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萧红生命意识中的父亲情结与祖父情结问题 ,认为 :由憎父情感、恋父倾向矛盾交织而成的父亲情结 ,使得萧红在向男权社会猛烈抗争的同时 ,又从成年男性那里寻求父爱的补偿 ,而祖父情结则一方面强化了她的渴望心理 ,一方面又为其提供了理想之爱的标准、尺度 ;由此而成的女性意识与行为背离铸就了失败的女性萧红、成功的作家萧红、特异的“这一个”萧红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格发展重要因素的俄狄浦斯情结(亦即恋母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亦即恋父情结)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受其影响,欧美文坛涌现出大量探索人类情感和欲望的内省作品,成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高度艺术化的范例。当这一母题登上戏剧舞台时,必然成为纽结多种社会内容悲剧冲突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儿子与情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记述了劳伦斯早年的生活经历。在这本书里,男主人公保罗精神上与感情上的分裂倾向,完全符合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荻蒲斯情结”的症状,因而许多评论家与心理学家认为,这本小说为“俄荻蒲斯情结”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病例。但是,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个精神分析小说,它同时向人们展示了男主人公保罗的生活模式由于屈从于他人,(尤其是他的母亲,葛楚)甚至屈从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受到阻碍。正如劳伦斯所说:“这是英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的悲剧。”保罗的悲剧有他的历史原因,那就是“俄荻蒲斯情结”。弗洛伊德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论创作情结     
弗洛伊德指出的三种情结皆因性的压抑所造成 ,其实不仅是本能的需求 ,人的一切正常需求受到压抑都可能产生情结。只有作家、艺术家才能把情结纳入创作的范畴 ,他们在创作情结的作用下 ,自觉遵循艺术创作规律 ,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同时也升华了自己。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孩子们随着性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对“性”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一些少男少女还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恋父恋母情结,难以自拔。 16岁的张蕾生性内向,从不与班上男同学说话。她每天放学回家,总喜欢单独与父亲亲切交谈,帮父亲干活,尤其喜欢洗父亲的衣服。父女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每当此刻,如果母亲进来,张蕾就闷声不响,满脸不悦。母亲渐渐感到“味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与胡兰成离婚后,她找到了赖雅,一个美国剧作家。张爱玲的美国婚姻,从本质上讲,已经不是要寻找一种“爱”,而是要寻找一个“家”。在与赖雅结婚十二年里,张爱玲生活比较安定,但发表作品却不多。“弃女”“原型”导致了张爱玲对“根”的回溯和对“家园”的寻找,“恋父情结”阴影笼罩了她的两次婚姻。张爱玲的更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太“重情”,其小说创作展示了睿智而诗意般的女性世界,但在对待自己的感情时,却总是活在旧式的古典时代  相似文献   

7.
徐红 《理论界》2013,(5):136-138
鲁迅、老舍两位伟大的现代作家,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与他们积淀在内心的“父亲情结”密不可分,“父亲情结”贯穿他们的一生。鲁迅经历了缺失父爱,寻找父爱,为父亲向腐朽的父权制复仇,重构现代父子平等之爱这一过程,鲁迅寻找父爱的过程与他“立人”的思想一脉相承;老舍幼年失去父亲,但老舍有父爱的替代与补偿,父亲的伟大人格像一棵参天大树生长在他心里。深深地影响着老舍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刘忠洋 《学术界》2006,(3):142-145
父子冲突是东西方文学共同的母题,但在对父亲的情感处理上,西方较多地表现为“弑父”情结,东方则表现为“尊父”情结,中国儒家关于君臣父子伦理思想是代表。不同的情结产生于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致艾米莉的玫瑰花》中 ,艾米莉的一切怪异举止均源于她的潜意识中的恋父情结 ,本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逐一对艾米莉的行为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在《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中,法国当代哲学家吉莱斯·德勒兹与利克斯·瓜塔里认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人们心中的欲望源泉,又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因此,为了使人们能够挣脱资本主义,欲望本能需转向为欲望机器。通过精神分裂分析,他们提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才是“去俄狄浦斯化”的革命代理人,这与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造就自己掘墓人的思想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1.
白新欢 《晋阳学刊》2007,5(6):64-67
弗洛伊德的原始情境理论是一个理论上的建构,其核心便是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原始情境及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和线索。从弗洛伊德所建构的原始情境的具体内容看,原始情境所面对和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关于"性"满足的问题,其心理能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其所蕴含的力量原则是人类心理及人类文明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与张爱玲的《心经》分别塑造了洛丽塔和许小寒两位爱情"失落者"的形象,洛丽塔与继父亨伯特、许小寒与父亲许峰仪之间的不伦之恋都是弗洛伊德"厄勒克拉特"情结之体现,却揭示出两种语境中的"失落者"相似而又不同的宿命;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则可以格雷马斯矩阵进行分析。格雷马斯结构主义矩阵模型为框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相关学说为辅助,或可对二者的失落命运进行溯源,以一种文学视角探究一种伦理爱情观。  相似文献   

13.
俄狄甫斯情结与古典精神分析诸理论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狄甫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最能彰显其古典精神分析气质的概念,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了儿童的恋母情结,并以古希腊神话人物的命运为暗喻冠以俄狄甫斯情结之名。俄狄甫斯情结与古典精神分析领域的核心理论——性欲论、本能论、人格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儿童心理性欲发展必然性的产物,它的顺利解决将影响个体的性别认同及其对未来性对象的选择,因而对于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俄狄浦斯情结是儿童对父母的性欲望体验。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是人类心理和人类文明的源头活水。俄狄浦斯情结所面对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千古不变、万古常新的问题,俄狄浦斯情结所凝结的情感能量是人类文明的动力源泉,俄狄浦斯情结所蕴含的强力原则是人类心理及人类文明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集体记忆 与个体记忆一样,集体记忆是维系认同的关键。不过笔者认为,集体认同本质上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常有自我消解的可能。认同与其消解之间的对立造成了一种内部矛盾,亦即矛盾情结,它类似于弗洛伊德(Freud1930)所说的“文化中的不适”(Unbehagen in der Kultur)。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三立”情结,呈现出“立言”为“立功”服务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形成。毛泽东的“三立”情结对中国文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文艺的方针政策;二是自己的文艺作品和评论。“文艺从属于政治”,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三立”情结,则是形成这种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 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学派中有一派称为心理分析学派。这一学派起源于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种叫做心理分析的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在全世界开始流行是缓慢的。英国一位物理学家厄内斯特·琼斯博士(Dr.ErnestJones)在加拿大多伦多住过许多年,于1910年写了一篇文章《以俄迪甫斯情结解释哈姆雷特之谜》(The Oedipus Complex as An Explanation of Hamlet’s Mystery)。在美国,1912年弗雷德里克·克拉克·普莱斯考特(Frederic Clark Prescott)以心理分析学术语解释了“诗和梦”。这是应用心理学分析文学的开始。二十年代这一学派发展到了高潮。目前在美国心理分析的术语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心理分析的目的是要使人们明白自己有一些所谓“无意识的冲突”,然后采取防御的  相似文献   

18.
顾明栋将中国伦理中的"孝顺情结"视为"俄狄浦斯情结",对中国人的情感进行了西方理论的强制阐释。一方面,俄狄浦斯情结并不具有普遍性,弗洛伊德的理论学说本身存在疏漏之处。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很早形成了伦理和道德规范的系统,俄狄浦斯情结中表现的泛性论与此格格不入。顾明栋的强制阐释以西释中,支离了中国文学,剥夺了中国文学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关系,他既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完全否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纵观二者的关系,鲁迅早期尚不能识破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实质,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然而不久,通过翻译厨川白村的著作,对弗洛伊德便有了正确的认识,并进行了中肯的分析和批判。鲁迅具有伟大作家的现实主义精神,善于“拿来”外国的东西为我所用,他将弗洛伊德学说的若干合理因素提炼改造,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之中,服务于现实社会的斗争,发挥了极强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己做     
周毅 《快乐青春》2009,(2):74-75
大卫刚懂事的时候,就被父亲告知凡事要“自己做”。大卫哭着喊:“爸爸,我鞋带系不上了,快过来帮帮我!”父亲大声说:“孩子,这事你得自己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