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2012年11月4日,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涂又光先生①不幸辞世。当月12日,先生生前的"安身立命之所"———华中科技大学举行隆重的追思会。在追思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教授对涂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涂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一位道地的人文大师"、"是一位极高明的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则指出:"涂先生的逝世不仅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文化界的重大损失。"涂又光先生用整个生命对待教学与研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专业科学家,也是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杰出专家,从事教育工作近60载,不仅发表了数百篇科学技术论文和教育管理类论文,还发表了上千篇诗词、散文、序函类文章,是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首倡者和有力推动者之一。欣闻杨院士今年80华诞之际,由杨院士的数十名弟子选编的《杨叔子槛外诗文选》、《杨叔子教育雏论选》、《杨叔子科技论文选》、《杨叔子散文序函类文选》四种文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全部出齐。江苏大学杂志社社长带领本刊编辑趁赴武昌开会之际,特约请杨院士就其文集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访谈。访谈中杨院士对青年学者教育的核心思想、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生、进行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教师职责、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讲解。杨院士指出,高校要构建适合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青年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3.
<正>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形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人文素养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力的内在灵魂与生命,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家杨叔子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  相似文献   

4.
元月 1 0日下午 ,华中理工大学前校长 ,国家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叔子院士 ,应陈心昭校长邀请 ,在我校作题为“时代呼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溶合”学术报告。杨院士就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能力、素质 ,渗透、协调、一体 ,学习、思考、实践等问题 ,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 ,中国先哲的思想是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 ,给人以启迪 ,应认真学习 ,继承中国传统的文化。高校主旋律是育人 ,要培养具有爱国创新精神的中国大学生 ,要使他们具有中华魂、民族根 ,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但当…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是人的全面教育,即人的全面的素质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这正是我们创办本刊的根本目的。因杨叔子先生一向有此倡导,故我们在创刊之初,即慕名向从未谋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杨叔子先生盛约大作。蒙先生厚爱,百忙中拨冗,为我们这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之刊专撰了《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一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鼓与呼。八年之后,2006年12月,我们借参加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第三届全国电子网络编辑与数字出版传媒研讨会”之机,专门登门拜访了杨叔子先生,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杨叔子先生在知悉我刊这些年的努力和进步后,非常高兴,欣然将他在2005年写就的至今尚未发表的《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一文惠赐我刊。有着深厚人文素养的科学家杨叔子先生认为:科学与人文的结合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一生是为“别人”的利益而不懈追求和奋斗的一生。爱因斯坦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允执阙中”、“致中和”曲异而理同,即只有“人为别人而生存”,才有社会的和谐,才有社会的进步。因此,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我们国家处于伟大的发展时期,更应该强调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相信,先生对素质教育的精辟观点和论述,必将对当今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叔子教授来我院讲学。  相似文献   

7.
学贤 《中华魂》2008,(4):7-10
黄炎培,号任之,1878年10月1日出生于上海川沙县城一个平民家庭,是晚清时期的末代秀才、乡试举人,是远近闻名的"江南才子"。他曾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正规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作为著名的教育家、爱国的民主主义者,与毛泽东、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毛泽东曾一再号召党外人士学习黄炎培,做党的诤友。新中国成立后,黄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1965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8.
吴敏 《老友》2015,(3):18
到浙江表叔家走亲戚,见他家墙上高悬着一个匾额,上面"四知传芳"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见我看得仔细,表叔告诉我,在他们诸暨、湖州等地,许多杨家的房屋匾额上,都写着"四知传芳"或"清白家风"的大字。这里杨氏还多以"四知堂"等作堂号。许多杨姓宗祠通用联也是"四知传家永;三公世泽长"等等。表叔说,杨家后人是以此纪念自己的老祖宗杨震,也以此激励自己把清廉家风传承下去。听表叔提到东汉时的杨震,我马上就想起他在荆  相似文献   

9.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撰文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上。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一个没有传统文明的民族,是一个不完美的民族;而有了传统文明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古典文学作品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问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  相似文献   

10.
栖木雨 《金陵瞭望》2005,(12):12-12
日前,南京市组织50多名领导干部到东南大学听取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作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视》专题讲座,提出今后领导干部到高校听讲座要成为一项学习制度,并把南京大学,南师大等5所重点高校作为干部听课的试点院校,  相似文献   

11.
杨叔子,男,1933年9月生,江西省湖口县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十五大、十六人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中华诗  相似文献   

12.
一、出版高等教育的简要回顾 众所周知,中国的出版源远流长,但作为学科建制的"出版学"这一名词却出现较晚.笔者曾经考证出,1931年11月,中国文献学家杨家骆先生在其所编的《图书年鉴》中,提出了"出版学"这一名词,对出版学这一学科做了初步的设想.[1](P15-18)这一发现,改写了学术界一直以为是日本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立"出版学"的历史.但杨家骆虽然在民国年间就提出了"出版学",但真正将"出版学"引进大学课堂,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知识、能力、素质与工科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除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高素质,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说"高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定向器、放大器."本文主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问题,并提出了面对新世纪,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新想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充分论证了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推进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四有"人才,就必须改变轻人文教育的倾向,并在教育中大力提倡五种精神爱国、自强、重德、务实、宽容.文章提出了加强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调查研究--制定可行的计划--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强化教师素质.加强人文教育,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爱国诗人杨骚是三十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盟员、“左联”领导下的革命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他对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与新诗理论建设作出过积极的贡献。综观杨骚新中国成立前的诗歌创作,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1年至1927年在日本东京留学及在新加坡道南小学教书时期为第一阶段;1927年秋末自新加坡回国,在上海从事诗歌创作,到1930年春加入左联前为第二阶段;1930年3月加入左联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着重视诗教的优良教育传统。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提出“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的倡议,是 激活传统、继往开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古典诗词博大精深,仍然具有顽强的生 命力,其“兴观群怨”的教育作用,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呼唤着诗教,古 典诗词的丰富底蕴,可以全方位地弥补大学生知识、精神、心理、艺术的缺失,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五 大素质”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观应女子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实业家和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女子教育思想占有重要地位。郑观应在女子教育目的观的认识上表现出从"佐子相夫"到"执业以自养"变化;在教育内容的论述上呈现出中体西用的特点;而在教育制度上则透显出强烈要求规范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伴随高等教育改革,近几年来,高教界关于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讨论非常活跃,认为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缺陷。华中理工大学前校长杨叔子指出,人文社会学科也是学校的基础学科,没有强大的人文社会学科,就培养不出一流...  相似文献   

19.
初中毕业的杨福达,在他们杨家祖辈中,是第一个有这么高学历的文化人。"小知"的清高和知识的撞击,使他这个属牛的小牛犊,从回乡务农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委屈感,他很想借一片天或辟一处地,在乡亲们面前好好地施展施展。然而,扳开手指细数,刨遍祖宗八代,也没一个人能伸手将他拉出农村;农村户口酷似沉重的枷锁,牢牢地套在了他这个不甘俯首贴耳的牛脖子……  相似文献   

20.
抗疫精神在思维逻辑、情感指向、行为标准等多个维度实现了与爱国主义的耦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新素材。"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抗疫精神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在思想维度实现统一提供了最新注脚。"舍生忘死""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体现的集体主义与热爱人民的情感,与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共通性和逻辑一致性。疫情防控融合的文明实践、劳动实践、守法实践,是爱国主义教育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实践载体,促使了思想爱国、情感爱国与行动爱国在实践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