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靳吉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Z1)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对语文课堂教学“三环节”做了初步探索。具体作法,分述如下:一、自学环节这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上进行的有要求、有计划的自学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求解决的能力.这一环节分为四个步骤,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分别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自学时做到大体有序、带着任务反复阅读,反复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实验解答学生的疑惑,介绍物理概念和原理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改变枯燥的传统教学,便于学生更加快速且积极地掌握知识。与此同时,实验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验中,成功实现知识的转化,进而提升学生物理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从“实验释疑”角度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国华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有机化学及单元反应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着重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熟练地掌握有机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提纯、物性数据测定以及根据物性数据的处理提高学生们实践操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严谨的治学作风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精细化工产品研制、开发与合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无机化学实验是培养中学化学教师过程中的第一门专业实验基础课,在化学教学和后继课程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大多数来自农村,很少有机会做实验,以96级学生为例,43名学生中就有27人从未亲手做过实验,占总人数的62.8%;10人做过少数几个实验,占23.2%。从总体上说,他们动手能力很差。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从无机化 相似文献
5.
戴昭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中国古代语文规范的准则是"雅正"。它起源于古代文人的语文神圣观念和严肃的写作态度。在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上古中国推助了语文统一和政治统一,在中古时期抵制了绮靡骈骊的不正文风,并在"通变"中容纳了一定程度的语文变化,使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典籍保持了相对一致的语文形式,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合乎国情的规范工作模式"匡谬正俗"。但这一规范准则的复古仿古倾向又不幸导致了规范观念和语文生活的僵化。 相似文献
6.
曹洪顺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最近几年,一部分在高等师范院校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志,正在逐步转向对“语文教育学”的研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研究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都是一些值得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试图谈谈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杜建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7-128,157
新时代的竞争是激烈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既能为学生更深地了解和掌握母语提供机会,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大学语文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性语文,而应朝着人文性语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在中学教育中,美育应该、也能够、可至今还没有成为一项专门的学科,即使被动地偶尔涉及到美育问题。其实施也只是自发、零散、消极的。尽管许多有识之士早已在理论上作过全面、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实施美育的必然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在舆论上进行着不懈的、广泛的宣传,期待着自觉、系统而积极的美育活动能尽快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张继嫦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Z1)
本文的重点是谈学科素质教育中的语文素质教育问题。主要从基础知识教育,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途径的拓宽筹多方面努力探索适应语文资质教育需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应有作用.解决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0.
陆彬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当今世界各国已愈来愈明显地注意到美育的重要意义,愈来愈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审美教育是造就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教育方针,已把美育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可见,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又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基本的美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春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131-134
教学评价是成功开展"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的基本保证.因此,根据"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目的、要求和规律,构建"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客观、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是加强和改进"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唐能赋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现代科学实验,为中介这个哲学范畴提供了新的、确凿的科学根据。过去,我们对这个范畴的研究实在太少,对哲学界说来,迟早是应该补上这一课的。 一 恩格斯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 相似文献
13.
金媛媛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9,(10):42-44
“乒乓外交”以名古屋世乒赛为起点,在1971年底达到高潮,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为终最。“乒乓外交”的实现不仅加快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而且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初探“中间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绪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曾多次将“中间环节”这一概念引进哲学领域,并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马克思在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的《经济学手稿》中写道:“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这中间环节又是二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91页)恩格斯在一八八八年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序言中写道;“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 相似文献
15.
16.
魏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6):141-142
“憋气”是一种既可以保持和控制气息,又便于形成呼气压力的方法。憋气并非是堵塞在胸口的、僵化的气息,它是在咽哈欠状态之下,控制气压自然呼出去时的一种内聚力。本文就笔者十多年来的学习体会,谈谈对“憋气”的初步认识。一、憋气与歌唱歌唱的艺术即呼吸的艺术,古代声乐论著中早有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夫气者歌之帅也”。“气动则声发”,“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可见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都取决于气息的运用,因而歌唱的过程就是掌握运用气息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训练控制气息并运用到… 相似文献
17.
“误解”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寿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6)
一人们在说话和写文章的过程中,为了使语言明确、生动、具体、形象,经常采用一种通过言语交际的接受者对发出者原语义的无意误会,将一种言语形式分解成两种不同意义的方法,来组织故事情节,刻划人物形象,表达说写的意图。这种以言语误会为基本条件,使一种言语形式具备两种不同意义的修辞方法,我们称之为“误解”。例如: ①凤英对他说:“水生,你当心呵,人家说你闲话。”何水生呐呐地:“闲话……”凤英走远了,何水生就神经质地猜测“闲话”的内容,猜下去,就想到把他和她连在一起,越猜越有味道,他对凤英于是隐藏了一种美妙的心事,一种意外希望。 相似文献
18.
王继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0,(3)
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献典籍中,“总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保存丰富文化遗产的大部类。其文献价值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迄今为止,研究者寥寥,缺乏系统探讨。本文试作一初探,以就正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针对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措施进行课程改革,并通过修订实验教学大纲、独立开设实验课程、改革实验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增设综合性实验、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进现代化实验设备、实行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相结合等手段,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吴崇厚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
楚辞是楚国诗歌的代表,是中国文学的骄傲。楚辞的声调跟楚辞的地方音乐密切相关。楚辞,也是楚声的文学。因此,探讨楚声的源流及其特征,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楚辞以及先秦时代的文学和音乐,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