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视界中的自由与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脉络中,自由与平等历来被人们所关注。近代西方思想家认为,人们只要得到自由,就获得了同样平等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无疑是重视自由的,但在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完全不同于一切旧自由平等观论者,认为自由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自由,如果没有物质条件的平等,自由权利就是一纸空文。同时,他们也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消灭了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但也并不是“自由”、“平等”的天然王国。  相似文献   

2.
西方伦理学界对自由概念的探讨久久不衰.马克思主义哲学洞悉了西方现代自由观的困境,即康德式的个人自由无法融入政治伦理社会的构建.虽然黑格尔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将德性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经济学构建成社会伦理学的传统,将个人自由赋予社会伦理学背景,但他将个人自由建立在维护私有制基础上的做法使人类的创造变成了对财富的追求.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入手通过对私有制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不平等,从而为社会主义自由思想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自由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价值理念,以儒学为特征的中国文化传统是与自由无涉的,甚至是相悖的。实际上这种先入为见的判断是有西方中心主义嫌疑的,也是由于宋明理学及其以后的负面影响所致。其实,在儒学的发源时期———先秦儒学中所蕴涵的精神、道德和政治的自由风范,是值得我们重新挖掘和继承的优秀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思想史上,自由主义的衍伸可以分成两个传统。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种传统都未能在实践中避免走向极权、专制与霸权。因此,关于自由或自由主义,就成了一个值得重新省视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自由主义理论面临着各种难堪或悖论、矛盾或冲突,它自身就存在着理论的软肋。比如:关于自由和必然;自由与强制;自由与责任;个人主义;自由与平等;……。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75-181
近代西方法学倡导自由平等博爱之际,受主客观条件限制,难以思量和顾及两性在实现平等时存在的落差。自由女性主义法学铺陈出主流平等观存在的性别盲视缺陷,通过主张女性也属于"个体"概念中的一部分和矫正带有性别歧视的法律这两个重要的实现途径。自由女性主义法学的平等观改善了女性的参政权、就业权、教育权、夫妻身份权和监护权;但难免存在由于过于强调两性相似面和形式平等而导致忽视两性差异和忽视实质平等的缺漏。在我国女性法律地位仍低落不高、性别就业歧视仍盛行不减的当今,自由女性主义平等观之得失无疑可以成为纠偏之良鉴。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中心概念之一,而近代以来的自由概念又是与共同体观念分不开的.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认为,只有在自由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自由.卢梭的自由观是共同体主义的自由观,强调在平等的共同体中实现自由.但是,个人自由并非等同于自由的共同体.能够真正实现卢梭式的共同体自由和个人自由的高度统一的,从最好的意义上看,只能是直接民主制.尽管如此,卢梭对共同体自由的强调,不仅启发了康德和黑格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重新开启了一个共同体的哲学发挥作用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把从法国传来的自由、平等、博爱写在作为革命纲领的《军政府宣言》中,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革命创举,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走上了“西方的道路”。孙中山的自由观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即从强调“国民自由”开始,中经否定军人、官吏、党员的自由平等权利,最后转到“要大家牺牲自由”,去争取“国家自由”。否定党员在党纪国法范围内所应享有的自由平等权利,既挫伤了党员的革命积极性,又导致了党的分裂。争取“国家自由”虽然具有正当性,但把国家自由与人民自由对立起来却造成了严重后果。自由需要宪政制度来支撑。孙中山认同宪政,但因强调为国家争自由和自由“要附属于民权”,结果在中国出现的并不是西方式的宪政,而是东方式的威权统治。  相似文献   

8.
储昭华 《学术界》2004,(4):149-155
本文对伯林"两种自由"理论的真正涵义、所产生的误读及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两种自由"并非平行并列的种类之分,而是自由概念的逻辑层次之别;二者不是相互对峙,而是相互统一的源流关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同样具有自由精神,但作为一种"道化"的自由,其根本缺陷不在于缺少某种类型的自由或自由的某一部分,而是难以开出权利之果.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强调自由、平等、正义、公道等价值的重要性,不仅要争取和扩大传统自由民主主义在政治上的成果,而且要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剥削、贫困、失业等。受此西方思潮的影响,主要是中国的自由知识分子也日益具有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据此,文章主要以《观察》杂志为视角,分析了1940年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者的理论特征及其内在缺陷,以及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此种思潮所必然面临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0.
宪政关注自由,民主倾向平等.问题在于:内蕴不同价值取向的宪政与民主是否割裂了自由与平等之间的价值关联?从两者发源的理念分析,古代自然法与契约论传统确立了对自由与平等价值的超验信奉;从两者经典作家的文本分析,洛克与卢梭都不否认自由与平等价值的内在统一;从两者政治实践的层面分析,雅典的民主实践与英国<大宪章>的历史演进都勘验了自由与平等价值的内在关联.人们之所以将宪政与民主所蕴含的自由与平等价值予以对立,根源在于自由或平等"一元论式"价值观的作祟.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2015,(3)
两种自由的观念发端于西方政治文化的两个传统:洛克传统与卢梭传统。这两种传统直接影响到新自由主义与传统自由主义关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争论,最终落定在当代关于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之争中,这构成了两种自由发展的思想线索,有助于我们厘清西方政治思想史重在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构建当代社会价值体系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为主要资源。在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时要有所侧重,在政治价值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方向,坚持平等原则;在文化价值方面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继承和谐精神;在经济价值方面要以西方现代文化为参照,借鉴其中的自由观念。  相似文献   

13.
郑伟 《兰州学刊》2005,(6):47-49
卢梭认为,人的自由包括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三种形态.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就表现为由自然自由到社会自由再到道德自由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三种自由中,他更强调个人的道德自由,这使得他的政治哲学最终走向了道德理想主义和政治乌托邦.  相似文献   

14.
优先性:自由与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和平等的冲突问题是政治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新自由主义采用优先性原则来解决二者的冲突。但优先性并不是绝对的。优先性的实质是对平等价值独立性的质疑。西方的形而上学、道德权利观念和纯粹程序性原则为平等的独立性提供了理论证明。  相似文献   

15.
西方理论认为意志自由是劳动力商品自由交易的前提,交易主体平等是劳动力商品自由交易的保证,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是衡量劳动力商品自由交易的两个维度。西方理论对劳动力自由交易的分析是基于维护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而不是劳动者的利益的理论。如果站在维护劳动者的立场上,基于西方理论的分析能得出规范劳动力市场行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提高劳动者的自身能力、对强势的资方予以强制等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17-18世纪由于欧洲社会转型对文化的需求,他们在文化发现中找到了中国文化,并引入欧洲,到18世纪形成“中国热”。这“中国热”是欧洲文化需要同中国文化的特别是人文文化特点和先进性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结合,是欧文化创新之始;中国文化对当时欧洲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和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在:1.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为启蒙运动思想家提供思想资料,形成他们理性的批判旗帜;2.中国古代的伦理政治为启蒙思想家的开明专制主义理论提供例证和榜样;3.中国古代政治的民主性和国家治理的经验给予启蒙思想家以启迪,提供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思想参考;4.儒家的仁爱思想为启蒙思想家提供借鉴和理论根据,促进了他们关于博爱观念的形成。可以说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西方经济自由主义推崇自由的实质在于主张对自由进行平等分配,但是其将自由与平等割裂,认为存在独立于平等的经济自由权利,甚至可以为了自由牺牲平等,造成了二者的虚假对立。德沃金反对将自由与平等视为相互独立的传统观念,认为应该区分禀赋与志向,真正的平等要求在禀赋方面做到平等,同时尊重人们的志向,即“钝于禀赋、敏于志向”。经济自由主义只要求平等的自由,而任由禀赋影响人们的命运,这种“敏于禀赋”的主张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自由的意义在于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政府有义务平等关切每人是否过上美好生活;平等不能靠机械平分财富来实现,必须赋予人们充分的经济自由才能实现资源平等。可见,自由与平等并不冲突,自由是平等的本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化过程中的自由与平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在全球化背景下 ,自由与平等这一对范畴在个人、阶级、民族国家等各层面的新的矛盾对抗形式 ,强调当前的全球化无法克服自由与平等的对立 ,只有坚持全球化的共产主义 ,才能真正实现自由与平等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儒学与两种自由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由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基本理念。儒学传统与自由观念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政治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争论的焦点之一。“五四”时期自由主义者凸现自由与儒学的紧张性,强调对儒学钢常伦理的批判是建构自由观念的前提,因而对儒学传统采取坚硬的否定态度。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一般而言,虽不拒斥自由的精神理念,但其文化领域的强势卫道立场,使儒学传统与自由观念也难以兼容。不过,20世纪后半叶一种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在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中出现了一些人物,他们致力于寻求儒学传统与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其实也就是自由主义话语的形成,也即西方语境中的"个人"和"自由"转移成汉语语境的言说和表述.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建构深受两大话语的影响一是西方自由主义话语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有关人及其国家民族话语的影响."自由"在汉语语境中最大的衍生就是把在西方本属于与"自由"对立的社会、群体、国家等内涵包容到自由之中来,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在自由的主题上始终是在"个人自由"与"国家民族自由"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中国,个人主义具有否定性,它的作用主要是工具,个人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具有终极性.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一方面认同西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同国家主义,强调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优先原则与最高原则.在现代中国,"自由"绝不仅仅限于自由主义作为思想和政治的派别,同时还是一个精神范畴,正是在精神的意义上,许多反自由主义的思想派别和政党事实了奉行了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