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翻译是原语表层逻辑关系到深层逻辑语义再到译入语表层逻辑关系的转换过程。若仅仅是从原语表层逻辑关系到译入语表层逻辑关系的转换,就会造成翻译失误。要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译者须透过原文的表层逻辑关系,分析原文内在的、隐含的逻辑语义,再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将这种深层逻辑关系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为翻译视点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得体的视点转移发生在关系结构的两个端点之间.如果超出结构边界,译文就难免偏离原文"A/r(S)/B"的语义关系结构.在本研究中,"A"被设为表述项,一个显现概念,"B"被设为被感知项,一个隐性概念,"r"是连接"A"和"B"两个端点的语义关系轴.翻译视点超越了这两个端点,译文就不可避免地会偏离原文视阈.一旦"A1"成为翻译焦点,"B1"随时可以取代"A1"成为的新表述视点"A2",原文"A1"转化为译文的隐性感知项"B2".这种情况下,采取翻译视点转移可以最终达到视阈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是由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本文根据不同科技文本主要特点,在对这些文本进行翻译时,要掌握好它的翻译标准,合理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方法,忠实、通顺地将原文意思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4.
语义翻译是纽马克在翻译方法上的主要贡献之一。语义翻译力求传达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全部语境含义,充分传达原作者的遣词造句和独特的构思,才能展示异国文化与语言的魅力;在合适之处进行意义上的让步,使得最终的译本不会因为原文的文字游戏和重复而产生不和谐,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运用这一翻译策略行之有效。作者在语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翻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对词的内涵意义的理解不仅影响源语语义信息的忠实表达,而且也影响着源语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寻求词义在具体语境下的对应是再现原文精神的关键.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语义不完全对应,甚至缺乏对应的现象,因此译者必须抓住词的表层语义所传递的深层含义,寻求意义上的动态对等.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语言表达思维内容。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言的表现形式各异 ,翻译所追求的双语基本对等实际上应是双方思维的一致 ;而逻辑研究的便是思维形式及规律 ,将其运用于翻译实践 ,有助于译者在传递表层语言结构的同时 ,注重其深层结构或逻辑结构 ,从而更准确更忠实的表现源语思维。  相似文献   

7.
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意义包括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在翻译实践中,为了真实地传递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当语义意义对等和语用意义对等无法同时实现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传达出原文的语用意义,最大可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汉俄成语中存在着数字语义模糊、颜色词语语义模糊和成语固定结构所蕴含的语义模糊。汉俄成语翻译应遵循形意兼顾、取意舍形等原则,以尽量达到译文与原文在形式、语义和语体方面的等值。  相似文献   

9.
语义研究复杂多样,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界热议的焦点之一.翻译时译者的遣词造句看似是主动选择目的语中最恰当的句法结构来呈现原文语义,这一过程实则受到源语语义的影响.词汇的语义特征决定该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某些表层结构相似的句式其实深层结构存在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源语中不同语义类型的同一结构的名词短语时所采用的目的语句法结构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此差异表现出倾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语义纷繁、内涵丰富,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加以探讨,指出对语言进行仔细的语义分析是成功地再现原文艺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时间逻辑是研究包含时间因素的命题及推理的哲学逻辑的一个分支。它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引入了时间算子,丰富了普通命题逻辑,从而克服了传统逻辑不能有效地描述或者处理事件在时间上的关系的不足。对逻辑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东荪首次细致地研究了言语结构和逻辑类型的关系。其研究方法也仍值得我们借鉴。但张东荪认为"言语结构左右名学方式",而没有看重科学的发展与论辩的盛行对逻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统逻辑认为 A、E、I命题都可以换位 ,而 O命题不能换位。但传统逻辑只是证明了在 A、E、I、O命题的范围内 ,O命题不能换位 ,它并没有证明 O命题根本不能换位。传统逻辑只是性质逻辑或类逻辑 ,而不是关系逻辑。从关系逻辑的观点看 ,O命题不但是可以换位的——其换位所得的结论不是 A、E、I、O命题——而且如同 A、E、I命题的换位一样 ,O命题的换位也是有其一般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学术论文中涉及的理论逻辑结构和学术论文中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是学术论文审稿中可以利用的两种基本思维逻辑 ,假设前提的审查是学术论文审稿的基础 ,对论文的逻辑结构进行审查可以确定学术论文的研究起点和确认论文的逻辑推理过程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电视新闻画面语言进行逻辑考量的基础上,认为电视新闻画面语言应该有逻辑规范和逻辑关系,而且可以有逻辑规范和逻辑关系。遵循具象思维规律,符合视听语言规范和符号组合规则,是画面语言具有逻辑规范和逻辑关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霍布斯与洛克同为自由主义的契约论阐述者,但他们却得出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学说,霍布斯遵循的是主权逻辑,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主权,而洛克却遵循宪政逻辑提出了有限政府的主张。两种逻辑反映的是权威与自由这两个时立范畴的复杂关系。这两种逻辑有其差异,却又需要共存于自由主义的政治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7.
杜威对命题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论,包括制定了特有的命题分类体系,阐述了命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对传统三段论进行了工具主义的阐释,同时对于命题的构成即词项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杜威的命题理论为理解逻辑的起源、基础和应用提供了一条值得参考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关系逻辑的观点看,三段论并非如卢卡西维茨所认为的那样是根据普遍词项的A、E、I、O关系所进行的推理,而是根据类的分子与类的分子的等同于或不等同于关系所进行的推理。三段论是量化的间接关系推理。三段论逻辑,是比命题逻辑、量词逻辑更为特殊的逻辑,用一般的量词逻辑是无法说明所有三段论有效式的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19.
逻辑与哲学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某种逻辑观念的形成与存在常常有与之相应的哲学学说为其理论后承,而特定的逻辑观念反过来又为新的哲学观念的产生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依托。逻辑受命于哲学的“危难”时代,而哲学的“动乱”又造就了逻辑的“英雄”地位;哲学的语用化带来的是逻辑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论证图解是论证文本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逻辑导论和非形式逻辑或批判性思维教科书普遍使用的论证分析技术。它以直观的形式揭示论证的支持关系,无论是线性关系、组合关系、收敛关系,还是发散关系。不同的图解方法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力图充分反映实际论证所包含的陈述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