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我们的故事,写我们的生活,有轰轰烈烈有平平淡淡;谈我们的情感,诉我们的心声,让我们共同聆听属于自己的“家事”继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西藏走出历史上第一批藏族飞行员之后,世纪末的雪域高原又诞生了首批藏族空中小姐。几年前风靡西藏的流行歌曲《向往神鹰》中有一句充满梦幻意味的歌词──“仙女般的空中小姐翩翩而降”,这不久就会由一群英姿焕发的藏族姑娘变为现实,以别样的魅力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世纪末的最后几天,她们获得了初级乘务员上岗证书,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在成都至拉萨航线上,身穿富有民族特…  相似文献   

2.
盛开在国际航空线上的格桑花文·图/陆文梅德钦央宗,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姑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第一个藏族空中小姐……德钦央宗,在藏语中是智慧、欢乐的意思。小的时候,德央和妈妈生活在拉萨,爸爸工作在北京。由于西藏与内地不通铁路,所以每次来看爸爸,小德央和...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初探韦晓康一、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类型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多,为了便于介绍,取其典型,可分为以下九类。1.马术运动蒙古族的马术非常精彩,有许多项目。比如,“跨越障碍”是在运动场跑道上每几十米设置一个高一米的跨栏,跑...  相似文献   

4.
敦煌唐代图案的民族特色●卢秀文易雪梅“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本质的特点,特殊点。这些特点便是一个民族在世界文化共同宝库中所增添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敦煌石窟艺术的发展,包括...  相似文献   

5.
李晓林 《中国民族》2007,(12):31-33
因为在心里搁了许久许久的万里边境,也为了完成好配合国家民委发起组织的“兴边富民行动”而开展的“走读边境中国”大型系列报道,近来我一直在阅读、访谈和思考,当然围绕的只有唯一的主题:边境! 什么是边境?边境到底意味着什么?边境的历史与现状如何?边境与国家、与民族、与自然、与文化、与我们每一个人,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最早的“中国”在哪里?“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源于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上的一句铭文,这是“中国”一词目前所见的最早出处。何尊铭文记述了周成王灭商与营建洛邑都城的史实,其中“中国”是指地理概念的方位词,意为“天下四方的中心地区”,具体指如今黄河南岸的洛阳地区。此“中国”,也隐含了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进人新世纪的政治宣言。“讲话”集中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每一个方面,都与民族宗教工作紧密相连,是民族宗教工作开拓创新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民族工作中去,进一步做好我省的民族工作。 我省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8.
2001年的时候,有一位美国人类学家到中国的西部转了一圈,到北京的时候,他找到《人民音乐》编辑部主任、副编审金兆钧,说了这么一句话:“21世纪的音乐在中国。”为什么呢?因为包括拉美、非洲等地在内,几乎所有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都被现代音乐用到了,唯独中国,在这方面还是一块未曾开发的沃土。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世代相传的独特音乐。  相似文献   

9.
田青 《中国民族》2023,(3):54-58
<正>假如只让我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音乐的话,那就是“和”。这个“和”字,不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最高体现之一,也是中国人和中国音乐的终极追求。公元前522年,一个叫晏子的政治家就是以音乐为例,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和”:“和”的本质,就像音乐一样,要有不同的“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而“同”,则是“以水济水”,假如音乐只是一个相同声音的不断重复,那“谁能听之”?千百年来,中国人将这个从音乐中悟出的“和而不同”道理上升为哲学,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贡献给人类社会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认为,当前的世界是一个由“民族-国家(nation-state)”构成的“国际体系”。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民族-国家”体系也已经扩张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民族主义(nationalism)”迄今为止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深远、最具有号召力的政治口号之一。但中国作为一个特例,在经历了引进“民族主义”话语的时代以后,却最终选择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并在现实运作中稳步发展,这表明“民族-国家”及其“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并非这个世界上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冯建勇 《民族研究》2022,(1):133-142+146
贯通式的“中国民族史”的编著,孕育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自清末发轫,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1928年)系中国较早冠名“中国民族史”并系统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通史体、综论性著述。该书出版后,罗香林对其进行了学术评议,提出从“纵的叙述”和“横的叙述”两个面向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梳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发现,罗香林有关中国民族史“编法”的建议与后来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史的认知和书写不谋而合。以王著《中国民族史》修订版(1934年)为例,该书尽可能在既有研究框架范围内重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表明王桐龄一直在探索适宜的中国民族史“编法”,加强了中国民族史“横的叙述”;吕思勉、宋文炳、林惠祥等著《中国民族史》,则将诸民族史“各为专传”,推进了对各民族历史的“纵的叙述”。时至今日,为阐明“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罗香林提出的“两种面向、三个问题”,尤其是有关加强“横的叙述”之建议,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展仍具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与各民族共同繁荣论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邓小平理论中“发展”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异于前人的新见,认为“发展是民族繁荣必由之路,而民族繁荣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最终目标”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欠妥贴,而主张“发展”是对中国少数民族乃至对汉族和世界各民族都适用的共性概念,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适应中国少数民族现代发展实际的个性概念。作者还对“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工作与民族理论研究的战略性主题。还认为,当前民族工作与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某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如不加以扭转,既不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也将对中国各民族共性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田昌维摄 《中国民族》2007,(2):I0003-I0003
生活在云南省师宗县龙庆多黑尔的壮族.至今坯保存着典型的氏族“部落”遗迹。黑尔15个自然村.一个村就是一姓。不存在杂姓。每一个姓就是一个大家旗,每一村是一个小家族。这里风景优美,是壮族铜鼓的故多之一。  相似文献   

14.
7月16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组织首都少数民族代表100余人举行座谈,强烈谴责李登辉公然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的言论,认为这彻底暴露了李登辉蓄意分裂祖国领土和主权,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本质和意图。与会代表表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血浓于水,骨肉相连。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部事务,绝不是什么“国与国的关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分裂祖国的言行是中国56个民族不可动摇的坚定原则,也是保…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古往今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重大进步,都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变革,从而把人类的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引路人邓小平因之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的科技事业十分落后,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由于科技水平低,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得不到开发,生产力得不到提高,生产发展水平较低,人民的生活普遍困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  相似文献   

16.
武沐  冉诗泽 《民族研究》2022,(1):110-125+145-146
中国少数民族在中华大一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少数民族对于大一统思想的贡献却很少有人深入探讨。实际上,在大一统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少数民族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魏晋南北朝到辽朝,少数民族在大一统的“共祖异族”理论框架下,以炎黄血脉认同为共识,创建了一个个局部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在金、元、清三朝,少数民族则在“我本中国”的理论框架下,以国家认同为共识,建立了统一(或局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其中,以北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性地践行了“脱夷统华”理论;在后唐、后晋、后汉三朝,沙陀人凭借“政治正统”完成正统建构;契丹人更是在“脱夷统华”理论中增添了“北极之下为中国”的内容,扩大了“中国”的内涵。金朝建立后,多民族的中国观被创建出来,中国大一统思想开始进入“我本中国”的理论进程。元、清两朝都是这一理论的成功实践者。这些思想的积极影响,最终铸成了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较量:名牌与民牌文/张末多年来,“雀巢”咖啡、奶粉畅销中国,天真的人们以为自己常喝的“雀巢”都是进口的“洋货”,殊不知,它的产地恰恰就是在中国;奶粉是黑龙江生产的,咖啡则产自广东省的东莞。“雀巢”公司没养一头牛,没种一棵咖啡树,可是“雀巢”牌的奶粉、...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地理学意义上的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至秦岭-大别山,全长约2500公里,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清末地理史学家丁谦所著《汉书·西域传地理考证》指出:“中国内地诸山,皆发脉于昆仑,昆仑东西行,今和阗南山是也。”昆仑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誉为“第一神山”,拥有万山之祖、龙脉之祖的神圣地位。文化典籍中的“昆仑”,内涵更为丰富。从《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等记载,到中外诸多学者的考证,可知“昆仑”蕴含“天”“皇天”之意,它不仅是神山所指,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理论的基石、思想的出口和“公诸众人的意义参照”。“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新概念,已在新时代演化为中国学术、政治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研究发现,这个概念的提出、传播及政治化,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政治化使其从最初仅在学术领域使用的描述性概念,发展为在学术、新闻、教育、政治领域同时使用,兼具描述性、规范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概念。相比“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既能把由我国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的含义和价值导向更为清晰地表达出来,也能把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结构之国家民族的含义,和“一体”对“多元”的统摄性、“多元”对“一体”的支撑性表达出来。它蕴含的思想、实践引导动能的释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要以其作为核心概念、理论基石重构关于中国民族的知识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射日”是中国古代著名神话,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有广泛的流传。学者张勤在《中国少数民族射日神话类型与分布》一文中提到,目前已发现包括满、蒙古、壮、瑶、彝、苗等25个民族的67篇射日“异文”。与汉族的“羿射九日”神话相比,在少数民族的射日神话“异文”中,太阳的数字有所变化,射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易学的视野来看,“射日”神话并未脱离中国文化”天人同易”的传统,少数民族的一些射日“异文”,也可以从易学的角度给出合乎逻辑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