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份回购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股份回购在我国法律制度和实践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其中的不足和模糊之处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以求完善的现实,指出股份回购的研究将更多地侧重和运用功能分析的方法以及经济逻辑上的推演分析等方法。认为我国公司法应拓宽股份回购的法定适用情形,进一步明确股份回购的适用条件。同时,应当防止股份回购制度成为权宜使用的政策性工具,并应当禁止那些并不明显具有正当性的股份回购。为平衡股份回购相关各方的权益,应根据不同的回购事由,分别确立不同的股份回购的定价原则或方法。在回购方式上应主要采取拍卖式要约回购。对已回购但未注销的股份应确定其股东权处于中止状态。  相似文献   

2.
基于传统公司法理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公司回购自己股份采取“原则禁止,例外允许”的立法例。通过对各国公司法关于股份回购制度的比较,探析了股份回购的法律禁止渐趋缓和的国际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公司法》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少数派股东的利益,我国2005年《公司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现行制度存在内容非完备性与不可操作性的缺陷。应当借鉴域外之做法,完善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包括该制度适用的股东范围;回购的主体;回购的法定事由与适用的程序等。  相似文献   

4.
股份回购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有效方式,是一种金融创新。从理论角度,探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动因、回购的类型和法律规范,阐述现阶段股份回购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从20世纪70年代股份回购在美国产生以来,其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在西方资本市场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股份回购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因此学习并借鉴国外股份回购方面的经验,将对我国的企业及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完善大有裨益.本文将对中外各国股份回购从法律、形式以及目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我国在股份回购方面的一些建议,希冀能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并不断推动股份回购在中国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股份回购的弊端及防范制度研究——以日本法为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份回购有可能会损害债权人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危害公司公正支配、危害股票市场的公正性等弊端。针对这些弊端,日本法确立了对不同的股份回购方法采取不同的程序限制、财源限制、规定违法股份回购的效力及相关者责任等防范措施,值得我国借鉴。我国防范股份回购弊端的法律规定存在不周全等缺陷,应从对不同的股份回购方式规定不同的程序限制、在定向回购中排除特定股东的表决权和增加其他股东的股份回购加入权、将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限定为公司可分配利润、明确违法股份回购的效力及其责任、允许公司拥有库藏股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2018年11月,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就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提出了6点意见,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针对股份回购新政,通过对股份回购的监管演进、功能作用、实施效果、理论问题及其与再融资管制的联系等方面的探讨,研究表明:股份回购新政有利于优化和完善上市公司支付政策(尤其是现金股利政策)的完整性、协调性和平稳性;建议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信息披露的监管,继续放松股份回购资金来源限制,回应投资者关切,以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利益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股份回购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积极作用。通过建立股份回购模型,以期系统地研究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9.
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制度是资本维持原则的例外,是禁止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但书”,它完善了股东退出机制和中小股东保护制度。我国在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引入了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制度,但却将股份交换行为排除在该制度之外。本文自股份交换、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的起源、性质、理论基础入手,从小股东与多个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害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为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实现股份交换过程中各方的共赢,我国应将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制度的范围扩大到股份交换行为中。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6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股份回购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建立股份回购模型,来系统研究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