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克邦  胡倩怡 《社区》2013,(4):13-13
湖北省广水市在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性别两票制”“妇女职位保留制”“民选妇代会主任直接进入制”的“三制”选举办法,确保妇女干部当选。性别两票制: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候选人提名票和正式选票上,设置“妇女委员”职位栏,明确此职只能由女性担任,并且注明在居委会成员中至少要推荐一名妇女候选人,保证有一名妇女当选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叶永生  崔明军 《社区》2012,(7):18-19
社区建未成年人俱乐部,成为孩子假期的好去处;建"能人库",网罗"能人"服务居民。居住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的居民们越来越感到,他们离不开社区了。社区建"能人库"网罗"能人"服务居民"电工王师傅""水暖张师傅""装修赵师傅"……2月20日,在樊城区大庆西路社区居委会,笔者看到,社区有个"能人库",网罗了不少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3.
杨万里有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的"别样红"、莲叶的"无穷碧"靠的是太阳、水、土的结合。联想到我们的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要持续发展,也就要靠"线上""线下"的结合。数字化是"在线"运行的,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当然要高度重视"线上",但社区学习者是生活在现实之中的,不能不接"地气",必须也要在"线下"下工夫,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传统话语中,妇女"被"形成了"头发长、见识短"的刻板印象,在村庄的具体生活场景中,这一判断被具体化为妇女只关心自己家中的一亩三分地,社区参与中只有男性在唱独角戏。现实中,由于农村男性劳动力被市场经济抽离,女性群体在社区中的身影开始活跃起来。调查发现,性别差异对于扶贫政策的有效性感知具有明显影响。男性群体更倾向个体特征的提升,而女性群体则更强调社区层面的发展。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在于女性较少的外出机遇和传统的女性角色期待、传统观点对于女性缺席社区参与的误读、女性对于政策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扶贫政策制定需要关注社会性别差异,促进贫困妇女性别意识的觉醒,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理念和建立贫困妇女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5.
本刊通过读者日常反馈的情况,列出了20类职场恶习作为此次调查的选项,通过以选择某单项恶习的被调查者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高低,分别排出了"职场人最厌恶的十大恶习""上司最不能容忍下属的五大恶习""下属最不能容忍上司的五大恶习""同事之间最不能容忍的五大恶习""最不能容忍自己职业交往对象的五大恶习"这五个榜单。在本次调查中。本刊共收集了543份有效调查样本,被调查者的年龄从22岁到40岁,平均年龄为28.7岁,涵盖了职场高、中、低三个不同职位人群,其中,中低职位人数占到了总比例的95%。  相似文献   

6.
"同妻"与"同夫"作为社会边缘群体,在与同性恋者组成的婚姻家庭中是弱者,对于婚姻的维持以及解体都经受着与常人不同的艰辛和困扰。从虚拟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无论是婚姻的维持、解体或是再婚,"同夫""同妻"群体都是受害者,然而他们所遭受的困扰与磨难却是有差别的,"同妻"相比于"同夫"有着更为弱势的地位,这与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分不开的。同情这两大弱势群体的同时也要反思为何已婚同志家庭会不断产生、如何避免此类错误再发生,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减少"同夫""同妻"群体的再生;同时更要将男性与女性置于更合理的位置上,减少因性别差异导致的性别不平等与性别歧视,才能帮助"同夫""同妻"群体在已婚同志家庭中受到的伤害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深圳市龙岗区“两票制”的基层民主选举出发,对“两票制”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贡献作了分析。作者认为“两票制”贯穿了民主选举的基本原则;在候选人的确定上体现了由下而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它扩大了民主选举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它采取了直接民主选举的形式,体现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文章在肯定“两票制”的同时,又提出要用科学态度对待“两票制”。  相似文献   

8.
孙晓艳 《社区》2013,(4):34
2012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霍林河街道建立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机制,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进一步维护了辖区的"大稳定"。组织街居干部、社区党员、义务联防员、和谐促进员、信息员、社区民警收集社情民意、排查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建立了"大排查"机制;在街道信访接待中心设立"亲情调  相似文献   

9.
王穗明 《社区》2013,(8):24-25
2012年初,广东省深圳市立足于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出了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把各项服务实实在在落实到基层。所谓"风景林工程"是将各区、各有关部门社会建设中适用于服务社区居民的好经验、好做法筛选出来,分类设定标准,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方式推进,推广到各社区,形成以关注人为重点的城市新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也论“贤妻良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封建社会,"贤妻良母"仅仅作为没有主体意识的性别符号而存在.近代社会以来,随着妇女的解放,"贤妻良母"中的封建因素不断被摒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妇女进一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实现了妇女更大范围的解放.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会呈现不同时代"贤妻良母"的某些特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贤妻良母"还存在着角色上的冲突与困惑.  相似文献   

11.
胥子婷 《社区》2013,(7):8-9
2013年全国两会刚刚闭幕。此番跨度长达半个月的两会,是决定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大精神化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将对国计民生产生深远影响,而"社区居家养老""社区行政化""城镇化"等代表委员热议、百姓密切关注的"社区热点",让人们聆听到一次民主进程的足音。热点一:社区居家养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  相似文献   

12.
"私服""外挂"是网络游戏中两个比较突出的越轨行为,也是最早为我国司法实务界所规制的行为之一。"私服""外挂"在网络游戏中已呈泛滥之势,且对正常的网络秩序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危害。"私服""外挂"行为已经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应属于犯罪,并用刑法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考察与"看"有关的常用词演变研究,"看"在先秦文献出现较少,而"视""见""观"等使用较多,且在现代的发展中义项不断增加。"看"虽然出现较晚,但是构词能力不断增强。"见""视""观""看"等常用词的相同义项之间的互相侵占、影响,共同构成新的合成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为基础,对指示词"这""那"和"这么""那么"的用法作出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发现这两对指示词都存在着语法意义的虚化现象,但虚化程度具有不对称性:"这"与"那""那么"发展出连词用法,而"这么"还没有形成这种用法;而且"这""那""那么"在语法化过程中也表现出多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文章从句法位置、语言环境、语义变化、语法化过程等方面对指示词的连词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两票制是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一种制度创新。起先 ,它是应对农村党支部权威危机的偶发产物 ,是党支部建设的一种组织技术 ,随后在解决两委关系的脉络内发展成为一种组合选举模式。文章较为系统地叙述了两票制的形成背景、发展脉络 ,以及从组织技术到选举模式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 ,讨论两票制对于解决两委关系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化保守主义"学衡派"的灵魂人物吴宓,在文学与爱情观上呈现出保守和浪漫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本文将从这一矛盾出发,重新认识吴宓,进而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五四时期"新""旧"两派的文化价值取向,澄清大多数人对于"新""旧"两派、对于"五四"时期的误会,正确认识"新""旧"两派在"五四"时期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以"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为例,从分析预估、服务计划、服务实施、总结评估、专业反思五个方面,介绍上海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在社区戒毒中引入同伴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展示了一个"建构生命意义"的介入历程:从优势视角和意义建构理论出发,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培养同伴辅导员,促使戒毒康复人员通过"自我探索""情感体验""意义建构"三条路径,走向"自助、互助、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的"忠""恕"一般被后人理解为"为仁之方",从而成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原则。在形式上,"忠""恕"从两个侧面规定了以"立人"和"达人"为目的的成德的行为要求,但在伦理实践中,"忠""恕"却需要"爱人"这一道德情感促成两者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忠"所表现的"笃实"与"恕"所表现的"以己度人"等特征都是因为有"爱人"作为其内核。因此,"忠""恕"的道德动力才能发生,有关"忠""恕"的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忠""恕"的上述特色与孔子始终注重伦理生活中的道德自觉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丕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金滕》中。"丕子"的释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大子""太子""长子""元子",一种是"疾""病""疾病"。两种说法的持有者都有一定的权威性。通过文献征引、古音对比、关键词检索、文本还原等角度对"丕子"的释义进行正反论证,我们可以实现对这两种释义的辨析,并最终得出"丕子"应释作"疾病"而非"大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迅速兴起,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村改居"社区的数量持续上升,失地妇女数量增加,但失地妇女群体的素质和生存技能不高,如何开展"村改居"社区教育,提高失地妇女整体素质和生存技能非常重要。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分析,着重对"村改居"社区教育妇女参与状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