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避免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化,提升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根据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项性、文化性和综合性特点,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充足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方式,以及着力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离不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统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与突破。在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高校思政课应通过强化意识、明确定位、创新方式、优化关系、内生动力努力践行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指对无或旧的否定与超越,它融探索性、新颖性、艰险性和价值合理性于一体。主体必须具有顽强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等品格才能进行创新。创新是人类生存的最本质状态,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杠杆。社会只有为人们创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建立科学的创新机制,才能激励创新  相似文献   

4.
当代德育要拥有一种终极关怀视域和个体关怀意识,联系个人完整的生活世界和深沉的精神体验去寻找意义,不仅要恢复德育曾一度失落的人文品格,而且要澄明德育曾一度迷茫的人文精神,就必须拓展一种新的教育视域——“生态化综合”,以社会历史学和物种生态学、宇宙自然学和人类文化学的眼光打量人和世界的生存和生活,整体地、生态地、综合地看待宇宙世界万物和地球自然生命,通过人对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完整的生态关系的理解和关怀,以完成智慧性、生态性的道德体验和文化性、理想性的人格建构,从而实现当代德育的内在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育应当追求教育的国际意识、人本意识、创新精神、超越精神、批判精神和宽容精神。立足教育的时代精神,师范大学应承担如下的历史使命:守护教育的精神家园,打造教师教育的主阵地,引领教育理论创新的前沿,成为教育实验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初等数学研究课程的实施取向表现为技术性、师范性和文化性.其实施策略基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1)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2)创新数学教育大课程的整合性与广延性.  相似文献   

7.
生存、自由、超越是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教育观,其教育思想关注人的精神建构和灵魂的陶冶,认为大学以自由为其生命,精神的交往是实现自由教育的根本路径,《什么是教育》揭示了教育对生命本源追问和超越的本真意义,对我国教育理念的探索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本质、教育活动、教育价值等深度教育问题的本真追求,是对教育应然价值、教育理想的皈依和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热爱,是超越了教育实践本性、内化为教育行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诉求,是外在行为与内在精神的双重超越。教育信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专业发展的标志、专业成熟的体现。教育信仰的现实运作与实现,是教师的教育理性、教育情感、教育意志与教育行为的有机统一。教师教育信仰的生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需要的认同、信仰的内化与心理的整合的完整统一。其中,需要的认同是教育信仰生成的重要根基,信仰的内化是教育信仰生成的动力,心理的整合则是教育信仰生成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试论教师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对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长期存在相互对质的现实,尽管这是教师教育始终难以回避的问题,但其融合发展却是教师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探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机制,以教师专业化培养促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以教师的开放型培养促进教师教育体制创新,以教师终身性培养促进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发展,从而确保我国教师教育能够胜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开展得适当与否,可以从诺贝尔奖自身的特性找到衡量的标杆。与诺贝尔奖的特点和要求相对应,中国当代的创新教育应具有广泛性、先导性、原始性、科学性,它不只是面向少数人而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大众教育;它不仅仅是培养创造技能还是培养创新潜能的全面教育;它既是知识创造也是传承知识的全部教育;它是对既有文明的超越可又不能超越基本素质的全能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场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包括社会文化价值、教育体制机制的整体性转型,即教育范式的转变.它是以理论创新、文化更新为先导的.为此,需要深入的社会动员和广泛的公众参与,凝聚改革共识,探索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知识生产和社会创新的新特征,重视自下而上、在基层发生的“静悄悄的革命”.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落实和放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机制,通过改善政府治理,简政放权,激励地方和基层创新,培育学习型个人和学习型组织,形成上下结合、多方合力的新局面,推动教育范式的整体改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合作、培训、评价等机制层面,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教育的全面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从其社会作用来看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保证 ,是凸显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资本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风气的必要条件 ,同时昭示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中国正在积极融入世界 ;从其对教育本身的影响来看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动回应 ,必将极大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且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出 ,解决了教师教育的方向问题 ,加快了教师教育法制化进程 ,促进教师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 ,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因而成为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探讨陕南大专院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现状,抽取了陕南七所普通大专院校的25名体育舞蹈教师和280名选修或选修过体育舞蹈的学生做为调查对象,从体育舞蹈教师的队伍结构、教学情况、科研能力、教师等级证书、继续教育情况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发现陕南大专院校以中青年体育舞蹈教师为主,有积极认真的工作热情,发展势态良好,但也存在专职教师匮乏、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不协调、教学文件不齐备、专业技能不高、科研能力薄弱、继续教育工作滞后等诸多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陕南大专院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多元价值观和新旧教育范式的冲突、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以及师范院校现行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的缺陷,导致师范院校教师价值取向的迷失、角色认同的困惑、合作意识的缺失及育人精神的式微等文化危机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基础上的理性反思、制度创新、利益驱动和正确的文化解读是社会加速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更新的基本途径和内在机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和激励机制,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是加快人们价值观念更新和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满族"双语"教育教学改革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语、满文是满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亦可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满语、满文意义重大,而实行满汉“双语”教育则是继承满语、满文的最有效办法。满汉“双语”教育的可能性是:现有的满族聚居环境,可资利用的满族文化遗存、语言文字成果及可资利用的师资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满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开办满族学校,取得群众和政府的支持。满汉“双语”教育的意义:是保护满族语言、文字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历史研究的需要,也是满族文化研究的需要和满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语、满文的开发和使用也将有利于满族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U时代(Ubiquitous Time)即指互联网等媒介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全进程,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的整个过程。网络的这种影响也日益渗透到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由于信息与知识的平等化趋势不断加强,师生之间传统的"支配与从属"关系在新时代将会迅速瓦解。网络教育中,师生交互形态、师生关系和师生的行为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湖南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境表现在:社会、学校对体育的偏见;缺少专业化氛围;体育教师的待遇偏低;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薄弱;政策上有失公允几个方面。重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路径在于:从现实出发,寻求适合农村学校的新型的校本教研模式;增强专业自主意识,走自主专业发展之路;夯实文化底蕴,力求社会各种支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衰败冶特征: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生源、师资、教育资源持续性地向中心城镇集中,另一方面是农村学校的文化整合功能弱化与乡村教师的去精英化或日益底层化。 在对 J 省 N 市的六所农村小学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对“衰败冶不仅仅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本身的低度发展,同时更深刻地带给乡土社会一系列的危机:家园的荒废与合格农业劳动者的供给断层;现代性的追逐与乡土文化及规范传承的断裂;注定失败的教育竞争与个体及家庭向上流动希望的破灭。 农村义务教育“衰败冶受到双重机制的影响:传统城镇化与教育政策效应的路径依赖、阶层间的非理性教育竞赛及其合法性压力。 因此,可以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乡联动、家校合作三个方面来积极应对农村义务教育“衰败冶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