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言语是传递信息的结果。修辞是言语活动。语言的内在规定性和信息的外在规定性决定了修辞核心的原则是差异性,有了差异性,信息就能传递,语言形式就有价值。当我们传递概率低的理性信息时,修辞的差异性原则表现在语言符号的所指要保持信息的差异性,即准确、贴切、平易、匀称;当我们传递概率高的审美信息时,修辞的差异性原则表现在语言符号的所指要提升信息的差异度,即符号的组合偏离常规,符号的选择背离常情、常理和习惯,符号的所指具有形象化和感性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论修辞效果的整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针对语言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而进行的修辞,其效果的控制类型大致有四:定向、定势、定量、定体。效果控制的方法表现为修辞策略,其调控的思想体现为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3.
援引信息理论以为借鉴,尝试分析了文献语言中一些典型的词类活用的用例,认为它们不仅是语法现象,也是修辞手段,往往具有多方面的修辞功能,如改善信息接收状态、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在接收的环节上酿出新信息等等。因此,如能从修辞功能的角度加以研究,一定会使我们的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都爆出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论新闻语言变异的修辞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闻语言中,因题旨情境的需要而进行的语言变异能够达到比规范用法更加有效的修辞效果。语言既要有规范的结构又要在实践中创新。变异是在遵循语言结构规范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建构创新的重要手段,那些符合语言现有规范一般规律的变异是语言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它们在表达概念意义和传递理性信息的基础上能够产生丰富的潜在信息和美学信息。部分变异有可能成为新的语言规范进入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禅宗修辞活动中,非语言方式被广泛运用,它们不仅可以补充言语信息、替代言语信息、强调言语信息,还可以传达悟性信息、灵感信息,这与禅宗修辞以“利于开悟”为中心原则是相统一的。禅宗非语言方式的修辞手段主要包括“喝”、沉默、动作语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变异修辞是有意偏离语言某方面的规范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活动,其理据就是在修辞活动中激发语言使用者采取偏离常规的修辞手段的动因。修辞是基于逻辑而存在的,而偏离常规的逻辑思维更能突显语言表达信息,这就是变异修辞的逻辑理据。理解变异修辞离不开语境,而变异修辞的存在也满足了人们对言语美的一种追求,这就构成了变异修辞的语用理据和美学理据。  相似文献   

7.
修辞的哲学     
在修辞活动中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控制我们对语言表达形式的取舍,这就是信息传递的规则。修辞是保持信息通道畅通的活动,修辞必须服从信息传递规律。修辞活动中存在着一个二元对立的哲学范畴:信息熵和冗余度。理性修辞中,信息熵值高,表达形式的冗余度低;审美修辞中,信息熵值低,表达形式应该保持在“熟悉的陌生”度中,“熟悉”是指冗余度,“陌生”指无序性。两者的对立统一使接受者能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消除无序性(熵值高)表达形式带来的不确定性。接受者获得的信息是体验性的而不是认知性的。认识修辞活动的这对哲学范畴,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修辞能力。  相似文献   

8.
依据"注意假设"理论和"互动假设"理论,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意识增强式模式对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意识增强式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关键信息更加明显,写作课上教师通过提供足够可控的、有规则的语料,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突显重点信息,鼓励学习者从突显的语言输入中有意识地寻找相关语言信息,激化认知过程,从而输出新知识并巩固旧知识。实验通过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做问卷和测试进行定量研究,采用了描述性分析和双因素混合方差分析检验得出结论。问卷结果表明,这种模式强化了学习者对词汇修辞、小句修辞和语篇修辞的认知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模式提高了学习者的英语写作修辞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英汉翻译过程中文化内涵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汉民族相隔地域遥远,各有其历史文化渊源,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以及文化差异和文化内涵.这些差异难免会导致翻译中出现文化内涵信息的传递障碍.为了减少或消除这些障碍,翻译时可采取修辞补加、总括补加、重复补加、语气助词补加、加注、空缺填补等处理方式,以保证原文主信息的正常传递,实现文化意象对接和信息连通的有效翻译,使译文读者能顺利地理解原文作者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传播的基本工具和载体是语言文字(含副语言特征和体态语),信息传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民语用能力。公民语用能力包括表达与理解能力,适应、生成(创设)语境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及记录语言的文字本体的认知能力,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语法、修辞、逻辑“三艺”综合运用能力等。另一方面,人际传播、组织转播、大众传播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公民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中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美国强制性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我国只有主板上市公司才要求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只是“择机”选择披露.对2011-2015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连续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企业其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股权集中度,以及违规情况与间断性披露的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中小企业考虑到其经济效益指标,会在企业状况好的年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在状况不好的年度选择不披露.  相似文献   

12.
委婉言语表达就是将体现交际意图的话里意义隐含在话表意义里发送给对方 ,因此要求编码时言语形式选择正确 ,而解码时含义信息即思想内容理解准确。委婉言语形式的选择受制于交际对象的领悟能力、心理状态、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与交际环境。编码往往采用逻辑手段和修辞方式进行 ,解码则依据委婉言语形式 ,联系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 ,去分析理解规范语言比较信息、变异语言联想信息和逻辑语言推断信息 ,并针对不同情况 ,采用顺应含义信息或话表信息的正面反馈和规避这两种信息的侧面反馈  相似文献   

13.
处于静态的任何语言单位只有当它进入动态的言语实践中时才能显示其语用价值,如何实现语言单位的这种语用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一般的语法、逻辑、语义组合规律之外,更多地依靠的是修辞链。在《论修辞链》一文中我们曾指出:“修辞链是一种符合言语表达规律的语言表达机制”。《论修辞链》主要论述了修辞链在言语表达中对语言单位的“粘合”作用,实际上,修辞链对言语表达中语言单位的“离”与“合”具有特别的潜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修辞信息的含义和修辞信息的传播工具,揭示了修辞信息传播的“表达←→传播←→接受”三极多向互动的客观规律及其传播过程中“接受兼表达”的等值、减值、增值和改值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修辞是依托题旨情景恰当地选择语言手段和表达方式,以有效地表达思想情感,影响读者或听众为其目的的.本文通过例证和赏析,从英语消极修辞的形式之韵和积极修辞的内涵联想这两个视角进行评赏,以期再现修辞在文化和美学上所传达的意义,展示修辞的交际功能和文化信息传达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论视觉修辞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视觉修辞、视觉修辞学的含义,探讨了视觉修辞学建立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论文主张,视觉修辞包括语言视觉修辞、图像视觉修辞以及综合视觉修辞三个方面。语言修辞和图像修辞在符号性质、载体、感官特征、编码、解码、信息性质以及传输和接收、功能发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视觉修辞是一种以语言、图像以及音像综合符号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视觉修辞研究,不但有助于推动修辞学的理论创新,拓展修辞学研究的领域,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众多修辞领域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信息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污染的成因 ,根据信息污染的表征对其进行了分类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选取了108家A股上市公司,根据<内部控制指引>颁布后的2006年年报,运用专家小组评价法提取内部控制信息,并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与违规之间建立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对其是否违规有显著影响;而在"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对其是否违规没有显著影响;内部控制指引的强制性披露要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虽然非违规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比违规公司要多,但差距不大,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可靠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美国SOX法案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引发了我国理论及实务界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讨论.近年来,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的问题也初显端倪,且可能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肘.以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的年报信息为样本,运用序数逻辑斯蒂回归等方法,在代理成本框架下,探寻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业务活动的效果与效率、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从等,但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致使内部控制难以完全发挥其功能,影响内部控制目的的实现。通过对内部控制中不对称信息的分析,缺乏真正的委托人是问题严重性存在的根源,因此建立起拥有完全产权的委托人体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