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确立国有独资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的症结还是在’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上 ,若能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 ;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本运营职能分开 ;政企职责分开 ;国有资本的所有权同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 ;企业出资人是向企业注入资本的法人或自然人 ,国有独资企业的法人财产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10多年的进程表明,只有企业制度的创新才能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即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与其它市场主体一样,是拥有民事权利的主体,拥有独立的财产和产权.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是市场经济对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否则市场经济的活动就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无论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无不涉及到产权关系,而其核心,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只有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才能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做到既保障国有财产归属国家所有,又由企业独立经营,独立承担财产责任;既防止国家干预又要保证国家依法监督.如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展开,股份制的实施,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我国国有企业中正式引入委托一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3.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提高我国国有资产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分开,要求企业产权主体明确。而建立三级出资人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遏制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出资人缺位或越位现象,以及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行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要以资本为纽带,按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现产权管理,通过制度创新防止出资人越位或缺位,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4.
“两权分离”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流行的“两权分离”理论,割裂了所有权内涵的统一性,将经营权实际上等同于控制权,从而使“两权分离”实质上变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这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权利结构应由四要素即所有权、控制权、治理权和经营权所组成。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国有企业应按这一原则实施改革,既有利于经营者自主、灵活地开展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又能保证所有者对企业运营过程和绩效进行控制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仍然缺乏活力,其原因是政企分开没有彻底解决。政企不分的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合理,国营企业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和使用权都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独立生产经营自主权,市场机制不健全,单向法规对政府没约束力。实现政企分开,应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局,作为全民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机构,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企业有财产占有权、生产经营权、收益分配权和财产处置权,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健全市场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了实现国有资产独立化的必要性。认为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并没有真正解决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问题。只有实现所有权主体人格化,实现国有资产独立化,国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才能完全分离,所有制问题的改革才能深入彻底。国有资产独立化就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所有权的唯一代表,从而实现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同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分离。文章从五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实现国有资产独立化的客观必然性,并指出国有资产独立化的途径:一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政府机构相分离;二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体系的内部构造。最后,文章进一步指出,不仅需要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内部构造,而且还需要在外部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一地一策”的改革思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提出的重大历史命题。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大多同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相联系,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政企不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者都以国有资产管理的身份管理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由于把精力用到一些不该管的事情上,对一些该管的却反而没有管好,久拖不决。另一方面,党政不分,应由企业、群众团体办的事都归于党的部门、党组织的机构,人员有增无减,职能定位不清。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吹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号角,与国有企业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8.
我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末将公营事业民营化确定为所谓"国家政策",继而推动台湾公营事业民营化的法律制度完善与经营模式改革,旨在改善台湾公营事业的经营效率,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我国大陆1978年确定改革开放后,率先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其重点在于从传统的"国有国营"转变为"国有民营"、甚至"民有民营"的经营模式,国家职能开始与企业经营相分离,强调企业经营权的独立。尽管大陆一直避免使用"民营化"一词,但是国有企业的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实质上开启了民营化进程。民营化改革能够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经营效率低下的弊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效有序推进民营化改革,就必须完善现行的配套制度建设,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进一步开放公用事业的自由竞争。  相似文献   

9.
李晓刚 《理论界》2007,(6):254-25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国有企业行使的所有者管理职能与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渐分离。这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作为出资者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改革既缺乏清晰的理论指导,也缺乏成熟的制度化路径和实践经验,集中表现在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企业应当如何建立关系。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到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方式变革,其核心在于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距离化设计。以此,我国国资监管适宜引入"保持距离型"理论,主要原因是我国国资监管体制集中了作为企业治理与作为规制的"保持距离型"理论的场域实践。据此,现有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意味着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需形成全新的距离与关联性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宜制定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主体法律制度及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从放权让利转向机制转换,进入“攻坚”阶段。但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对政府的经济职能具有极大的依赖性,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必须以转变政府经济职能为前提。 改革之前,在高度集中的体制下,政府既是国有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又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还是微观企业的经营者,“集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为一身,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管理。改革以来情况有所改变,通过一面对企业放权让利,一面引入市场机制,政府逐步摆脱了经营者的地位和角色。然而,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过程中,政府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两大职能仍然混在一起。一方面,所有者固有的经济职能被弱化了,国有财产亏蚀受损,所有者反应麻痹,功能蜕化;另一方面,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对企业的干预和保护仍然太多,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能落  相似文献   

12.
对庞大的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在传统体制下,我们的国有资产管理是由政府系统来代行的,它通过部门和地区对全社会国有资产进行统筹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由一系列特殊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为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加速社会资金积累,迅速实现工业化起过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由政府来代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这种旧体制在实践中蕴含着深刻的矛盾,那就是,政府代行所有者职能,集所有权、行政权和经营权三权于一身。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还做运动员,这必然造成三重身份和三种职能的相互矛盾和错位。从而也使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出现如下问题: 一是引起所有权错位。由于国家作为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一、产权重组滞后问题 计划经济的一个根本特征是政企不分,企业成为政府附属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活跃的市场主体,无疑必须实行政企分离,政府还权于企业。但是仅仅还权于企业,或者说企业拥有了自主权,企业能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不仅必须拥有参与市场活动的自主权,而且必须具有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对自己的市场行为进行自我约束的机制。但在不变革国有企业现有产权制度的情况下,这是不能做到的。 目前我们所说的产权通常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决定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诸项权利。所有权是其中的核心,它决定着产权中的其它权利。政府还权于企业,使国有企业对  相似文献   

14.
<正> 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是指由于的所有权关系,直接参股的原因或者是有关条款的规定,政府能够对其直接或间接地施加支配性影响的所有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国有企业也称国营企业、公营企业、国家主办企业、公有企业、公共企业、国有公司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国有企业都是由国家投资或部分由国家投资兴建的经济实体,其收入主要靠通过出卖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来获得。 一、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职能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的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传统企业制度、近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在历史上递次出现,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同时并存、互为补充。传统企业制度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为基本特征,近代企业制度以两权一定程度的分离为基本特征,而现代企业制度则以两权的彻底分离为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种特例,满足其运行的条件是极为苛刻的。国有企业因其产权不可分割和无法转让,使所有者无法逃避风险损失,因而各国大都由政府直接经营。文章考察了国外国有企业多种多样的组织形态,指出:从本质上看,国有企业只是政府行政机关和民间企业之间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政府社会职能和企业经营职能的对立统一是其最基本的特征。随着政府职能和民间企业及民间自组织系统的发展变化,国有企业通过不断调整其同政府和民间企业之间的关系,调整其自身的资产结构和产权关系,调整其不同职能的搭配方式,来适应各国国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以及不同经济部门的需要。有鉴于此,中国的国有企业在现阶段应实行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相应调整其资产结构,使不同产业部门的国有企业能够接受不同程度的控制和不同方式的管理,以实现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卓昌伟政企分开一直被视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放权让利等一系列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之后,又最终定位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认为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政企分开的有效制度安排,可以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  相似文献   

17.
杨春平  姚俊 《学术论坛》2006,(11):106-109
通过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体系分析,引入“所有权与资产控制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思想,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权利缓冲的“隔离带”,防止行政权力对资本市场的垄断,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享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的实体。  相似文献   

18.
所谓国有企业股份化,就是在理顺同家和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的基础上,将国有企业现有财产进行估算定价,然后折合为若干股份,绝大部分由国家持有,另一部分以股票的形式向本企业职工和社会上其他法人、公民个人出售。今后新企业的建立,也都采用股份化形式,由国家、地方、社会上的企业法人、公民个人共同投资兴办。现就国有企业股份化问题谈谈笔者的浅见。当前,实行国有企业股份化,有利于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使企业的财产权摆脱国家行政权的束缚,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主体资格,享有独立财产所有权的法人。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本经营是指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及其代理人从价值形态经营管理国有资本、行使出资者所有权、控制和监督企业经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所进行的筹划与管理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国有资本经营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一方面,国有资本经营有利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健全行使,促使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另一方面,通过国有资本出资者所有权的运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从国有资本经营的理论来源看,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占居重要地位,构成了国有资本经营的理论基础。本文就此进行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分析与思考任莉企业产权是决定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所有权制约着经营权。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在生产资料归属问题上是明确的,但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上面,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却是模糊的。为了推进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必须抓住症结,战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