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一文,载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以下简称《我见》)。我拜读之后,认为作者所列六点理由,都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定时代。一言以蔽之:就是说屈原不是爱国诗人罢了。其说不足取。持这种观点来否定屈原的,历来不乏其人,例如扬雄就认为屈原“遇不遇命也,何必自沉身哉”;班固就讽刺屈原“露才扬已”;颜之  相似文献   

2.
屈原爱国思想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原的爱国思想,贯彻在他的一生行状中,熔铸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是上古爱国者的典范,也是后世爱国者的楷模.他的爱国思想何以能逾越时代的界限,至今不减其光辉?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他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源头,打动了历代文人士子。这种"与日月争辉可也"的爱国精神的形成既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楚国特定区域与屈原王族血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术月刊》1963年第11期上,刊载了刘炳福同志“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一文。文章对司马迁政治思想研究中的一些非阶级观点的批判是正确的;指出司马迁“是一个地主阶级的思想家”,而不是什么超阶级的“人民的歌手”、“人民历史的开创者”,也是很对的。但是,在批判各种非阶级观点的同时,却有些把司马迁政治思想的评价简单化和绝对化了。这篇短文,不打算全面分析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只想就刘文所存在的问题方面,提出一些意见,请同志们批评。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范畴,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处于既统一、又分裂状态,诸侯国相对独立,加之"国"的概念混乱,它表现得就更加复杂了.概括地说,当时存在两种爱国思想:一种以爱历史上中国("天下"、"四海"、"九州")为内容,如商鞅说秦王变法谋求统一、孟子去齐求"天下之民举安",以及所有突破"父母之国"局限,以"天下为己任"者皆是,孔丘为其代表;一种以爱某一诸侯国为内容,如郑人弦高退秦师、申包胥哭秦廷而存楚皆是,屈原为其代表.这两种  相似文献   

6.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黄金并没有退出货币的历史舞台》的论文,就黄金与货币的关系问题,与李崇淮同志进行商榷.以后,李崇淮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又发表了《就当前货币形式答谭寿清同志》,同时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7期上,发表了《联系实际研究和运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一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我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纸币能否直接代表商品价值?2.马克思关于信用货币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信用货币能不能摆脱"货币由一种特殊商品来充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今年《学术研究》第一期刊登了袁伟时同志的《试评韩非的“法、术、势”》一文,这篇文章对韩非的法治理论完全采取否定的评价。作者认为“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并非韩非建立,而在韩非以前的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即“明确地将‘法、术、势’结合起来论述了”。特别是商鞅“更完整地阐明了这个理论”。作者也说他并不否认韩非对“法、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們讀了《跃进文学丛刊》第二期上周天同志的“典型——阶級性与个性辯証統一”和《学术月刊》一九五八年十月号上无宜同志的“反对阿Q典型研究中的修正主义”两篇文章。两位同志肯定了典型中的阶級性,并結合修正主义者提到的几个人物加以分析;这样就再次論証了一个道理:任何人物典型(即使有的比較复杂)必須遵循“阶級性与个性辯証统一”的原則去考察,才能給予正确評价,抹煞人物阶級性是不可能的。“阿Q”是修正主义者在典型問題上进攻的据点之一。两位同志在論文里都肯定了阿Q的农民身份,分析了他的性格,并且强調了作为农民阿Q所蘊蓄的“革命性”。这就駁斥了錢谷融、蔣孔阳等人企图  相似文献   

9.
读了《学术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刊登的王春瑜同志的《李自成、崇祯帝和议初探》一文后,觉得王同志能从很多人有意回避或无意忽略的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探讨,非常必要。只有走出旧的藩篱,开辟新的蹊径,从新的方面和新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繁荣学术研究,使学术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向前推进一步。对别人没有论述的问题作新的尝试,进行新的探讨,无前人成果可以借鉴,难免有偏颇和不足之处。现就王春瑜同志的文章提出两点不同意见,求教于王同志和其他读者。  相似文献   

10.
評价屈原思想,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颇感棘手的問題。从屈原所留下的全部作品来看,既反映了儒家、法家的思想,也反映了道家甚至是阴阳家的思想。所以,長久以来,学者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見解。如有人說屈原思想属于儒家,有人說屈原思想属于法家,也有人認为屈原兼具各家思想特点,不好以某一家冠之,甚至主張屈原思想  相似文献   

11.
宋泽同志在今年六月至九月这一段时间内,在"理论战线"和武汉的其他报刊上,一连发表了几篇关于论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和平衡问题的文章.对这些文章中的有些论点,过去我们已经谈过自己的一些意见.现在,我们想就国民经济计划平衡问题,进一步谈一些意见,和宋泽同志商榷.首先,关于国民经济计划平衡的任务问题.在国民经济计划平衡工作中,要不要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要求为依据?要不要以"高速度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客观要求为依据?在计划平衡工作中,究竟是在高速度中求平衡,让比例的选择,平衡的安排,去服从高速度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还是在平衡中  相似文献   

12.
在对鲁迅的全面研究中,关于鲁迅美学思想的研究,是最薄弱的一环。近年来,这方面的论著较前有了增加,人们对鲁迅美学思想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为了前进,相互切磋是必要的。近日读了刘再复同志的《鲁迅美学思想论稿》,觉得他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理解,不够切当。本文且就下列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龚维英同志在他的《屈赋辨伪》(见《南京师院学报》1981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了《涉江》不是屈原作品的论断,对此我不能同意。龚文的第一个理由是《涉江》肯定并推崇伍子胥。他认为伍子胥是一叛国逆臣,而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毫无疑问,屈原不会推崇伍子胥。伍子胥是楚臣,由于其父奢和兄尚为楚平王所杀而逃到吴国,后来,怀着杀亲之仇,佐吴伐楚,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依宗法社会的标准来看,这是最大的不忠。然而,屈原会怎  相似文献   

14.
读了曹顺庆同志《质朴平淡与浓烈奇特》(《江汉论坛》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曹文)很受启发.然而把质朴平淡作为"始终居主导地位,成为中华文艺与诗学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的看法,我以为与我国古代的审美意趣、文学创作,乃至民族性格,并非完全相符.一我国古代不乏崇尚浓烈奇特品格的艺术作品.如青铜彝器的狰狞兽纹和繁文缛节的装饰,建安时代的所谓气雄力坚,真骨凌霜,既擅凌厉之才,兼饶藻组之学,就是些明显的例证.每当时代发生重大转换之际,社会也就更崇尚浓烈奇特的品格和雄伟刚健的诗风.龚自珍、魏源诗歌之所以在清代中叶开一代诗风,是因为他们诗中的钟鼓鞺鞳之声,能  相似文献   

15.
近来,学术界在真理和错误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陈翰伯同志认为,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的,他并从多方面作了论述。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陈翰伯同志认为,从真理是过程原理来看,相对真理是可能包含错误的。他说,正因为真理是一个过程,在“还没有完成一次认识运动以前”,认识中“正确的部份和错误的部份往往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排斥。因而,……某些相对真理包含错误”,不能“从一次认识运动的终点上来看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又说,如果承认真理是一个过程,就应该对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如燃素说)“作历史主义的评价,就应该承认其中包含相对真理,也包含错误。”  相似文献   

16.
李冬生同志在《略谈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一文中:对当前文艺战线上一系列根本问题,提出了他的见解。我们认为在理论上和思想上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指导当前文艺创作的实践活动,使文艺能更好地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但我们感到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基本论点,是值得研究的,现在特提出来  相似文献   

17.
几年以来,报刊上发表的关于論述自然科学的真理性問題的文章越来越多,这对于探讨自然科学理論和开展自然科学研究,无疑地起着积极的作用。《红旗》1962年第2期刊登的何祚庥同志的《論自然科学研究中有关实践标准的若干问题》一文(以下引文  相似文献   

18.
读了江畅同志的《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道主义吗?——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和核心》(载上海《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一文,深受启发,但同时又感到文中的基本观点及其论据值得商榷。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质和核心不能仅仅归结为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它有两个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方面,一个是作为最终目的的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一个是作为手段用来实现前者的条件以及实现条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月刊》去年七月号发表了龙海清、龙文玉两同志的《屈原族别初探》(以下简称《初探》),认为“屈原可能属于苗族,他是精通并吸收了华夏文化的第一个苗族文学家”,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很值得商榷的。(一) 争辨屈原的族别,首先要弄清先秦楚人的族别。《初探》的作者说:“楚人的先祖很可能就是三苗”,其主要依据是,楚人受封子爵的熊绎乃是从周武王伐纣建过战功的“髳”人子孙。武王伐纣,髳人是否建过战功,可以存而不论。问题是楚人的先祖是否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张中一同志在《求索》第6期上发表了《泪罗山屈原墓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认为玉笥山以北的乌龟山战国墓是屈原墓。1987年,刘石林同志在该刊第3期上刊出《屈原墓位置何在》(以下简称《何在》),和《辨析》作者商榷,认为屈原墓在今天汩罗山上12座疑冢中是无疑的。两位作者不仅用大量文字资料进行论证。同时还声明“多次到实地勘察考证”,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其中一些论证是成功的。但也应注意到,他们的某些论证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