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1—1945年,受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此间,受爱国主义的民族义愤所激发,长期扮演新加坡华社最高总机构角色的中华总商会并未被历史所遗忘,而是以民族大义为己任,责无旁贷地及时承担起引领南洋华侨践行抗战救国的时代历史使命与责任,积极投入到抗战救国的实践之中,并在筹款赈灾、抵制日货、推销国货以及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华侨与南洋劝业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乔兆红 《文史哲》2003,18(2):103-108
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与华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则华侨对于南洋劝业会的举办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则陈列华侨展品的暨南馆是南洋劝业会中的一个亮点 ,同时以南洋劝业会为机缘 ,还出现了华侨回国投资的热潮。华侨的种种作为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清政府举办南洋劝业会的设想和愿望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中不难发现 ,在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过渡中 ,华侨起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洋地区华文新文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海外的第一个文学分支,也是世界范围内海外华文新文学滥觞时期的第一个文学实体.它的萌芽、诞生,不仅成为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也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起点.它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是重要而又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世界历史研究早在19世纪中叶即已开始萌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迅速发展,早已成为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多年来《中国史学史》却从不写中国学者的世界史研究的历史。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等出洋者习惯性地称呼祖国故乡为“唐山”。“唐山”概念源起于唐朝,形成于清朝前期,晚清以后逐渐在侨界流传开来,既指具体侨乡,又指整个中国。从历史语境来看,作为人数最多与影响最大的近代华侨华人群体,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基本能够代表整体侨界。他们选择“唐山”代称祖国故乡,主要在于“唐”象征大唐盛世的辉煌历史和“唐虞之世”的理想状态,“山”则是闽粤等地沿海出洋者对陆地的方言称呼。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也未停留于本文概念层面,而是嵌入自身家国情怀之中,尤其是对侨乡的眷恋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认同,成为他们构建侨界与“唐山”关系的主要情感依据。  相似文献   

6.
满族作为东北少数民族中一个卓越的代表,以自己特有的民族贡献丰富了关东文化的内涵,推动了关东历史文化的发展。在满族文化与关东文化的互动交融中,满族文化的很多特点和风情已经内化为关东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关东文化深深地打上了满族文化的烙印。文章结合满族的历史贡献,从关东历史的发展,冰雪文化的形成,饮食文化的创造,民俗风情的展示等方面探究满族在关东文化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冬  宋彩萍 《齐鲁学刊》2005,3(5):137-143
历史上,大学人文教育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形成并保留了各具特色的教育传统,男一方面随着社会变革又加以发展、丰富且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视域下人文教育的特征对当代中国人文教育的重建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主要体现为:以历史的眼光,把握人文教育的根本;以开放的眼光,吸收世界人文教育的精华;以战略的眼光,重塑未来人文教育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耶律楚材正是元初引导蒙古走向"汉化",促进蒙古科学文化发展,恢复中原文化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奏立十路征收所,任用大批汉儒为官;乙未籍户,谏阻毁农;尊孔教,用儒术,兴文治;保存典籍,初行科举,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9.
邹思容 《东南学术》2024,(1):114-126
陈嘉庚研究大多侧重以中国、南洋以及陈嘉庚为主体的视角,甚少从日本的视角反观陈嘉庚。日本对陈嘉庚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研究服务于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政治战略与军事企图,并置于整个华侨研究体系中,既有客观记录的史料,也隐现歪曲事实的主观动机。日本研究记录了陈嘉庚白手起家、由盛及衰的实业之路,高度评价陈嘉庚的教育及慈善事业,但也将陈嘉庚定位为南洋的抗日巨头与政治领袖,是日本在南洋地区最难对付的政治对手。日本的陈嘉庚研究反向诠释了日本抓捕陈嘉庚的原因、动机与目的,佐证了陈嘉庚在抗日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无愧于“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自治区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新疆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措施和办法,保证少数民族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极大地推进了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巨大成就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人力资源保证,更为可贵的是积累了发展教育事业的宝贵经验。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农牧区教育;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因为有了文化上的优势心态,中国现代作家可以立于高点,"凝视"南洋,有选择性地"聚焦"南洋,他们笔下的南洋图像则正是经过他们"凝视"下"聚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质言之,是中国现代作家强烈的文化优越心态构筑了足以让他们"凝视"南洋的平台,立于这高高的平台之上,中国现代作家必然会戴着中国文化的滤色镜,从主观的角度"选择性聚焦"南洋社会,书写自己笔下的南洋,从而营构出自己心目中的南洋图像.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是基于适应新加坡社会由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文化历史传承能力、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等,其实施途径主要有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课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等,是新加坡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兆旭  胡玲翠 《学术探索》2013,(11):143-146
历史比较法为教师教育大学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教师教育大学化是我国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走综合化之路、做好学科准备、形成高素质的研究队伍、处理好借鉴他国经验与本土经验问题是我国教师教育大学化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教育回归本真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张佐 《学术探索》2013,(7):112-116
边屯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边屯文化是世界移民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边疆民族地区的主流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快速崛起,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雄厚的财力支持、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国际化战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标准、具有较强竞争性的教师聘任制度以及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乃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均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因此我们不应忽略在中国华侨学府求学的侨生群体。侨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是一群特殊的传播使者,由于身份特殊,他们在国内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就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双向传播特点。侨生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海外文化的传播者,这种文化的传播不仅是双向的,而且是自觉的、主动的、相互的输出和接收。在双向文化传播中,最受益的当属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的几个基本精神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理想的道德追求,注重现世、求是务实的人生信念,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贵和持中的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个基本精神。这几个基本精神曾经对中国的历史发生作用。对它的批判继承,对现代中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外汉语教育是中国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新生力量,无论是从传播要素还是文化的交融性、传承性来看,它都足以承担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担当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海外进行汉语教育时既要尊重他国文化又要坚持中国视角,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并凝聚中华文化精华,精择传播内容以全面宣传中国,还要充分借鉴他国经验,注重传播策略,同时培育合格的高素质的文化传播主体,提高文化传播效度,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实施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调整学校内外部责权关系的重要依据,更是一所高校理念、精神、文化的总概括。据此,探讨大学章程的科学制定是必须而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大学章程的发展历程,剖析大学章程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从充分彰显学校特色、充分体现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应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应引入责任追究制度和解决争议制度四个层面提出大学章程的制定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