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政府部门如何运用政策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来服务微观经济主体的数字化创新活动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中国企业转型发展需求,以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政策措施为出发点,考察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对于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这种驱动力尤为突出。机制识别检验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在“宏观-微观”层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化改善效果,在宏观上能够提升地区风险投资活跃度并优化产业结构;在微观上能够提升企业处理信息能力并降低创新活动风险,这些增益改善都有助于企业数字化创新项目的开展。市场化程度是发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重要外部条件,“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的双重拟合能够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展现出更大的促进“加速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国际气候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未来走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当前世界上排放温室气体总量第二、温室气体排放增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所持的气候变化立场也备受国际社会瞩目.在20多年的气候变化谈判历程中,中国的立场日趋灵活、积极.其中经济发展与生态脆弱性成为中国制定气候变化政策的国内约束,而对自身国际形象的考虑也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这些政治经济上的因素成为中国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开展气候外交的主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6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8年开始推行的环境信息公开政策确实显著地提高了城市技术创新水平;2)环境信息公开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城市创新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3)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区位对环境信息公开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影响不大,而重污染城市中该效应的显著程度要低于中轻度以及低污染城市.这为新时代背景下利用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实现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社会政策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日益凸显,它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社会科学界围绕着社会政策做了大量的研究.从研究切入点上看,主要有社会公正、社会价值、工具理性和阶段论等视角,其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政策取向、政策任务、政策主体以及发展阶段等方面.在理论梳理和实践现状相对比的基础上,笔者指出目前研究还存在忽略文化因素、重文本轻实践、重政策前后比较轻现存政策消极后果分析等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体制、制度缺陷与利用FD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最受青睐的投资目标国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所吸收的FDI呈不断增加趋势,是当今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所引进的一部分FDI却是其经济存在某些本质弱点的标志,即一部分FDI的引进是中国企业制度、经济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和政策法律制度有缺陷性一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黄剑文 《学术论坛》2007,(10):113-117
研究地方政府对地方烟草企业的保护问题有助于认识中国烟草业在成长过程中的动力和阻力,预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中国烟草业成长、发展的态势性.文章通过建立三个参与人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研究在地方政府保护性税收的条件下对地方烟草业发展的影响.该模型可为我国制定适度中国烟草业保护政策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1989年,日本引进互联网.2010年,日本利用网络的人口已经达到9462万人,占日本全部人口的78.2%.网络在日本已经普遍用于通讯、政府办公、电子商务、媒体宣传、电视节目等媒体信息传播、地区信息发布、远程医疗、普通教育和远程教育、自动翻译、军事、安全等广泛领域.近年来,中国尽管已经在网络用户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日本,但是,日本毕竟是当今世界引领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极少数国家之一,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值得中国研究和学习;当然,也有一些不足和漏洞,需要中国作为前车之鉴吸取教训,及早防范.弥补不足与纰漏.  相似文献   

8.
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金融市场上,单纯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无法有效地控制银行的道德风险,一个有效的监管制度还有赖于市场纪律的约束.在对20世纪金融监管历史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对当前的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新趋势进行模型分析,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初步的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息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辉 《中州学刊》2005,(6):128-130
我国的信息公开尚处于中央政策号召、各级政府摸索前进的实验阶段,缺少系统的制度安排.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深、主体单一、内容肤浅、救济制度缺失等问题.信息公开的规范,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公开的意义和作用,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扩大信息公开的主体和范围,必须进行统一的信息公开立法.  相似文献   

10.
陈叶盛 《兰州学刊》2007,73(8):73-75
英国既是世界上首个工业化与福利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在社会政策框架中占据主导地位,又是最早提供医疗照顾和推进内部市场改革的国家,其卫生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文章旨在论述、探讨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改革,以期对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创新提供历史借鉴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孙瑜 《北方论丛》2016,(3):108-114
战后菲律宾的对日媾和政策主要包括赔偿与安全两个方面,主张严惩日本。当美国对日政策转变之后,美菲间在对日媾和问题上分歧重重。但由于菲律宾对美国的依附关系,其对日媾和政策主要受美国主导,而美国亦将菲律宾作为其阵营内重要成员而重视其意见,这决定了菲律宾在遵循美国媾和框架的前提下可对之进行微调。最终在美国的协调下,菲律宾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后来菲日间又签订了的赔偿条约。媾和问题的解决对战后的菲日两国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于5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本实力的迅速增长,美国被迫重新考虑对日战略问题。在新美日安全条约签订后,美国统治集团的经过充分讨论估价,终于通过于国家安全委员会6008/1号文件,这一文件的基本原则成为此后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适应全球战略需要,美国不断调整其对台政策。《旧金山对日和约》是美国构建西太平洋防御线、在东亚实行冷战的重要步骤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导致了远东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美国因此加快了对日媾和的步伐。虽然台湾当局进行了不懈的“外交”努力,新中国政府对和约草案不断提出抗议,但中国仍被排除在和会之外,台湾的法律地位“未定论”也最终被限定在对日和约中,这对战后台海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美国从国际主义“回撤”,对欧洲政策“回归”孤立主义。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综合国力与当时世界力量的中心欧洲相比还不占据优势,致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能实现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意图。美国在与欧洲“脱钩”的同时,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中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但是,美国对欧洲经济的依赖性促使美国以非官方的、经济外交的方式介入与美国利益攸关的欧洲事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实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不仅损害了国际经贸关系,也最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探讨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的孤立主义政策,对于理解二战后全面走向国际主义的美国其对外政策中屡屡出现的“回撤”现象,即出现孤立主义的变种,诸如单干主义、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战略收缩乃至当今的“退群”“脱钩”行为与论调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因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使双方的贸易摩擦明显加剧,美方利用其巨额逆差想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其实,美方的贸易逆差是美方所期望的利益所在,因为这有助于美国抑制通货膨胀、有助于美国的产业升级、有助于美国减缓资源耗竭速度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有助于美国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影响中国的政策。中方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对美国经济依赖程度提高、使环境污染加剧、使资源耗竭速度加快、使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难以摆脱美国的阴影、中国并没有得到预期想要的美国技术。要减少中方的贸易顺差,中方可采取如下策略:向美国出口的商品适当提价、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提高外商投资的门槛、中国企业应积极去美国投资等。  相似文献   

16.
凯恩斯主义是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解决就业问题为目标的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系,被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所接纳,并体现在经济立法中。这一理论不仅对英国经济法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巨大影响,而且对美国、日本等国经济法的发展也产生了间接影响,并对世界经济法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1948年间,西藏当局派出以孜本·夏格巴为首的西藏商务代表团,赴印度和美国、英国等国游说西藏独立,但是无功而返。围绕对于该代表团的接待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就西藏的地位问题发生争执。美国政府最后尊重了中方的立场,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表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当南京政府在全中国的统治行将覆灭之际,美国政府对于西藏的政策开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8.
论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对本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各自的特点,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有益启示,用以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天根 《学术月刊》2012,(3):131-143
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舆论动员涉及"革命"学理论证。《民报》作为话语系统,其对革命的表述策略在政治宣传中有集中的表现。《民报》被查禁本属媒介事件,引发巨大反响,并迅速演化成政治事件。查禁前后的政治语境及其相联系的舆论氛围尤其值得重视。章太炎主持下的《民报》逐步改变了早期激进与和缓的折中的办报路线,益发地偏左。这涉及革命阵营内部老同盟会与原光复会之间的分野,特别是孙中山与章太炎之间的矛盾。后来者常据此将《民报》停刊完全归结革命思想分歧的产物,实际上,《民报》的停刊有着更为广阔的政治背景,它关联世界范围内远东政治格局的变迁。面对中美、中日、美日关系联动中的利益抉择,为避免将清廷推向美国的怀抱,日本对清廷及革命者采取了均势外交策略。这亦是《民报》第二十四号暂时停刊的重要原委。《民报》被查禁事件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夕,《民报》被查禁的历程及局内、局外人解读,反映出革命元首与政治资源获取、日本外交策略及其对华政治舆论控制等种种联动关系造成复杂纠结的历史变数。  相似文献   

20.
吕平 《学术探索》2014,(3):24-29
战后美国将独岛(竹岛)交予驻韩美军管辖,随后支持日本对该岛的主权声索,杜鲁门政府对独岛(竹岛)归属的立场变化是韩日岛屿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冷战时期美国始终在韩日岛屿纠纷中扮演仲裁者角色。进入21世纪后美国掩盖对独岛(竹岛)主权归属的立场;同时推动日本搁置争议,拉拢韩国共同应对中国崛起。从削弱日本、遏制苏联到防范中国,美国的东北亚战略威胁认知影响着它在独岛(竹岛)争议的倾向。奥巴马政府在表面"模糊"主权归属,同时加大对争端的调控力度,控制独岛纠纷对美日韩合作的阻碍作用。美国在独岛争端中的立场变化引导韩日岛屿争端呈现降温趋势,降低了东北亚各国联合应对日本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