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89-196
在西方公民身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古希腊和罗马是公民身份的开端阶段,通过政治改革,平民在城邦中可以与贵族分享政治权力;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社会,公民身份总体上处于衰落,但中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城市市民身份为现代公民身份的复兴打下了基础;在现代立宪国家,公民身份通过宪法在国家中确立了它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身份得到了普及,其内容也得到了充实。西方公民身份的历史发展体现了公民所具有的政治权利、自由、平等、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以及民事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内涵。在我国,公民概念应当以政治权利内涵为中心,重视社会权利的内涵:政治权利需要在宪法法律的规范下通过温和的、循序渐进的、商谈的方式来进行;社会权利应当通过法律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阈中公民身份的双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公民身份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调权利的自由主义模式和重视公民责任的共和主义模式.将公民身份这一核心政治概念引入当代中国追求和谐社会的视阈之中,我们发现,臣民文化传统和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平等公民身份的现实障碍.通过国家-公民与公民-国家来双向建构公民身份,使政府形成以公民权利为本的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理念,让公民通过公民社会等途径形成对国家的责任意识,积极履行各种义务,从而才能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勾勒出一幅和谐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公民身份及其社会保障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身份是社会保障的政治前提,也是保证社会保障公平性的价值基础.探讨公民身份必须以特定社会群体具体实践来考察其公民身份的具体形态.目前失地农民公民身份缺失导致其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立宪中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主导思想忽视了对人权的保障和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国家本位的集体主义观念惯性致使农民个体权利被长期忽略以及农民缺乏主张自由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保障失地农民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就必须确认其土地产权,使其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完善政治参与机制,畅通社会保障诉求渠道.失地农民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必然是一个进行社会抗争和政府赋权相互融合的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公民身份的主导理念,奠定了西方公民身份的基本格局.自由主义公民身份以个人为基点,以权利为核心,建构一种消极的公民形象.它追求自由最大化,强调价值多元,但也认为秩序良好的自由社会同样需要价值共识.因此,自由主义公民教育以权利教育为核心,辅助以公民美德教育,目的是培养捍卫权利的消极公民.  相似文献   

5.
公民身份理论内涵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艳霞 《人文杂志》2005,1(3):144-149
公民身份是当前政治学理论界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公民身份的理论内涵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阐释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各国重大政策和制度设置的理论背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涵义丰富的概念系统,公民身份在理论上统合了公民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和参与行动,在政治实践中包含了公民的市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在理念上体现了自由、民主和公平三者的矛盾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公民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确证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鉴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儒家伦理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判据的基本前提,建构中国的公民伦理便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诉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公民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 ,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范式 ,确证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鉴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儒家伦理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依据这一基本前提 ,建构中国的公民伦理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诉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8.
公民政治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政治形式。公民文化是公民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的认同意识和价值判断。西方的公民政治和公民文化有着自已独特的价值取向。两者的互动对西方代议制政府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西方国家政治与政治制度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立进 《兰州学刊》2012,(9):151-155
公民意识包含多重内容,政治发展与公民意识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深刻的逻辑关联,增强公民意识、推动中国政治发展需要从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断扩大政治参与、加强政治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政治社会化是进行政治文化传播,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政治公民的过程。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将影响到合格公民的培养。形成合适的公民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确立的依据,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的内容应该是:自我独立的主体意识与社会公共意识、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正义与契约意识。  相似文献   

11.
西方民主的发展历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公民资格演变的过程。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由人尚不曾拥有以尊重个人权利为核心特征的公民资格。现代公民资格概念在17世纪才开始出现,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英、美、法三种模式。可以说,从古至今,公民资格在形式上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内涵上,则是落实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的过程。现代公民资格的“一般化”跨越了社会结构,伸展到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成为人民主权和个人自由两个政治信条的连接点。民主成熟程度是与公民资格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后发展国家在民主化道路上,不可避免地首先需要对本国公民资格的普及、保障与张扬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国家对于公民私有财产进行宪法上的保护,既涉及到对公民私人的财产权益用财产权利的方式加以确认和保护的法律问题,更涉及到在这一政治行为中国家自身的正义问题。当把这种关于国家正义的追问放置在当代自由主义语境中的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问题上来思考时,其要旨实质是要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寻找到一种合适的关系状态,实现国家权力的伦理正当性,以此作为一切法律讨论的前提。20世纪以来,面对功利主义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以及主导的实证分析传统对社会伦理问题的无能为力,当代自由主义学者如罗尔斯、德沃金等试图以新的国家正义学说复兴西方自由主义传统、挽救濒于倒塌的社会伦理大厦。尽管二者关于财富分配制度的理论设想各不相同,但在强调国家财产权和基本分配制度之正义性这一点上却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3.
马珂 《学术探索》2007,32(1):76-81
随着欧盟由单一的经济联合向更深入的政治联合转型,欧洲民众对欧洲一体化事业及欧盟治理的支持度也迅速下降。急剧下降的统计数据背后体现的是民众对联盟合法性的怀疑。综合以往以及目前对欧盟合法性的讨论,其合法性标准不外有三:民主程序的合法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合法性以及集体认同的合法性。然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对于功能性共同体的欧盟,集体认同究竟能否为之提供合法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商榷;另外,联盟的目标与价值的合法性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联盟对于共同公民身份的引入,将为回答目前它所面临的合法化危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机遇。  相似文献   

14.
从治理逻辑出发,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不仅仅关系到教育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而从公民权逻辑出发,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则关系到农民工子女完全公民权的实现。公民权是现代国家的基石,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是其公民权的内在组成部分,保障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是现代国家应承担的责任,而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根本保障则在于宪政建设。现代国家应当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加强宪政建设,切实保障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公民权。  相似文献   

15.
魏伟 《齐鲁学刊》2012,(3):70-74
青年马克思早期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认同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公民观,但随着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剖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民观进行了深刻批判,乃至彻底决裂,最终立足于全人类的解放,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公民观的历史超越。深入挖掘马克思公民观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濂 《中国社会科学》2012,(6):46-59,206
12世纪以来,从自然法(自然正当)到自然权利再到人权,权利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变历程。在后形而上学视阈下,带着亚里士多德面具的权利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野。首先,它巧妙地回避了麦金太尔的"本体论批判":人权概念的重要性不在于其奠基于何种本体论之上,而在于它是实现人类个体的繁荣的必要条件。其次,它在伦理学上兼具现代道德的命令式特征(必须拥有个体权利)和古典伦理学的吸引式特征(拥有个体权利是好的)。再次,目的论自由主义的理论前景昭示出对当代政治哲学与古典政治哲学进行完整叙事的可能性:以个体权利为核心的政治秩序不但没有颠覆或者削弱古典的自然正义(正当),反而是对后者的一个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普遍主义是西方福利国家的思想原则。二战以后,根据这个原则西方国家创建了以北欧为代表的覆盖全体公民、综合各种福利项目的福利模式;同时西欧国家开创了如公民权、社会公正、社会进步的理念,其理念是普遍主义福利国家的形成的政治思想基础。几十年后,许多新福利思想已经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新时代。这些理论是否拓展和促进了福利国家及其原则?事实是,在西方,普遍主义已经被逐渐丢掉其核心价值,代之以更实用的、折中的、妥协的福利理论,这些已经远离普遍主义的宗旨;即使依据这些新的理论,西方国家也难以走出困境的怪圈。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推进中国的政治发展离不开公民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群体中极富理性和社会认知能力的政治主体,在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呈现出富有时代性的特征:即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增强,批判性在一定意义上有所减弱;在政治参与中的思维方式具有两重性;政治参与方式多样化;常态参与和非常态参与并存。  相似文献   

19.
"土地换保障"与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市民化是加速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关键是如何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通过"土地换保障"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但符合农民工自身特点,而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可以加速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二是不会给政府财政造成过大压力,三是有利于农村土地的整合与流转.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深入研究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的涵义、变化趋向及基本特征,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