文化转型陷入了困境。而废除户籍制度,加速“三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大众传播体制,引导农村文化发展,以及加强城乡关联,促进文化整合,是农村文化转型走出困境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当前,国内学界对殡葬的研究政策性较强,而依据一定学科方法的理论性与政策性并重的研究成果较少。但是,基础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政策研究对一项社会政策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本栏刊登了三篇理论性与政策性并重的文章。网络葬式是我国殡葬发展的潮流,由费中正和郭林撰写的《线上的关键在线下:社会变迁视野下网络殡葬发展研究》从社会变迁视域对我国网络殡葬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了研究,优化经营性公墓运行机制是完善我国殡葬政策的关键环节之一。马金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的认同危机与怀旧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文化的转型导致了现代社会的大变动和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危机最突出地表现为现代人对个体身份和集体同一性的认同危机。怀旧是现代人解决认同危机最普遍也最切身的途径。从时间维度上讲,怀旧就是保持自我在时间、历史、传统和社会中的“深度”;从空间维度上讲,怀旧就是寻找“在家感”,重建“本土感”。  相似文献   

20.
教育转型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时期我国教育经历的是转型性改革和发展。理论界关于教育转型有“文化转型”、“历史形态转型”、“知识转型”三种瑜瑕互见的理论观点。我国内地应被转型的“传统教育”不是“近代型学校”,而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学校教育;由它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社会的教育,这是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的实质。教育转型的根本旨趣落实到实践环节中,首要的是育人目标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