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解放前我国认真研究南洋及华侨问题,并且卓有成绩的,刘士木先生要算是其中的第一个了。他不仅是我国南洋研究的首倡者,前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的创办人,同时也是发展华侨教育,推进华侨事业的活动家。1889年,他出生于广东兴宁的一个农民家庭。14岁那年,只身来到广州,就读于黄埔陆军小学;不久到了南洋,在苏门  相似文献   

2.
华侨与南洋劝业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乔兆红 《文史哲》2003,18(2):103-108
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与华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则华侨对于南洋劝业会的举办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则陈列华侨展品的暨南馆是南洋劝业会中的一个亮点 ,同时以南洋劝业会为机缘 ,还出现了华侨回国投资的热潮。华侨的种种作为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清政府举办南洋劝业会的设想和愿望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中不难发现 ,在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过渡中 ,华侨起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南洋是华侨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这里所说的“南洋”,主要是指今天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之有华侨,并不始于明代,但南洋华侨人数的显著增加,则是从明代开始的,它又为近代华侨的急骤增长奠定了基础.因此,对明代南洋华侨增长的原因、分布状况及其对侨居国所作出的贡献等问题作一些探讨,这对于华侨史的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邹思容 《东南学术》2024,(1):114-126
陈嘉庚研究大多侧重以中国、南洋以及陈嘉庚为主体的视角,甚少从日本的视角反观陈嘉庚。日本对陈嘉庚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研究服务于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政治战略与军事企图,并置于整个华侨研究体系中,既有客观记录的史料,也隐现歪曲事实的主观动机。日本研究记录了陈嘉庚白手起家、由盛及衰的实业之路,高度评价陈嘉庚的教育及慈善事业,但也将陈嘉庚定位为南洋的抗日巨头与政治领袖,是日本在南洋地区最难对付的政治对手。日本的陈嘉庚研究反向诠释了日本抓捕陈嘉庚的原因、动机与目的,佐证了陈嘉庚在抗日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无愧于“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1931—1945年,受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此间,受爱国主义的民族义愤所激发,长期扮演新加坡华社最高总机构角色的中华总商会并未被历史所遗忘,而是以民族大义为己任,责无旁贷地及时承担起引领南洋华侨践行抗战救国的时代历史使命与责任,积极投入到抗战救国的实践之中,并在筹款赈灾、抵制日货、推销国货以及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缅甸华侨教育的发展过程,凝聚了华侨先辈含辛茹苦不辞艰险的心血,体现了当地华侨的高度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在当地华侨社会及侨居地人民中间均有良好而深远的影响。追述缅甸华侨教育的概况,是有意义的。本文仅就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缅华教育,作概要综述。(一) 缅甸华侨教育的创立,与南洋其他地方有颇多相似之处。辛亥革命以前,当地仅有私塾存在,及至国内兴办学校之风传进缅甸之后,缅华社会中的开明有识之士,深感旧有的私塾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于是便有创立学校之倡议。旅缅华侨创办学校,始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即一九○三年)。在仰光,首有中华义  相似文献   

7.
南侨机工返国运输军事物质是南洋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重要历史事件。抗战胜利后,南返居留地成为南侨机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南侨机工南返给国民政府带来不小的冲击,并导致国民政府与南洋华社之间的紧张关系,面对南侨机工及南洋华社的南返要求,国民政府会同各方制定南侨机工复员方案,1946年10月,在国民政府、"华侨互助会"和南洋华社共同努力下,第一批机工踏上南返之路。受制于战后复杂的国内外因素,机工南返较为曲折和艰难,但在国民政府组织和协调下,基本上将登记的机工送回南洋居留地。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先生和“南侨总会”号召、鼓励和动员南洋华侨中的司机和修理工回国抢运抗战物资。有3200多人热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报效祖国。这些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的热血爱国者,大部分在滇缅公路上从事抢运抗战物资工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挽救祖国危亡、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分析了南洋华侨机工坚定、勇敢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深层原因,高度评价了他们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9.
1931-1933年日本相继制造出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事件等,这些事件激起国人和海外华侨的强烈抵抗,在中国国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南洋华侨怀着强大的爱国情怀也加入到了抵制日货运动这一历史潮流中。华侨的中介商地位和国货难以畅销南洋以及当时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等诸多因素致使抵制运动难以产生与国内一致的影响。华侨用他们的行动捍卫了祖国的利益,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这些无疑证明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和群体的命运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印尼华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924年,但是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东印度群岛以前人数有限。17世纪荷兰人统治东印度群岛后为开发该岛丰富的资源而大量掠夺华工。西方殖民者认为“人民之最有开发而最耐劳苦者,则莫过于华侨”①。因此荷兰殖民者从中国南部地区招募诱骗大批劳工到南洋进行殖民地开发。清朝末年,国家贫弱,民不聊生,为了谋取生路,人民远渡南洋。华侨到南洋后都是白手起家,胼手胝足,辛勤劳作,由于当地人民以务农为主,不善于经营商业,因此华侨或经商或做工。最初只为养家糊口,后有盈余后,逐渐积累资金扩大事业。华侨事业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1.
在华俄侨文学是俄侨创作的文学,是用俄语写成的文学,它属于俄国文学;同时,它产生于中国,其中很多以中国的事物为题材,又属于中国文学.总之,它以卓越的成就和双重身份,理应得到中俄两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常芳 《阴山学刊》2004,17(5):22-27
曹顺庆教授是我国第一个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他在古代文论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跨异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出版了二十多本专著,其学术思想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有很多华侨华人的同乡会,其中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是福建同乡恳亲会①。回顾福建同乡恳亲会发展的历史,可以反映同乡恳亲会在凝聚华侨华人的民族精神,爱国爱乡,团结互助,促进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乡会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侨华人发展的历史,同乡会面临着的新老华侨衔接及观念差异等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今后华侨华人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述中国传记文学2000多年来的悠久历史、巨大成就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传记文学作家作品。以时间为经,分五个时段,系统全面、精当而扼要地论述了中国传记文学以《史记》为代表的辉煌开端,杂传的兴起及其成就,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嬗变,现代传记文学的发展,当代传记文学的马鞍型发展。总结了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李长傅先生在华人华侨史、南洋史地、中国历史地理等领域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贡献。除所撰写的大量学术论文外,代表性的著作有《南洋华侨史》、《中国殖民史》和《开封历史地理》等。他之所以能够达此境界,逐渐形成的、贯穿于其学术活动之中的四块基石,即扎实的古文功底、多重的语言工具、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则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叶燮研究逐渐受到海外汉学家的广泛关注.日本的青木正儿、德国的卜松山、美国的宇文所安等学者分别发挥自己的优长,以区别于国内的视角,并借助相关理论资源和文化资源,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推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总结并反思他们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以给国内学者提供相应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朱仁夫 《云梦学刊》2003,24(6):48-51
新加坡是东南亚华侨最多的国家之一,华侨成为儒学传播的基本因子。新加坡开埠两百年来,一方面吸收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法治,另一方面传扬东方的伦理和道德观念,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朝野同倡”儒学,儒家理念成为国家的“共同价值”,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性,也表现出特殊性亦即异变。首先,民族性是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中的精髓;其次,在恪守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突破母体文化,将移民群体色彩涂沫到其创作文本中;再次,冲出东西方文化夹缝,寻求独特的文化归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华侨华人经济问题研究的进展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学术界在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的研究方面有明显进展 ,尤其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有所深入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问题有 :关于海外“华人经济”的概念、性质 ,华人经济在居住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华商经济网络的功能与内涵变化 ,亚洲华人企业集团的兴起与发展 ,海外华人资本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华人经济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针对上述问题的争议 ,本文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演变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侨乡侨批业和侨汇发达 ,形成了以外购内销为特点的侨乡社会。新中国成立后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也出现了多种联系方式。随着海外社团日益国际化 ,出现了以地缘、血缘为主的社团回国寻根热 ,侨乡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内地。改革开放后 ,侨乡靠政策、技术致富 ,而侨乡新移民的文化素质不容乐观。随着新移民留学生人数的增加 ,文化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高校和科研单位成为“新侨乡”。不同时期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的不同特点 ,成为今日政府制订侨务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