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据清初吴伟业所著《绥寇纪略》和《明史》等书记载: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三百多年来,史学界虽有一些不同的争议,但这种说法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一九五五年,通城县人民政府根据政务院和省政府的指示,在离县城二华里的九宫山北原李自成墓址上重修了李自成之墓。郭沫若同志和王任重同志亲自为墓碑题了词。墓成后,有位通山县的同志向《历史教学》编辑部提出了质疑。该刊在请专家作问题解答时,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次年,郭老发了一个声明,宣布注销他的题词。一九六四年,《历史研究》又发表了专文,进一步论证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从此,李自成死于通山说占了上风,而通城说便“埋名隐姓”了。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十月下旬,在湖北通山县举行了“关于李自成归宿问题学术讨论会”,出席明史专家及研究者数十人。经过数日充分讨论,锤定李白成死于九宫山北麓牛迹岭毫无疑问,而在湖南石门出家说纯系附会,毫无直接史料依据。我在讨论会上两次即席发言,得到与会专家学者首肯。现将两次发言要点加以补充,撰成此文,就教于关心此一问题的专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3.
1644年李自成推翻崇祯明王朝,建立大顺国,年号永昌。同年四月,满清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联合明总兵吴三桂击败李自成。顺治三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神秘失踪。通过文献分析,李自成九宫山兵败后逃逸,继而禅隐至古辰州府治平乡天罗山,继续反清复国的斗争。多次实地考察,结果表明:天罗山寺院系大顺国最后的指挥中心,戚六六和尚极有可能系大顺皇帝李自成,周边的山溪、峡谷和溶洞建立了大顺国的关隘哨卡,其携来的宝藏可能匿藏在附近溶洞。至于天罗山与其古城堡、庄园、溶洞、关卡隘口的关系及宝藏的最后下落,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甲申岁弋闯志》辨伪 在湖北通山九宫山“闯王陵”“李自成生平陈列室”内,有一件颇引人注目的展品,名曰《甲申岁弋闯志》。此志并《通山县志》、《程氏宗谱》、《九宫山志》及马镫之类,被视为李自成“殉难于此”的有力证据。展品原件墨书抄本,除标题“甲申岁弋闯志”外,正文十二行,约三百六十余字,末署“顺治二年乙酉腊万年掘录”;“民国元年仲秋八世孙麟安移录”。万年为何人?待考;民国元年为一九一二年,上距顺治二年(1645)已二百六十八年。易言之,此志是二百六十八年后的一个传抄本,整整相隔有清“享祚”的一个朝代,它把李自成死难于  相似文献   

5.
新语丝     
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是明末农民战争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但是大顺军在北京仅仅四十三天便被迫撤离,李自成本人也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遇难。光辉的顶点,失败的起点,留给后人的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导致大顺军退出北京的原因在哪里?那就是战略错误和人心向背的变化这最基本的两条。  相似文献   

6.
这是探讨本历史问题之第五篇拙文.通过前四篇的论列,可知乙酉年春夏间李自成在湖北的迅速败亡,并不是不可思议的飞来奇祸,它有远因,亦有近因;有主观原因,亦有客观原因;它和一年后张献忠四川凤凰山之死一样,在偶然性的背后深隐着必然性,是历史的逻辑与逻辑的历史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均已在前面四篇中取次阐明,现在剩下的便是对九宫山牺牲与所谓“夹山为僧”两个不同结局的辨证.  相似文献   

7.
通山县高湖公社高湖大队民办教师朱型淼(现为李自成墓管理所工作人员),最近向当地政府献出《甲申岁戈闯志》。该志所记再一次证明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确系牺牲在湖北省通山县高湖公社九宫山下。  相似文献   

8.
“九宫山说”缺乏诚证,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自说非确凿可信的状况下,“九宫山说”的某些学者应当允许他说争鸣。“夹山说”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尤其80年代以来,发现了一系列的文物证据,其中有些文物很具实证力度,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九宫山”和“夹山”二说在弄清李自成归宿问题上,目标是一致的,双方应营造和谐、团结的研究氛围,以求健康推进这一学术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三、李自成死于通山之铁证 关于李自成是否死于通山九宫山的问题,必须由可信的史料证明。史料之所以较有价值,有力量,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一、当时和当地人所留下的文字史料。 二、虽非当地人,但有可能知道实情的当时人所留下的文字史料。 三、虽然不是当时人,但时代相距较近,有可能知道实情的人留下的文字史料。 四、有两种以上文字史料,出自不同来源,可以互证,而非孤证,也绝非展转抄袭。 五、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0.
四 李自成牺牲前后大顺军两大集团军的动向 李自成在通山九宫山区牺牲了。当其陷身绝境时,李过、高一功、刘体纯、郝摇旗等大顺军百战之雄都在哪里?为什么不来援救自己的领袖?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及其它有关问题,就得弄清这一时期整个大顺军的动向。自从清军对陕西钳形攻势大举发动后,大顺军基本上便被分隔为李自成率领的关中主力集团军和李过、高一功率领的陕北集团军。随着大顺军抗清战争的一再失利,这两个集团军彼此之间的距离愈拉愈远,终至各不相顾。直到李白成牺牲后,阿济格率领着八旗兵北归,这才又有了重新互相靠拢的机会。 先说由李自成亲自率领从西安撤退,停内乡、邓州,溃败于武昌、富池口等处的原主力集团军。  相似文献   

11.
自新华社记者和中央电视台报导了熊越群同志写的《李自成隐居夹山的探讨》一文的内容以来,关于李自成死于何地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史学界和广大群众的注目.但我读了《湖南日报》从七月廿二日起连载的该文,又看了《湘潭大学学报》1981年3期发表的韩长耕等同志写的《李自成死地、终年问题考》,以及《求索》1981年3期发表的石珍等同志写的《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说新证》以后,却认为他们所谓的李自成于1652年退隐湖南石门夹山为僧的说法,史实根据不足,乃是在旧日封建文人附会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臆测.  相似文献   

12.
三百多年来,关于李自成的结局,仅就出家当和尚一说而言,便有所谓五台山为僧、鲁山为僧、武当山为僧、夹山为僧等等传闻异词。近两年来,在笔者的故乡湖南,李自成即石门夹山寺奉天玉和尚之说更是沸沸扬扬。难道这位共工式的农民起义英雄,真个没有牺牲于阶级敌人之手,却是“铁衣着尽着僧衣”了?!为澄清历史,匡正是非,笔者曾发表了拙作《李自成败亡及余部由降清到联明新探》(见一九八二年《武汉师范学院学报》第一、二期。以下简称《新探》)。于是,韩长耕、向祥海同志在《求索》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上撰文称:“当前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死于通山(按:指李自成)是否可信。我们的观点明确,是持怀  相似文献   

13.
由湖北省社联、湖北省文化厅、湖北大学、湖北通山县政府联合发起的《李自成归宿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通山县凤池山庄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明清史专家、学者及新闻出版界代表共七十余人。著名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湖北省文联主席姚雪垠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两次发言。姚老说:“李白成走死通山确实有据”,“王船山的《永历实录》所载,是可信的材料”。“李自成是壮烈牺牲还是遁入空门,对这  相似文献   

14.
<正> 继明清正史和本世纪五十年代王如江、李文治、金毓黻、童书业、陈登原等人之后,顾城、丘信、童恩翼、张国光、卞悟等同志又发表文章,坚持并发挥了“李自成奔死九宫山说”.对此,笔者不能不有一系列相应的评论和商榷.近几年来,“九宫山说者”在他们的著述中也是有一定成绩的,如他们比较广泛地涉猎了明末清初的有关史料,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作了一些有益的考证;对于“夹山说者”的某些局部的、枝节的批评亦非无理由.平心而论,从微观角度讲,在治史的基本功方面,他们是具有“考据派”的传统的可取之处的,即他们能够致力于史料的涉猎.然  相似文献   

15.
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顺军攻克北京,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朱明王朝,明末农民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大顺军占领北京仅有四十天就被迫撤出,又由山西退居陕西,第二年又退到湖北,起义军力量遭到削弱,李自成也因地主武装的猝击而死亡。  相似文献   

16.
明末农民大起义的著名领袖李自成,以西北边墙驿卒,不堪饥苦煎熬,揭竿而起,百折不挠,奋战十六个寒暑,终于打进北京城,做了大顺永昌皇帝.一场旧式农民战争的领袖,有此辉煌业绩,的确是“叹为观止”了.然而,胜利的果实得来千辛万难,失去却像泼瓢水似的容易,时光的流驶仅仅只有一年,便兵败身亡,落了个满洲贵族入主中夏的悲剧结局.这一段极富于戏剧性变化的历史,吸引了不同时代、阶级的众多史家瞩目.从旧时代的正史、野史到今日的专著、论文,见智见仁,莫衷一是.光绪庚子本《九宫山志》,曾对李自  相似文献   

17.
《李自成》这部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空前的汪洋浩瀚的巨著。当你初读的时候,觉得量这么大,何时才能读完。但一开始读,即觉得非读下去不可,它有令你不忍释手的艺术魔力。读完后,真是思绪潮涌,感慨万千,想写点东西,但又不知从何处下笔。想来想去,只有谈三个问题,漫谈而已,说不上什么研究。所谓三个问题,即一,关于李自成的历史评价,二,《李自成》与《三国演义》,三、慧梅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七年底,我在中山大学科学讨论会上,曾提出《试论李自成思想》一文,对姚雪垠同志的观点进行商榷。会上黄彦同志表示不同意我的看法。为了进一步开展讨论,广东《学术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发表了我的文章,并同时登载了黄彦同志《对<试论李自成思想>一文的商榷》,对我提出批评。黄彦同志的异议对我有很大启发,但其中有些观点我仍然不敢苟同。本文再谈谈我的看法,以供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自成农民军何时占领河南全省?现在中小学通用教材历史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所附录的《明末农民战争大事年表》中说: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襄阳。河南全省及湖北大部地区归农民军控制”。 (第119页)。此种说法,还见于解放后以及近几年来的一些论著之中。  相似文献   

20.
姚雪垠是一位在语言民族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的作家。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版,显示了他在语言上长期执着追求所取得的成功。本文只准备讨论姚雪垠前期作品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其文学语言的演变特点。至于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后期作品在语言上的成就,则留待另文去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