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在语言修辞方法和修辞手段的广阔世界呈现出的“经纬”现象 ,从纵横两个方面探讨法律语言的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2.
准确是证据语言的最高境界。在司法实践中,证据语言不准确常常会导致冤假错案。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证据语言的准确性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是法律界人士和语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解决证据语言的修辞原则和修辞手段问题,是语言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马一浮把诗学中的修辞行为视为人们“穷理尽性”的实践活动,是道德、心性修养的载体。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思与情的辩证统一,注重情性的探索,注重修辞在儒学、美学、诗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融会贯通,注重语用及语用价值的实现。其中贯穿了一个基本精神和原则,就是美与善在德性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6):148-157
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论文,提出和阐述了把法律作为修辞的理论。但这一理论的学术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命题的基本阐释,证明其理论合理性的论证中。循理论应用的思路,辩明把法律作为修辞的法律修辞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以法律解释、法律逻辑与法律修辞构成了法律方法的基础理论为理论前提,具体阐述法律修辞与法律解释、法律修辞与法律逻辑的关系。阐明法律修辞与法律解释作为方法论领域的共享与理论目标与研究对象上的区别;以把法律作为修辞为视角,探究法律逻辑对于裁判听众说服的意义。通过对基本方法论的论证,阐述把法律作为修辞理论的方法论可能与意义,以期助力法律修辞理论在中国法治建设语境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两大法系和罗马法涉及"诈欺"制度的分析,辨析"诈欺"和"欺诈"用词的优劣,企图以此展示法律语言的"通俗化运动"和法律语言本身特质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在立法文本及译著中使用"诈欺"是妥当的,并且主张法律语言的"通俗化运动"应该有恰当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语言间接性的概念,然后从修辞与语用学的关系,使用间接语言的原因方面,论述间接语言和修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法律--谈西方法律语言研究方法的嬗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言是表述法律的工具。语言与法律的结合促成了法律语言学的诞生,同样也促进了对法律语言的纵深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西方法律语言研究经历了传统方法、社会学方法和批评性方法的嬗变,各种方法给法律语言研究增添了多向度的思维进路。法律语言研究方法的嬗变表明建立多元、综合、整体化的研究方法是法律语言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法律--兼谈法律英语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表述法律的工具.语言与法律的结合促成了法律语言学的诞生,同样也促进了法律语言的纵深研究.作为一种语言的语域变体,法律英语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存在的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10.
陈望道先生曾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过修辞的两大分野的思想,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之争论不休。有全盘肯定其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提法的,也有彻底否定消极修辞而力主积极修辞一端的。本文认为这两派根本对立的观点皆各有偏颇,从而提出了汉语修辞三个层级的新学说。认为汉语修辞实际上应分为基本、积极与过度三个修辞层级,而且三个层级之间的关系都具有相对性,不可将三个层级绝然固定。  相似文献   

11.
语言应当是精确的,尤其是法律语言;但是另一方面语言客观上也具有模糊性,法律语言也不例外。法律语言的精确与模糊的辩证统一,使法律语言达到了极致的精确,从而促进法律的实施,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2.
商务英语是承载了商务理论与实践的专门用途英语.本文从商务英语的特点谈起,说明商务语境中培养修辞意识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几种常见的能体现商务英语修辞特色的修辞手段,指出在商务英语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说服力,使商务交流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在多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就法律语言而言,自然也具有模糊特性。在法律的实践中,应恰当使用语言的模糊性以产生积极的功效,同时,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适当规制也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语言力学里的合适性原则。合适性原则要求说者了解对方的心理、对对方宽容以及采取中庸哲学。如果人们在交际时懂得如何使用合适性原则,就有可能减少许多本来不应该发生的矛盾或纠纷及心理障碍,并且能够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诠释法律的语言工具及其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晖 《文史哲》2004,(5):147-155
语言是诠释法律的最基本工具,与其他诠释工具相比,语言具有霸权主义特点。以语言诠释法律是通过"说"来完成的,体现出了法律诠释的大众化情节。语言是认知对象的客观规定性和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一种契通方式,通过语言诠释法律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种趋向。以语言诠释法律的效力是指语言解释法律的可能性问题,它存在于法律文本、解释者和听者(读者)三方,以及法律文本和解释者、解释者和听者(读者)这两组关系中。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含混性以及人的意识的有限性,产生了语言诠释法律的无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和准确性一样,是法律语言的特征,是法律语言难以消除的现象,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加强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在运用法律模糊语言时,要遵循法理精神,既要发挥其积极功能,又要规制其弊端.  相似文献   

17.
杨玲  邓格红 《云梦学刊》2005,26(2):135-136
词语的组合关系有正常、冗言和异常三种,当两个或两个以上语义特征不相容的词语搭配在一起时就形成异常组合。由于其组合的异常性,使用时往往能产生不同凡响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语言规范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语言的失范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正确适用,降低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程度.法律语言的规范化建设包括立法语言的规范化、执法和司法语言的规范化.法律语言规范化,要做到用词准确、表达周密、正确运用修辞等.  相似文献   

19.
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准确和严密,但并不排除模糊语言的使用。模糊语言客观存在于法律语体中。法律模糊语言成因复杂,既是立法原则概括性的要求,也受法律语言本身特点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制约。模糊语言对法律的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曼  柳明 《南方论刊》2007,(12):39-39,41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日益增多的涉外法律事务对我国法律语言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法律翻译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法律语言的特点,提出法律语言翻译应恪守的基本原则,以期提高法律语言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