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玉玫 《中国统计》2003,(12):21-22
当前,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只是参与的程度有所差别。那么,一个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到底有多深?参与的程度是否应该有一个量的界限?本文旨在研究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以此量度一个经济体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经济全球化程度指标体系的框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是各国经济活动逐步融入全球生产价值链,从而使各国国民经济不断进入世界经济循环的过程。既然是参与世界经济循环,就不可能仅局限于贸易、生产或投资等某一个领域,而是必然涉及到产品的流动、服务的流动、资金的流动、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奉行积极的开放政策,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目的是分享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由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损失.然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层次并不是由各国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而是要遵循国际分工的客观规律.国际分工的客观规律是什么?在全球经济化条件下国际分工规律会发生怎样的演进?这些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的标志 ,但它象一把“双刃剑”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些质疑全球化的声音与逆全球化行为,全球化及其在各国经济增长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基于中国加入WTO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全球化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各省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发现东部地区融入全球化程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融入程度相对较低。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全球化对各省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全球化对各省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社会全球化则不利于各省市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的标志,但它象一把“双刃剑”,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将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概述如下 :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 ,冷战后的 90年代 ,经济全球化有着以下特点 :( 1)生产全球化。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标志。国际生产分工已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渐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 ,从产业部门分工发展到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 ,于是 ,“以世界为工厂 ,以各国为车间”的生产模式日益崛起 ,“宇宙牌产品”日渐增多 ;( 2 )贸易全球化。这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应该说,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衡量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看经济全球化究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冲击,并以此来鉴别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经济全球化确已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8.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代国际金融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最显著趋势。它主要包括资本流动全球化、货币体系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以及货币、证券、外汇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既加大了国际金融发展的力度,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金融投机风险。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在其发展中表现出深刻的二重性即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但由于中心与外围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格局,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性和局限性。对此,发展中国家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是会计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强调稳定、静态、保守的观念需要更新、修正和不断充实。笔者认为,为了适应全球化的要求,会计人员应树立以下现代会计观念。一、全球化的会计观念1、全球化观念:要发展我国经济就必须参与经济的全球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恰当的政策,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我们利益最大化。2、国际协调观念: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正在积极发展对外关系,我国会计核算和管理也需要与国际协调接轨。目前我们进行的各种改革正是为了适应此要求。3、法制观念:与世界经济接轨,不仅是…  相似文献   

11.
文武等 《统计研究》2021,38(3):71-88
剔除第三方效应测度双边价值链嵌入度,考察其与国际经济周期非对称联动间关联。研究发现:融入全球价值链使中国制造业陷入低增值率出口与中间投入高比例进口的困境,进而削弱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经济扩张的联动,加强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经济紧缩的联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际经济周期呈扩张联动低于紧缩联动的非对称特征。该现象在金融危机前突出,危机后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相对而言,融入全球价值链大幅削弱了中国与经济增长较为稳健的发展中国家、非欧盟国家经济扩张的联动,又大幅加强了中国与发达国家、欧盟国家等危机多发国经济紧缩的联动,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要规避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稳增长的阻碍,中国须提升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并着力降低中间投入进口比例。本文发现了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非对称特征,并基于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典型特征解释成因,研究结论可为制定实施稳增长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安全及其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勇  章奇  郭守润 《统计研究》1999,16(9):52-56
一、经济安全的涵义所谓经济安全,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一国保持经济系统运行与经济发展不受到外来势力根本威胁的状态。之所以采用这个定义,主要是由于:第一,该定义符合“综合安全”的观念。在冷战结束之前,国家安全首先是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并不象现...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首先,选取30个发达经济体和29个新兴经济体的基本要素指标、效率因素指标和创新因素指标,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竞争力孰强孰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对各指标的计算和比较,得出新兴经济体竞争力仍比较弱的结论.最后,提出新兴经济体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力必须从政治制度、宏观经济运行、教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潘安  戴岭 《统计研究》2020,37(6):3-14
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的提出与改进为考察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特征提供了可能,但缺乏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GVC分工的多维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的相关研究。为此,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对各国出口的增加值进行分解,提出衡量分工深度和广度的GVC分工程度指数和集中度指数,并重新构建了GVC地位指数,形成了衡量GVC分工程度、地位、集中度三维特征的指标体系。本文进一步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对2000-2014年GVC分工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GVC分工程度总体呈现逐渐加深的变化趋势,其中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GVC分工程度相对较高;七国集团的GVC分工地位相对较高但有所下降,金砖国家的GVC分工地位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的分工地位差距正在缩小,GVC分工的全球化生产程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
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对一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进行系统性测评的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本文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证券投资调查数据库公布的全球双边证券投资头寸数据编制了2017年6月“国家(地区)×国家(地区)”形式的全球证券投资头寸表,并以该表的数据为基础模拟了全球证券投资网络。然后采用社会网络与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编制了金融影响力指数,系统考察了中国在全球证券市场的直接与潜在金融影响力。研究发现:全球证券交易以美国、卢森堡、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为中心,中国金融影响力在全球排名第17位,尚未进入全球证券决策的核心,但已经成为全球证券市场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马丹  何雅兴 《统计研究》2019,36(7):77-90
本文构造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指数,从区域和个体角度分析了经济危机传递路径,探讨近年来经济周期联动性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经济周期联动性经历了“倒U型”的发展过程。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并不是风险的传递载体,风险的传递链条集中在低联动性区域以及低联动性经济体。中国无论是在全样本还是危机中,均处于传染链条之外,相对独立。危机后,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是降低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的主要原因。此外,贫富差距的扩大、贸易增长率放缓也对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果表明:积极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增强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是避免危机在局部扩大和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维持稳定有序的世界经济环境、形成非关税的贸易争端解决协商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是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构建了多区域假设抽取模型,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增加值贸易的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有助于提升自身对各行业的增加值消费,也有助于其他国家之间的增加值贸易以及其他国家的增加值消费,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的增加值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2)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对不同的国家影响不一样,对美国、日本的增加值进出口影响较大。(3)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的各行业增加值贸易的效应大小并不一致,部分行业的作用大于其他行业,例如农、林、牧、渔业的内部效应大于其他行业。根据以上结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增加值贸易,其他国家也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另外,在采取进出口税率调整等政策扩大增加值贸易时需要注意行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的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宏  李远远  官冰 《统计研究》2012,29(1):49-54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单国贸易伙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多。美国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必然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危害。本文基于全球化这一背景,从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途径入手,构建包含宏观经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微观企业层面的中国国际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以美国为例,利用1998年二季度至2008年四季度数据,选取部分宏观经济层面的指标,对这一体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中国国际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经济景气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海洋经济景气循环问题,基于年度海洋经济监测指标,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景气分析和监测预警方法,设计构建了中国海洋经济监测的先行、同步、滞后指标,并计算了海洋经济综合预警指数。通过对中国1999—2008年的海洋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发现:海洋经济从1999年一直处于扩张阶段,2001—2005年综合预警指数连续5年在绿灯区中部运行,而2008年综合预警指数上涨4.0,进入黄灯区运行,说明中国海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有发展过热的征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CM同步化指数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变化的动态特征,并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经历了波动上升期、逆转期和持续下降期三个阶段,且“脱钩”趋势明显。(2)中国与不同发展类型国家的协同性有显著差异,在波动上升期和持续下降期,中国与转型国家的协同度最高,发达国家居中,发展中国家最低,而在逆转期,协同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发达、发展中和转型国家。(3)双边贸易、双边直接投资、专业化分工、金融一体化是引起跨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变化的主要传导路径。双边贸易和金融一体化会强化协同性,专业化分工和双边直接投资则产生弱化作用。此外,较大的制度距离和较低的货币政策协调性会降低周期协同性。(4)各传导渠道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相对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双边直接投资、金融一体化、专业化分工及双边贸易,但在后危机时期,全球价值链主导的国际分工使专业化分工成为最重要因素。上述结论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模式与路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