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藏族当代诗人贡卜扎西诗歌写作的抒情艺术。认为它以抒情为生命,具有抒情的主观性,并艺术地化物为情,化理为情,使之成为诗人感情燃烧的、特有的、精美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诗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绘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来营造空间形象,诉诸视觉,在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中偏重于再现;以再现客观事物为基本手段。而诗歌是以语言为媒介,它在时间流逝中创造一种诉诸听觉、诉诸想象的形象,在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中它偏重于表现。它空灵、自由同时又缺乏绘画能直接诉诸视觉的逼真感。让诗歌抽象普遍性与形象具体性统一,使它兼有绘画的长处,这是历代诗人努力追求的目标。其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使诗歌这种表现艺术具备了某种再现因素。作为诗歌的主要种类的抒情诗,必须在对象中表现自己,用实在的情境提供…  相似文献   

3.
升华与陷落     
文学精神就是一种"自我诗性的超越精神"。诗就是文学的魂。诗人参与当代生活不见得只有形而上的赞美,也可以以纠正的方式帮助全民进行文化反思,这是当代诗人需要担当的道义和责任。大庆理应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重镇,甚至以此进入中国新诗的当代史。大庆诗人的诗作,放在整个中国诗坛的大背景下观察,至少还没有出现能够产生广泛共鸣、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大作品。大庆诗歌按时段归纳,场面盛大、偶有高度、未见辉煌是过去时;散兵游勇,单打独斗,自我发烧,时有亮点、新人不多、后劲乏力,相互影响不够是现在时。  相似文献   

4.
“九叶”诗派的艺术个性刘静一九四七年七月,中国诗坛上出现了曹辛之(杭约赫)等人主办的以探讨现代诗艺美为宗旨的纯诗歌刊物《诗创造》。它一诞生,就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觉意识,寻找新诗现代化的新途径。围绕这一刊物,上海崛起了一群年轻诗人。后因共同出版《“九...  相似文献   

5.
诗歌和外在世界的关系,这是评价诗歌的重要角度,也是确定诗歌格调高低的主要尺度。把握这种关系的是诗人,对这种关系的不同处理体现出诗人不同的艺术姿态,而这种姿态对于诗歌的艺术效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诗歌的精神向度主要取决于诗人对诗歌与世界的关系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诗歌历史考察,诗人在处理诗歌与世界的关系时,一般主要有四种姿态:对话、介入、逃避、消解,对这些姿态的基本内涵和艺术效用进行比较细致的探讨,对于我们了解当下诗歌的现状和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李成希谈到徐志摩的诗歌,人们一开始就认定它是在西方尤其是英美浪漫派诗人影响之下创作而成的。与徐志摩同时代的人常把他比作雪莱;卞之琳说徐志摩没有超过19世纪浪漫派的一步①;梁实秋也曾说过,徐志摩的诗“在艺术上大半是模仿近代英国诗,有...  相似文献   

7.
李金发是有意识地把法国象征派诗歌引进到中国来的第一个诗人,因此被认为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创者,这时他年仅20多岁。李金发出生在广东梅县,青年时留学法国,研究过雕塑和诗歌,到过德国和意大利。1920年开始学写诗歌。他的大部分诗歌是在国外写的,其诗风深受魏尔仑和波特莱尔的熏陶,人们之所以称他为中国第一个象征诗人,主要在于他的审美追求基本上和波特莱尔等法国象征派诗人是一致的,这就是说,在思想倾向上主要抒发与现实对立的、非理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苦闷与要求。在艺术手法上,是较全面地对法国象征派艺术的移植,强调…  相似文献   

8.
雅与俗这一对美学范畴是五四时期中国诗歌新旧论争的一个重要议题。新旧诗人围绕诗歌的风格取向、诗人的写作姿态以及读者的接受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抗辩。当新诗人群体以平民代言人的姿态,高举以白话代替文言、以自由体代替格律体的大旗,对中国诗歌的崇雅传统进行批判和解构时,旧诗人群体则以抗辩的立场不断对其进行反拨和纠偏。与此同时,新诗人群体内部也在不断调适和修正自身的新诗立场与写作姿态。五四时期新旧诗人围绕中国诗歌的雅俗问题进行的论争,不仅成为中国新诗品格建构与重构的动力之源,同时也推进了旧体诗词的现代转型,为当下中国诗歌创作在新旧雅俗之间寻求艺术平衡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诗歌走过一条由“政治附属物”而“回到人自身”,再由“回到人自身”而“回到诗本身”的发展道路。当诗歌被当作政治工具时,它失去了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回到人自身,是诗歌对其作为政治工具的反动,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诗歌自身的特点,表现出诗人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激情。但“回到人自身”,只是揭示了诗歌描写的题材内容,部分地反映出诗歌的本质内涵,并且这种反映是模糊不确定的。诗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诗歌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由  相似文献   

10.
近年诗歌的民生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国诗歌出现了一种关心社会转型时期民生问题的写作倾向,它通过呈现被忽略的社会问题表现人与现代的紧张关系,展示现代性寻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些诗歌的出现,反映了文化阶层和文化生产方式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艺术的双重关怀。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作为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是:一、诗人的使命感。诗歌是精神的弘扬,是诗人自在的心动,自主自觉的担当。写诗会使诗人的人格更加真实,襟怀更加坦荡,情感更加细腻和包容。二、诗歌创作的触机。诗人不要强迫自己的生活,诗歌的质朴和诡谲、质感和闪电一样的速度,常常会使等待它的人躲之不及,那就到了诗人捕捉灵感的时候。三、诗歌的审美体验。诗歌首先会令人感到奇妙,它的浸润之力和关幻,提升人的灵秀和愉悦感是无可匹敌的。真正的美是活着的,是那些至少可以活几辈子的东西,诗歌是干净的东西,生活中有许多简单而美好的东西、复杂而深邃的东西,也是那么美好。四、诗歌的风格。诗歌是洗练的水晶,涉及它的文字都应该保持洗练的风格。诗歌的文字应该更加简约明了。  相似文献   

12.
"新月"诗人也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重要实践者.他们的现代诗实践,在追求艺术规范的闻一多的<死水>集有所表现,如它所包含的现代诗的精神的经验;在以诗歌体制实验著称的朱湘<石门集>中,也有重要的反映,<石门集>中甚至出现了典型的现代诗.这两个"新月"派的经典诗集的现代主义诗歌实践,反映了浪漫的"新月"诗人现代主义诗歌艺术实践的重要品质.  相似文献   

13.
论戴望舒诗歌的意象艺术王泽龙湖北荆州师范专科学校戴望舒对中西诗歌艺术交融的探索,在中国现代主义诗人中是卓有成就的一个。最能体现他在沟通中西诗艺方面探索成绩的,我认为是他在意象艺术方面的实践。戴望舒与现代派大多数诗人一样,当时对勃兴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美...  相似文献   

14.
由于重复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强烈的表现性符合诗人的情感律动和诗歌抒情表意的特征,因此,重复在诗歌创作中的高频率出现和妇熟自如的表现风格,几乎使之成为诗歌艺术的专利性标记,小说等其他艺术门类在这方面望尘莫及。然而,细读鲁迅的小说,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中重复手法的广泛存在和频频出现,甚至超过了他的散文诗集《野草》①。在小说中,重复除了具有上述诗歌艺术中的审美功能之外,还在叙述艺术中大显身手,发挥着更广泛、更奇异的审美作用。显然,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艺术表现现象,理解和掌握它,无疑会对鲁讯的小说艺术乃至…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理论著作《诗论零札》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派诗歌的核心,是情绪二字。诗的内容是表现诗人的情绪,诗的外在形式也决定于情绪,诗歌中意象的罗列也是以文字来表现的情绪的。情绪在现代艺术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诗人的世界观,也是诗人的创作追求.中国现代派诗人在作品中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一方面亲近自然,一方面躲进个人的情感世界,在个人的爱情世界中自我麻醉,寻找慰藉。这一派诗人的作品既有很强的感染力,更易对人们的情感进行熏陶。如何正视作品中的消极情绪,把握作品中的自我情感的宣泄,因此,在这类作品中的情感教育显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吕周聚 《齐鲁学刊》2004,(6):98-101
先锋诗歌历来被视为与正统诗歌相对的整体而存在,人们只看到了它与正统诗歌的对立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差异。实际上,先锋诗歌的诗歌观念、诗人角色及艺术表现形式都处于不断的分化与转型之中,这种分化与转型既显示出先锋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揭示出"文随代变"的艺术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歌中的一组特殊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清代,号称集十成。前代诗歌的各种体裁、风格、艺术技力等等,都在清代诗歌中得到了传承,又被清代诗歌进一步发扬光大,做了各种形式的岁展、变化和更新,意象创造亦然。清代诗歌常用的意象,除了大部分是以前代诗歌继承来的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意象却是清代诗人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独立创造,并经过广泛的创作实践而形成的,甚至有的还只限于在清代使用。(-)日十月一明明清改朝换代,给清代诗人带来了莫大的震撼和悲伤。出于抒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的需要,他们在诗歌中经常要涉及明、清两个王朝。由于清朝民族统治…  相似文献   

18.
继建安、正始之后,西晋诗坛群英荟萃,创作兴盛。西晋诗歌在题材内容的多样性、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语言词采的锤炼上对建安诗歌既有继承,亦多有突破,它一方面继承了建安诗歌以“气”胜的美学精神,另一方面又开拓了以“韵”胜的美学境界。西晋群才虽然“力柔于建安”,但在以“清”为主要标志的美学追求上却超过了建安诸贤,江东诸谢的“高韵”,实由西晋诗人开之。对西晋诗人、诗歌的总体评价,刘勰、钟嵘、元好问、叶燮、郑振铎、王钟陵诸人比较客观允当,但作为高校文科教材、影响甚大的中国社科院编《中国文学史》及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则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21,(2):97-106
《国朝山左诗钞》是一部收录清朝山东诗人的地方性诗歌总集,编写者为德州卢氏家族十二世孙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在艺术建构与诗史建构上均有独到之处。在艺术建构上,卢见曾以“钞而非选”作为原则,具有回避诗歌流派相竞、退出文艺审美之争的意味,彰显了编写者书写清初易代至康乾盛世山东诗史的艺术建构理想。本文以《国朝山左诗钞》的诗史建构为中心,首先对作者身份与诗歌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对科第、家族、师承、诗歌流派、时代书写五个角度的梳理,分析《国朝山左诗钞》以社会性复现为中心的艺术建构;其次对《国朝山左诗钞》总体选诗原则及其收录过程中的优先性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国朝山左诗钞》在选择诗人的原则上,重于存人而非存诗;在选择诗作的原则上,重于事义而轻文辞;在判明诗人等第的原则上,使用“史、人、文、典”作为评价标准,并通过为诗人分等、依序按量收录诗歌的方法,确立了山东诗史的秩序之纲。通过《国朝山左诗钞》的编撰,卢见曾提出了以“建立诗史”为中心的新的选学标准,替代了以诗论、艺术论的旗帜作为诗选学标准的方式,彰显了自己的艺术评价建构体系。这背后隐含着编者对以诗选学为战场展开的艺术论争的不满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平衡”:“九叶诗派”的美学追求邹水旺“九叶诗派”是在我国四十年代形成并臻于成熟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它是现代派诗歌艺术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结合,又被称为新现代派。“九叶诗派”的诗人兼理论家袁可嘉在《(九叶集)序》中谈到“九叶诗派”的形成和艺术特征,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