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秋天,我来到英国诺丁汉郡。一天,我陪亲戚去他所居住的克利福顿镇社区医疗中心检查,正好遇到社会工作者在分发信息资料,一份资料上写着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权利,这让我很吃惊。在中国,照料老人或病人属于家庭或个人的私事,没想到在英国早已上升到政府和社会应该分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英国,每个社区都有为老人和病人提供专门服务的机构,专业的工作人员会上门帮助有困难的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街道层面和社区居委会层面,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从事着"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输送任务,但工作人员本身基本认为自己是社区工作者,而没有人称自己是"社会工作者",鉴于这种现象,我刊特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孙莹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将来街道层面和社区居委会层面社会工作者的岗位设置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3年前,一次信访接待中,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年母亲拉着我的手,流着泪说道:“救救我的孩子!”我的心被震撼了!从此,作为一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我开始关注精神病患者在社区的生存状况,开始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工作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接近午夜,我的手机突然催命一样响个不停,看了一下号码发现是我负责的一个社区心理热线。"现在值班咨询助理下班了,只好直接给您打电话。社区里一对小夫妻打得不可开交。妻子前阵子刚打掉一个孩子,现在我觉得两个人都进入了一种非正常状态,让人特别担心!"听到社区工作人员的话,我开  相似文献   

5.
筠筠(化名)是一名生活在山东省济南市儿童福利院的13岁男孩.他智力水平较低,语言功能发展缓慢,无法说出清晰和完整的词句.工作人员希望他能参加院里的生活技能班,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也许是对新的集体环境感到恐惧,筠筠天天哭闹着喊李妈妈(寄养母亲,化名),还摔东西,打骂工作人员,甚至跑到特护区找李妈妈.工作人员用尽各种办法也不能让他安心学习,于是将筠筠转介给我,希望我能用专业社工手法,使其摆脱对李妈妈的依赖,融入到新的集体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我在社区内设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中心刚刚启动,目前只是做一些服务对象登记管理的工作,具体的服务开展得很少,且服务参与人数少,服务设施使用率低,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中心的工作需要与原有的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展,但社区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的认识不多,我应该如何与他们一起开展工作呢?  相似文献   

7.
爱的点赞     
2014年7月15日,韩国首尔1号地铁站的站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70多岁的老人特别显眼,他头上戴着一顶灰色的帽子,上身穿着一件灰色的外套.在他的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叫朴志贤,是一名地铁公司工作人员,公司承诺,如果我得到超过一万个赞,就送我和妻子去济州岛旅行,希望大家帮助我."  相似文献   

8.
百岁成名     
梅资 《老年人》2003,(7):49-49
美国洛杉矶有位著名的画家叫哈里·莱伯曼,他80岁开始学习绘画,101岁成名。他奇特的从艺经历成了美国艺术界有口皆碑的佳话。莱伯曼学习绘画纯属偶然。那年,他80岁高龄,从商界退下来已经6年了。闲来无事,他便去当地老年人俱乐部下棋消磨时间。一天,俱乐部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棋友因身体不适来不了了。莱伯曼没了玩伴,失望极了。工作人员建议他去画室看看,并说:如有兴趣,可以去试画几笔。“您说什么,叫我去画画?”老人哈哈大笑起来,“别开玩笑,我从母亲肚子里生下来就从没摸过画笔。”可是,工作人员仍热情地要他试试。莱伯曼抱着好奇的心情走…  相似文献   

9.
我做司法社工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一年多的实践中,通过走访社区了解情况、与服务对象面谈、开展宣传活动等,我深深体会到司法社工是多种角色(司法所工作人员、服务提供者、支持者、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等)的重叠。同时,我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但这些难题让我对司法社会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感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穷人主体建构与社区性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扶贫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资源传递过程 ,牵连并且构建着一系列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扶贫制度直接影响到目标群体 :穷人 ,和执行发展计划的外部机构 :政府 ,以及项目工作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本文讨论穷人在发展中的主体性 ,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主体建构的意义。理论方面 ,我将从发展主体论和互为主体的角度出发 ,运用社会结构中的利益关系、参与性和公共领域等概念 ,对穷人的社区发展和穷人的发展实践中的权力关系进行理论梳理。实证方面 ,将根据贫困社区的案例来分析穷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状态 ,特定的扶贫方式如何影响他…  相似文献   

11.
正大约两年前,我和朋友搭乘一艘游轮经过地中海。晚餐时,我们注意到有一位老太太单独坐在大餐厅的大楼梯边。我也注意到,所有的工作人员、干部、服务生、小弟等都和她很熟络。我问的服务生那位老太太是谁,本以为他会告诉我老太太是船东,但他告诉我,他只知道她已经在这艘船上待了八个航程。  相似文献   

12.
25年后,已经退休的法庭工作人员本杰明找到多年前他的美丽上司,他一直爱着的艾琳,对她说出下面一番话:“我怎么能什么都不做呢?我问了自己25年……我想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度过空虚的一生呢?”  相似文献   

13.
工作23年,有9年我是在政府部门度过的.但很奇怪的是,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大多是我在世界宣明会和爱德基金会两家非营利机构工作时,与项目区村民一起工作的事情. 共同走进田野 1994年,世界宣明会在我所工作的地方做农村社区发展工作,需要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参与.作为政府的一员,我有幸参与到世界宣明会的一些工作中,开始介入社会工作实务. 那时侯,我和世界宣明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轮流到不同的项目村去和村民座谈,与村民一起讨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和村民一起商量如何才能尽快过上好日子,让小孩子都上得起学.  相似文献   

14.
年龄问题     
戴蓉 《金色年华》2007,(10):46-46
朋友在法国巴黎碰到了一件趣事:和导游、妻子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门口的工作人员却只肯卖给他们两张门票,原因是工作人员认为他的妻子还不到十八岁。我这住朋友也很生气。他认真地让导游帮他翻译,告诉工作人员说,妻子只是看上去年轻,其实已经年过三十。工作人员却执意不肯多收一张门票的钱,让他感动而不解。后来他了解到,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博物馆的门票收入是不挂钩的,法国人设立博物馆的宗旨,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多地接近艺术。  相似文献   

15.
征婚的陷阱     
我今年38岁,5年前和丈夫离婚,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一天,报纸上的一则征婚广告掀起了我心中的阵阵涟漪,对家的渴望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我拨通了那个让我心跳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婚介所的工作人员,她们约我前往详谈。征婚者的资料不错,可那人的形象让我很失望。红娘说不要放弃,只要真诚有耐心,在这儿一定会找到一个幸福的家。2001年5月18日,婚介所告诉我有一位北京的男士,39岁,做药材生意,想在郑州发展事业。我觉得对方条件不错就答应见面。他叫周卫国,皮肤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世界》2011,(19):16-16
编辑同志:我在参加社区老年话动时,与退休干部田先生相识并同居。同居一段时间后,我提出同他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他说在老家农村有老伴,并表示尽早离婚以便和我结婚,让我耐心等待。一年后,就在田先生办理离婚手续时,他乡下的老伴得知我们同居的情况,声称要控告我犯重婚罪。  相似文献   

17.
那是一个阳光温和的下午.一对形象、气质迥异的夫妻走进了我的办公室.前面的是妻子,30多岁,漂亮、干练,女强人的气势令人侧目.相比之下,后面的丈夫就显得黯然了许多.削瘦的身材,仿佛永远挺不直的腰背,还有不肯与任何人对视的目光. "我现在的生活就像一汪死水" 张生(化名),男,36岁,已婚,有一儿一女.因为非法携带毒品,进入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我现在的生活就像一汪死水",他说.他的婚姻名存实亡,和妻子的感情早已破碎.父母对他绝望,儿女们有时甚至不太认得出他.他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工作过.他害怕别人的目光,觉得每个人都在嘲笑他,甚至不敢去接电话.现在,他过着晨昏颠倒的生活,白天是睡觉时间,晚上是游戏时间.  相似文献   

18.
抽烟毛泽东有抽烟的嗜好,而且抽得很凶。他的桌子上与墨砚并列摆放着的,有一个香烟罐子,里面插着粗大的“三晋”牌烟卷,还有一个装过代乳粉的洋铁罐,里面盛着另一种烟丝。毛泽东常找人谈话,谈多长时间,就会吸多久的烟。烟卷和烟斗,他交换着吸。但他吸洋式烟斗的技术并不高明,一斗烟常常要点好几次火,才能把烟点燃,让一旁的人觉得非常浪费火柴。有一次,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举行晚会,招待延安卫生工作人员。他登台讲演,忘了熄灭手里的烟卷。讲着讲着,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迅速将烟往旁边柱子上一摁,又顺手放进裤口袋里。讲完话走下台,他又掏…  相似文献   

19.
在赤峰市社工队伍中有一名平凡的工作人员,他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却带领着一帮人利用工作之余忙碌在社工领域;他有自己的家庭,却时刻关心着别人的冷暖;他享受着副处级待遇,却因为社会工作而关心起了繁杂的生活琐事.他是赤峰市第一批考取社会工作师的人员——赤峰市安定医院(赤峰市复员军人精神病医院)党委书记王殿禄. 建队伍,奉献一片爱心 王殿禄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民政战线,接触的都是弱势群体,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社会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7,(10):45
亚东是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社区便利店的工作人员,最后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就是如何让销售额快速增长,前不久,来自北京市创业中心的专家进店考察后,提出了一套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