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认清改革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四个是"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于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的深刻认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依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学术思想与政治的关系密切相联。社会科学范式既具有与自然科学范式的相似性 ,也有其不同的特征。中国现代社会科学主要经历了进化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两种范式。由于历史的曲折发展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着范式转换的必要。僵化教条的历史唯物论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桎梏。中国社会科学范式转换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创造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唯物论范式。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范式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和准确界定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这个概念,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历史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讲话还提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资源"论和"三大特点"论。整个讲话蕴含着"马魂、中体、西用"融通生成、综合创新的思想精义,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质内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令良认为,当代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系统反映当代国际法、国际法学和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要全面、准确、及时体现中国自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对国际法、国际法学和国际法学话语体系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描绘了战略目标,确立了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斯诺命题”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治学三十年:从取经到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全面转型期,目前正进入最为关键的盘整期。在这一历史机遇与时代发展交相激荡的特殊时期,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问题研究开始逐渐向社会技术秩序研究缓慢转型,这一态势无疑将开启学术研究的转向。即对当代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社会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构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立场坚守,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进步与繁荣应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提升.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就要合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当代国外社会科学资源、巧妙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不断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1.
<正>纵观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正经历一场全面深刻的转型与变革。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从总体上显示出由动态的纷杂向静态的有序过渡的趋势。这是中国社会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跨世纪转折,为社会科学期刊强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期刊大国,目前已有正式社会科学期刊3800种。社会科学期刊数量迅速扩容,要求质量管理必须同步进行。为此,国家新闻出版署最近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简称《标准》)的通知。《标准》的颁布,是对社会科学期刊出版界的极大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具有决定经济发展、调控政治发展、主导文化发展和推动人的现代化的重大作用,现代化所 以没有首先在在中国产生和实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社会科学的停滞落后和失误。因此要加速当代中国现代 化进程,必须大力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实施以社会科学率先现代化来带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浙江理工大学主办,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经济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承办的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5日在杭州市召开。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南开大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发育的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既是中国社会分工与领域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民主生活的内在要求.尽管其还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自身力量还不够强大,但它却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低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客观公正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准确地对外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领导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历史上看,主动宣传、全面阐释自己的核心政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传统;从理论上看,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核心政治理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需要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全面准确的解释。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应当确立"送去主义"的文化观,坚持自主性的思想文化标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增强核心政治理念传播的责任意识和理论自觉,对外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成果.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深入开展对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和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服务功能;必须在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龙奎 《学术探索》2014,(12):42-4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目的论和社会发展动力论有机统一起来。在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和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合力。“五位一体”的各部分并非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各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共同形成一个合力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姚海鹰 《学术论坛》2007,3(2):17-20
江泽民的社会科学观,包括了对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有关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江泽民的社会科学观深刻揭示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也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与自然科学不同,哲学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实践为对象,以总结人类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规律为宗旨。因此,哲学社会科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因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就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就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滋养,就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