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围绕着对相关民生评价指标的讨论,就评估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建设民生型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结合对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揭示了要确立民生型政府执政理念,就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社会机制和解决民生具体问题,以及提供相应的制度性保障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折射的是我们党逐渐形成了符合执政规律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共建共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折射的是我们党逐渐形成了符合执政规律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共建共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执政理念是一个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与定位,执政能力建设在不同理念指导下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结果.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小康任务,都迫切要求我们党适应形势进行执政理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党的执政理念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执政理念是一个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与定位,执政能力建设在不同理念指导下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结果。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小康任务,都迫切要求我们党适应形势进行执政理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党的执政理念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的民生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型政府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基本功能和定位.在当今"改善民生"越来越成为最热的关键词语境中,人民政府应实现由"官本位"政府向"民本位"政府的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由"对上负责"向"对上、对下负责"一致性的转变,由GDP政绩指标向包括改善民生在内的政绩指标的转变,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上"的民生理念,将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保障民生和改善民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民生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核心的执政理念,因为这一理念清楚的表明了我党的价值取向。坚持以民生为本深刻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理念,科学发展的理念,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理念,忧患意识和执政安全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在他领导下,一个在"文革"泥潭中苦苦煎熬的民族开始走向复兴和崛起之路。邓小平的执政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是与其科学的执政理念有内在关联的。邓小平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有体系,而且具有严密的结构。 从体系结构上看,邓小平的执政理念包含有三个层面。最深层的就是执政哲学原则,它是邓小平对执政实践经验、对19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他亲历的十年"文革"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成熟的执政党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有着科学的执政理念。判断一种执政理念的科学性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其一,必须符合执政的一般规律;其二,必须代表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愿,体现为他们的根本利益服务;其三,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和特点;其四,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理念。如立党为公,执正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为人本等。第二个层次,党的基本理念,如党执政的目标和原则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三个层次,党的应用理念,如党的政治理念、经济理念、文化理念等,是党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理念在各个方面的具体展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的执政理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体现了执政的规律和时代要求,从而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实践路径,探讨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反映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中的实践要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前苏联解体看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好民生问题,历史的教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通过对前苏联解体的历史事实的分析,认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执政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情系民生和勤政廉政的辩证关系。情系民生是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勤政廉政建设效果;勤政廉政是党执政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促进民生事业健康发展;两者相辅相存,共同作用,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华北人民政府为中共建立正式正规政权及施政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华北人民政府在创建新的政治格局、稳定社会秩序、新的法制建设、恢复经济以及支援战争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甚至还顾及了文教卫生诸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在把促进社会和谐列入本次大会的主题的同时,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新的任务,报告特别论述和提出了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产生与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赋予了社会建设丰富的内涵,同时指出了建设的重点,其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法治国家离不开法治公民,法治公民离不开法治意识,而正确的法治意识当以正确的法定权利观为前提和基础。因此,法治公民当从端正法定权利观始。  相似文献   

16.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也是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坚定信念的有力体现。该文从历史的视野提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历史对执政党的必然要求,并用大量的史实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并把改善民生作为党和国家永恒的奋斗目标,作为执政之基,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17.
人性尊严:作为民生之本的宪法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尊严、不羞辱是人性尊严的具体体现,人性尊严是宪法权利的基本内核。民生之本首先在于人应该有尊严地生活、工作。没有尊严便谈不上民生。我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必然要求我们的宪法应当给予人性尊严以应有的基础性地位,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际人权公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在辽宁全面振兴中,转变政府职能,以振兴民生事业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联合会和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后期提出的一种政权建设构想。中国人民解放联合会虽然不称“政府”,但其性质却是“各解放区的联合政权机关”;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虽然具有对抗蒋记国民大会的政治考虑,但其主要任务却是成立中国人民解放联合会。二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一种典型的内容与形式或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七大”前后对此进行了认真筹备,后因时局变化而中止,但其历史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