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02,(2):38-44,66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 ,是 2 0世纪上半叶印度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甘地试图用它来解决社会政治的各种矛盾与纷争 ,解决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端与冲突。这种非暴力哲学既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与伦理学说 ,又吸收了许多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和人道主义思想 ,可以说是一种东西方思想的融汇。 190 6年 ,甘地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中首先提出这种学说 ,后来回到印度 ,在开展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运动中又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它 ,使之逐步成为一种较为完整的政治学说。这种学说不仅对印度人…  相似文献   

2.
甘地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国父”,这是因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引导印度摆脱殖民主义的桎梏,走上了独立自强的道路。甘地在领导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哲学、伦理、宗教、社会政治等等的学说。他的思想不仅对印度人民,而且对争取民族独立的亚非人民以及反对种族歧视的美国黑人运动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著提要     
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一种特殊的现代主义,或称宗教自由主义的运动,在天主教和基督教内部得到广泛传播。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力图巩固由于社会与科学进步而被毁坏的宗教阵地。他们认为自己是人道主义思想的拥护者,他们反对传统的基督教教义,企图创立一种无神的宗教,重新论证人道主义思想。P.赫姆斯特里特牧师在《宗教人道主义的实质》一文中说:“美国的人道主义是自由主义基督教与犹太教内部分化的结果。”宗教人道主义奠基者的著作的基本内容是:宗教与人道主义的相互关系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关系问题。他们探讨道德的意义与起源、人的自由与责任、生命的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提拉克在领导印度人民进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利用了印度教。这件事在当时的政坛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帝国主义者辱骂提拉克是“反动的宗教正统派的代表”,是用“矇眛主义”对抗西方的“理性主义”,维护野蛮落后,阻碍社会进步。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温和派也有相当多的人持这种观点,指责他,嘲笑他,甚至公开附和帝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国土毗邻,大约在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我国后,两国就开始了不断的文化交流。通过中印两国使者、僧侣的互相交往,我国对古代印度文化的研究,到公元六世纪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时达到了高潮。但当时的研究只局限于宗教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哲学、语言学方面,对于内容极其丰富的、卷帙浩繁的文学文献则介绍不多。本文仅就“五四”运动前后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我国学者对于印度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梵语文献翻译的概况作一简单介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前,印度比哈尔昌巴兰地区爆发了一场靛蓝农民反对英国种植园主的抗租斗争。这一斗争得到了印度社会舆论广泛的同情和声援。1917年春天,从南非回国后不久的甘地,在靛蓝农民的大声疾呼下,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在比哈尔发动了第一次“坚持真理”运动。这次斗争的成功,为20年代初甘地发动的大规模反英斗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个宗教大国,其99%以上的国民信仰宗教。本文以时间为线,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印度宗教的分期问题。文章认为,印度宗教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初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时期”。同时,文章还对印度教和佛教等印度本土宗教进行了概括性和阶段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谢国荣 《求是学刊》2007,34(2):125-132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黑人问题在美国社会相当严重,但进步运动却并没有将黑人包括在社会改进计划之中。联邦政府不仅不给黑人“公平施政”和“新自由”,而且把种族隔离制度引入政府部门。进步运动是白人社会主导的改革运动,关注的只是白人在工业化中面临的问题。同时,种族优越论在美国社会占据主导,白人社会把黑人的不幸看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黑人内部斗争路线分歧严重,尚不能形成有效的斗争力量。这些都导致了黑人在进步运动中日益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青年宗教”是在西方世界(首先是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在“嬉皮土”运动以及“耶稣—人民—运动”风靡一时而失去其魅力之后,这一代青年人的社会结合还未得到稳定,“青年宗教”的新宗教运动的浪潮就对他们产生了全面影响。这一新宗教运动出现于70年代后的社会舞台上,直到今天仍有很大影响。在有关文献中,“青年宗教”运动被一致地诊断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社会感到失望时的一种宗教补偿。宗教问题和世界观问题的内行的批评家F.W.哈克曾把“青年宗教”描绘成一种“反社会”运动,认为对青年人来说,通过这一运动,社会中不断增长着的“关于未来、安全和生活感受的失望”才变得可以忍受。一种与此相近的看法来自福音派研究会,该会在一次会议上认为,对“无意义”、“无家园”、“无方向”的日益强烈的感受,把西欧和北美的一些青年人引向这样一  相似文献   

10.
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同腐朽的封建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在思想意识领域里的表现,就是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宗教神权的斗争。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近代自然法学说、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说等为理论依据,进一步论证了人民主权思想,猛烈地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暴,深刻地预言了古老的封建社会大厦必将在革命风暴中崩溃、覆灭,并提出一整套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政治学说。这些思想表明,他超越了同时代其他启蒙思想家的狭…  相似文献   

11.
印度社会的发展往往与宗教变革相关.印度历史上主要经历了四次大的宗教变革运动,而每次宗教变革都推动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今天,印度经济的崛起无疑也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多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新人道主义者》杂志1987年第4期报道,1986年8月在挪威奥斯陆举行了国际人道主义者联合会第九次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24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他们大多来自欧洲和北美诸国,也有来自印度、肯尼亚、菲律宾和新西兰的人道主义者.这次大会由挪威人道主义伦理协会主持.会议讨论的主题是"人道主义者对生活持肯定的态度",代表们围绕这一主题发表演说、交换意见,并共同探时了许多社会事件.挪威宗教与教育部长到会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3.
达摩——印度文化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 ,读了几本有关印度历史文化的书 ,如澳大利亚知名学者 A.L.巴沙姆主编的《印度文化史》、印度著名史学家 D.D.高善必著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以及印度学者 C.巴德里纳特著的《达摩——印度和世界的秩序》等。在阅读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达摩”这一观念在印度人心目中的神圣性以及在印度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不了解它 ,恐怕很难深刻地理解印度的民族心理与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 :在古代印度人的心目中 ,并没有“宗教”和“世俗”之分 ,他们生下来就继承了父母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 ,他们把这种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14.
“退出印度”运动(1942年8月-1944年5月),是印度现代民族独立斗争洪流中的最后一次巨大浪潮。由于种种原因,关于“退出印度”运动的性质问题,不论当时还是后来都存在着争议。本文试就“退出印度”运动性质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5.
11至 1 7世纪 ,印度教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蔓延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宗教改革运动。由于这场运动鼓吹对神的虔诚崇信 ,强调通过虔信行为而获得解脱 ,故而得名“虔信派运动”( BhaktiMovement)。虔信派改革运动的源头 ,最早可以追溯到 7世纪南印度泰米尔游方僧的虔信思想 ,但是真正形成运动 ,还是由 1 1世纪著名吠檀多大师罗摩努发起的改革开始 ,从南向北发展 ,断断续续 ,一直延续到 1 7世纪 ,大约经历了六七百年。一、虔信派改革运动的源头与时代7世纪以后 ,印度南方的印度教非常活跃 ,发展势头强劲 ,涌现出一些新的思想和流派。当时 ,在泰…  相似文献   

16.
一、古典数论形成时期的杜会历史背景与派别斗争情况印度婆罗门系统各种哲学形成独立学派的时代大概在孔雀王朝衰落以至发多王朝兴起的时代(公元前三至二世纪——公元四世纪),亦即奴隶占有制开始衰落和封建关系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印度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生活也空前高涨起来。印度的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在古代是比较发达的。在梵书时代我  相似文献   

17.
一、古代文化形成期的基本线索 7世纪到19世纪是日本古代文化逐渐形成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水利设施不断增修,主要河流得到治理,耕地广泛开拓,南北为条及东西为里的“条里制”得以实施。于是“务农事桑”,“繁殖户口”,中央和地方的生产都有较大发展。以此为经济背景,王族和豪强角逐频生,地方豪族兼并不休,逐渐形成了以大王为最高统治者、豪强参与政事的古代国家。与此相对应,超越各地区社会在生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中产生的风俗、礼仪、行为习惯、信仰及其各种外在形态表现,列岛上基本造就  相似文献   

18.
论清教运动的政治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国转型期社会剧烈的阶级冲突的影响,作为纯宗教运动的清教运动自17世纪初起开始了政治化演变,渐渐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宪政运动合流。国会成为运动中心、资产阶级成为运动支柱以及政治要求成为运动的重要内容是清教运动政治化的三大具体显示。清教运动的政治化虽然表现为清教运动与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结合,但清教却并非为一种属于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梵我一如”的演绎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照 《南亚研究》2001,(1):67-72
在古代印度 ,始终贯穿着一种神秘主义的思想方法。到奥义书时期 ,这种神秘的思想方法逐渐理论化 ,系统化 ,从而形成了古代印度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想。其中“梵我一如”是在奥义书中提出的哲学命题 ,成为奥义书的哲学精华 ,同时也是古印度哲学的精华。它影响到沙门思潮甚至六派哲学的形成 ,以及今日的印度宗教。所以 ,想了解印度从古到今的宗教与哲学之思想内涵及其背景 ,对于“梵我一如”之思想的学习与把握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奥义书以前的“梵”与“我”之意义1、吠陀时期的“原人”以及“我”的意义一般学者把吠陀时期划分在大约公…  相似文献   

20.
赫胥黎和达尔文一佯,认为生物界充满着“紧张而不停的生存斗争”,认为只有承认生存斗争的“趋向”,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自然过程的认识才能反映其“合理的相互关系”,即规律性(《进化论与伦理学》,科学出版社1971年版,第5页。下引此书,书名略为《进》,仅注页数)。恩格斯不认为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具有完全的科学性,他说:达尔文全部生存斗争学说“不过是把霍布斯一切反对一切的斗争的学院和资产阶级经济学上的竞争论以及马尔萨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