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新社会的迫切向往以及对于真理的强烈热爱,促使马克思倾注全力于人的实在性的研究。在着手进行其他方面理论探讨之前,他力图首先确定人的本体、他的真实的自我,即理想的人性,尔后再使这种人性普遍化。在他看来,必须在人的真实的存在中,在人的完全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中去寻找这种真实性。对马克思来说,致力于道德研究的首要任务就在于确保恢复人的真实的自我,也就是恢复他的基本人性。他认为,脱离了人的实在性只能使人遭受无穷尽的烦恼和痛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由实践观变革实现了哲学观的变革,他认为实践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类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活动,同任何形而上学的存在无关。从这种实践观出发,马克思创立的哲学是实践的人类学,它不同于实践的形而上学,也不同于先验的人类学,包括社会批判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晓升 《求是学刊》2004,31(5):33-40
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是通过对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划分来批判资本主义的,按照他的分析,抽象劳动包含了物化.他还试图通过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之间的转换来揭示这里所存在的物化关系.这既反映了他对马克思的误解,又表现了他对于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角度.他对于马克思的三个弱点的分析进一步展示了他和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方面的不同的视角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何建津 《唐都学刊》2014,(3):102-106
青年马克思在大学和《莱茵报》期间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但《莱茵报》期间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观察使他意识到存在领域的问题比意识、观念层面的问题更有决定意义;费尔巴哈哲学颠覆了青年马克思在“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的看法,而马克思对哲学本体论问题“什么是存在”的理解一开始就不同于费尔巴哈.当他从实践来理解什么是存在时,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就完成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使他对什么是存在这个哲学本体论问题、对人的本质、人的解放途径等问题都形成了与黑格尔派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根本不同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5.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我们纪念马克思,不仅要学习他的革命理论、革命思想和革命风格,而且还要学习他在理论研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列宁说;“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①。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影响进行自我清算的过程。这个事实丝毫无损于马克思的伟大形象,相反,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千锤百炼的见证和马克思严于解剖自己的有力证明。这里仅就马克思对自己早期哲学信仰的清算 问题,谈点初步看法。 一、怎样理解清算? 在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异化劳动”和“商品拜物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兴起,这一过程中,人被异化,尊严被剥夺.异化是指人的存在及行为都不能被自我所掌控,表现出与自我的疏远和对立.尊严是人作为人的存在被自我和他人承认和肯定.人的异化及尊严感丧失,造成了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在现代社会的盛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尊严与异化理论,提供了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尊严和异化的丰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基础,辩证否定观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方法论,从实践视角阐释马克思的辩证否定观,是为了把马克思哲学方法论同唯心主义方法论和旧唯物主义方法论严格地区别开来.从实践视角来看,马克思的辩证否定是实践活动的自我否定,实践活动的自我否定表现为实践活动的肯定性和否定性的统一:一方面实践活动的肯定性表现在一切事物都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得到确立;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否定性表现在一切事物都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实现自我分裂和自我统一.实践活动实现自我否定的内在机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扬弃"机能.  相似文献   

8.
牟焕森 《探求》2002,9(4):15-20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对国际上生态视角的技术批判思潮有重要影响,关于马克思有没有生态学思想的讨论、马克思是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者的研究、尤其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理论阐述,构成技术生态批判的重要方向。重视技术生态批判思潮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这些理论反应,对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求和实践探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是费希特哲学的当然继承者。但长期以来二者在学理上的关联并没有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围绕自由理念,以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三对范畴为基础,分析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对费希特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安启念 《求是学刊》2015,(2):1-10,18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在寻求"人们是怎样把宗教幻想塞进自己的头脑的"这一问题的答案中形成的。遵循马克思提示的思想发展逻辑,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形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就是实践唯物主义,这同时也是他的历史观。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是他用费尔巴哈的物质的人取代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并对其辩证法进行创造性解读的结果,经济学家关于劳动及其意义的论述给了马克思重要启示。在当时,即1844年,马克思以为自己的思想是费尔巴哈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误解了费尔巴哈。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误解进而使人们误解了马克思自己,以为此时他的哲学思想还没有最终形成,他还是费尔巴哈的追随者。这一误解至今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胡塞尔的自我学说出发 ,对西方哲学“自我”探讨的两条进路 ,即作为意识行为主体的内知觉自明性的进路和语言分析的进路 ,通过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道路的分合 ,作了“对话式”的比较研究 ,勾勒了从语言主体际交流去把握自我认识与他我认识时 ,遭遇到的认识自我与认识他我的相互涉及、相互关联的内在理论困难 ,阐明了马克思对此问题把握的现实(实践 )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为全人类创建了从过去和现在的暴虐中解放出来的科学,改造世界的科学。在永远结束人对人的不人道的理论原则和组织原则方面,马克思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除马克思改造世界的科学外,目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可以看到马克思和他的拥护者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首先是出现了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工人阶级掌权的社会正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四大洲上稳步地朝着马克思确立的消灭阶级、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这个目标前进。其次,在100多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以及民族、民主主义政党中有着5,000余万名拥护者。作为工人组织和工人运动的领袖,作为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的创始人,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及美国工人所存在的问题和前途。他不仅描述和评论与美国工人阶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对马克思遗产的解释,在政治上经常受到强大的压力,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留下的大部分手稿处于混乱状态,也由于他的某些论点基本上起源于黑格尔所造成的。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便发现黑格尔存在一种矛盾心理,而这种矛盾心理也反映在马克思身上。马克思与黑格尔都是辩证的思想家,但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主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相互影响和制约,他并未提出任何不允许变动的结论,只是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在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内,马克思的观点始终是比较明确的,但一涉及哲学,似乎其基础便有点令人不可捉摸了。马克思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要求取消哲学,认  相似文献   

14.
全文从后殖民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者”入手,引出对后殖民时代文学批评观念的思考。作者首先考察了他者概念的哲学来源,然后分析了殖民主义建构他者世界的三种方式。最后引用了马克思有关族群本位意识———个体本位意识———类本位意识的论述,提出了在新的时代建立新型的“主体—他者”关系的观点。认为处在后殖民时代的中国批评家,应以消除族群本位意识残余为基本任务, 以进一步呼唤个体本位意识为手段, 以确立类本位意识为目标,完成从依赖性———独立性———自由性的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青年黑格尔派运动与马克思的关系以及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来源方面,契希考夫斯基意外地被学者们忽略了。契希考夫斯基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中促成实践问题转向的第一个人,应该得到重视和进一步研究。他在《历史哲学导论》一书中,将行动与作为有机的历史总体联系起来,确证了历史和未来的可知性,建立起了以行动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并明确提出实践哲学是哲学未来的命运。马克思哲学来源和形成史研究应该关注契希考夫斯基行动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求是学刊》2019,(1):27-36
德国思想家威廉·舒尔茨是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先行者。他通过广泛吸收经济学和工艺学的理论成果,提出了极具原创性的物质生产理论。他将蕴含着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维度的分工概念确立为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核心原则和分析范式,将生产资料确立为划分物质生产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并从直接生产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实质与阶级对立。这些理论创见对青年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舒尔茨的思想也存在内在局限性,因此,必须准确厘清舒尔茨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楠明 《学习与探索》2006,1(1):109-112
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是人类自我解放的理论。这种哲学是现代性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它突出了人作为个体主体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显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所具有的意义。但独立的自我并不是孤独的自我,孤独的自我造就的只是市民社会的私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个体和类的矛盾,使个体能够成为类的存在物,得以自由和谐的发展。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建构和谐社会的主张,其实质就是个体丰富性的马克思哲学精神的反映,这正是马克思哲学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崔应令 《社会》2009,29(2):79-98
传统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的自我是无主体性的“他性”存在。现代女性主义的批判指出,女性自我是有主体的,但这种主体本质上是女性多种生存“策略”所体现的理性主体。本文基于对恩施双龙村女性的田野调查研究,提出了“女性自我是情感主体的自我”的观点,这种情感主体的自我具有包容性和排他性双重特征。情感主体的意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女性在对相关他人命运的关心及对他人无功利的或弱功利的付出中,为乡村社会的团结与整合做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二是女性在感性的率性行为中,突破了既有的习俗与规则,为乡村社会的变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笔下的英国人形象一般都带有粗暴、专制、非人性的特征。作者摹绘了他们的傲慢与道义上的失败 ,描写并批判了印度社会存在的崇尚英国的习俗。英国人作为“他者”,在普列姆昌德笔下局限于政治意识形态层面 ,反映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情感 ,也是他重塑印度自我形象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0.
钟枢 《学术交流》2006,1(7):11-15
对于资产阶级人权观,马克思经过了一个对其继承、批判与超越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个过程,马克思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人权观。马克思在人权问题上的探索过程,始终贯穿着其独特的批判精神。考察马克思人权观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那种为寻求真理而勇于不断地否定自我的批判精神。正是这种批判精神,使马克思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的伟大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