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丽 《生存》2020,(15):0212-0212,0214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领域,因而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对数形结合不同侧面与策略角度的思考,析出四个关键词:助、思、探、译,也即以形助数,理解算理;以形思数,理清数量关系;以形探数,揭示规律;数形互译,解释规律,从而实现对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的四面观,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能力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石勇 《生存》2020,(10):0136-0137
数与形的互相转化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效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从数形结合思想释义入手,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永滂 《生存》2020,(3):0153-0153
很多数学内容和概念都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图的特征”。在低段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中,图形表征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概念,理解数的运算意义,帮助学生发现、描述研究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运算途径,从而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和记忆数据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好知识传授工作,还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更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获取这一类知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例,就该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以及渗透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科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地位十分关键,但是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注重直观感受,而对于以数字、计算为主的数学知识,往往学习兴趣不高,于是不少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教学活动。文章主要针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在初中数学中,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结构有两个主要特点:其一,它是经过抽象出对象的一些非本质属性以后所形成的一种纯数学关系结构。其二,这种结构是借助数学符号来表示,并能进行数学推演的结构。数学模型思想作为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数学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7.
尽管二十年来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已经普遍采用数量方法,但是,探讨现代历史学与数量方法之间的关系的尝试并不多。特别是日本,虽然也宣传历史学与各邻近学科的交流,并宣传关心生活史、社会史问题如何重要,但在介绍数量方法上,却做得很不够。如果简单地认为“数量方法=分析手段”,那“数量方法的意义”这一分析课题中所包括的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就会荡然无存。数量方法的作用,单从手段的有效性上是无法看出的,不去探讨数量方法与历史学的性质及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搞清这一问题。那么,数量方法是什么呢?本文将其内容归纳为三点。第一,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地积累、贮存、利用史  相似文献   

8.
张莉雅 《社科纵横》2007,22(1):107-108
在图像化的今天,视觉图形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图形创意是“意”、“形”、“情”的结合,能够生成传达视觉信息的完整图像。而富有情感的图形设计往往具有影响情感的潜在魔力,这种视觉媒介的潜在力量被设计师发掘并使用,进而成为一种独特的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教学实践,真正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只有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个人感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9通碑刻的研究,对清代近200年间甘肃地区环境保护意识的特点进行了探讨。甘肃碑刻所体现的环境保护意识的特点是:保护林木、水源、草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认识;官方与民间的互动,形成了保护环境的合力;利用神山、神林和坟茔风水的“神圣性”,强化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意识;严厉的惩罚措施有效地制约人们的行为;植树造林,体现了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数学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怎样学好数学?是初中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而初中数学是一个“换脑”的学科,进入初中后要学好数学首先要转化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把数学思想作为基础知识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初中数学思想的重要性,简要分析几种有代表性的数学思想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指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数学手段对于社会科学有意义的事实的表达能力问题,在我国哲学界已取得了一定认识。现将这些认识分点综述如下: 1.关于量和质这两个范畴的关系:“量”和“质”这两个词的词义具有多样性和辩证关系,这一发现可以完全证明十年前有人提出的论点:始于亚里士多德的数学是量的而且仅仅是量的科学这一观点自十九世纪以来便站不住脚了。同时,把数学化及数学模式的构成说成是“形式化”也没有意义;如果从数学基础研究的最严格的意义上去理解“形式化”这个概念,则只能说数学通常绝不是形式化的。2.关于现实认识过程中具体抽象的整体性以  相似文献   

15.
柏清  罗锐 《社科纵横》2004,19(6):145-146
当前 ,我国的新闻传播领域正在大力贯彻“三贴近”的思想 ,而“三贴近”的本质内涵即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本文即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从传播学的角度再次探讨人本主义价值观在我国当代新闻传播领域的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米文科 《唐都学刊》2013,29(5):29-33
以“德性所知”的涵义、“德性所知”与“诚明所知”和“天德良知”之间的关系、“德性所知”与“德性之知”的区别三个问题为中心,对学术界有关张载认识论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结合明清学者的注释,对这些问题和争论做了反思,认为必须回到经典之中去,在对张载思想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基础上,方能对其认识论有一更为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伴随着“文化热”,语言学界讨论文化语言学的论著不断涌现,涉及到的几乎囊括了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各个方面。这无疑对启发语言学研究者拓宽思路、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汉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姜跃滨、章也著的《浮出瀚海——汉语和汉文化的建构》(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姜著”。)不失为一本探讨汉语和汉文化关系的颇有特色的研究著作。作者在“序言”中说道:“在文化的背景下对语言进行透视,用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去认识、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去阐示语言现象形成演变的原因,这是一条可行的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在历时与共时系统中的物化,语言充分地表现着文化。不仅如此,人类是凭借语言辨识事物、认识世界,并且语言把人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艺术形神观念研究杨铸“形”与“神”是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史上一组相对而又相关的重要范畴。纵观历代诗论、画论,涉及“形”、“神”之处颇多。统而言之,其基点乃是将艺术对象区分为“形”与“神”两个不同层次,以“神”为重,以“形”为轻;其主旨则是在艺术创...  相似文献   

19.
孔少琼 《探求》2002,(Z1):12-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了全面的阐述 ,是指导全党在新世纪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笔者结合海珠区的实际 ,从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创新领导方法、增创海珠区各项工作新优势谈点看法。一、与时俱进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篇贯穿着一条主线 ,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体现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江总书记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 ,…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国内学界因意识形态、理论视野、研究路径等方面的局限,对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从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层面或视阈,尚缺乏从哲学层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从文化哲学视角看,基督教中的“上帝”恰恰是人的作品,是人的形象的升华和摹本,不是上帝造人,而是“人造上帝”,体现出人的主体创造精神;基督教是一种以隐性形式表现的“人本主义”观念,而不是“神本主义”;基督教教义是人类对自己的“自身关怀”,而不是上帝对人的“终极关怀”。从文化哲学视角发掘人本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既可以更为全面地把握人本主义思想的广博内涵,又可以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